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种植制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辉  屠乃美 《作物研究》2006,20(5):498-503
介绍了国内外种植制度的研究概况,对我国南方稻田现有的种植模式按照熟制进行了归纳,并对稻田不同熟制种植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一熟制中超级稻种植的特点与多熟种植模式在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优势以及立体种植制度带来的各种效益,展望了未来南方种植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稻田种植制度的演化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熟制是我国作物种植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我国稻田复种制度的起源,简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稻田种植制度的演化历程,概述了当前我国主要存在的稻田复种轮作模式,并对我国稻田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永州市稻田种植制度新特点,讨论了稻田改制的主要模式及经济效益,提出了值得推广的几种主要稻田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系统地概括了建国40多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变化。耕作制度演变的主要成就产;稻田利用率提高,种植制度多样化和高铲化,养地方式简单化和多元化,产量上升,品质改善。介绍了几种高功能高效益的稻田耕作制度有立体种植的,也有种养结合的。  相似文献   

5.
几种稻田耕作制度模式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月娥  徐国祥 《作物研究》2006,20(2):183-184
针对桃源县稻田种植结构不合理、效益低等问题,大力实施粮、经、饲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种植制度,推广以优质稻为主体、多种高效作物合理搭配的资源配置型稻田耕作制度改革模式。重点对几种适宜当地的稻田耕作制度模式及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郑贤陆  邓小华  陈晖  李解元 《作物研究》2003,17(3):144-144,146
分析了南方稻田“双季稻-亚麻”新三熟种植模式的特点和效益,总结了双季稻田特别是冬闲稻田免耕直播亚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浅谈棉花立体种植防“残毒”问题张统亮范作轩山东邹平县棉花生产办公室256200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植棉效益较低,邹平县一熟制棉田逐年减少。为了提高植棉效益,广大棉农选择了棉花立体种植路子。这一种植制度的改革,无疑对提高植棉效益、稳定棉花生产起到了积极...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临澧县柏枝乡黄金村油菜绿豆二熟制种植模式,分析了油菜绿豆二熟制的特点,比较了当地几种主要种植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油菜绿豆二熟制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江西是我国双季稻的优势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古时贡米之乡的江西省万年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分析了万年县水稻生产的熟制结构和农户在熟制选择中的考虑因素。结果表明,与近40年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现正反“W”型变化特点相似,万年县双季稻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特点,而单季稻呈现出持续增加的特点;农户熟制选择受地块特征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城郊和滨湖平原地区的双季稻面积占绝对优势,而丘陵地区的单季稻种植面积在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和政策因素是农户水稻熟制选择的重要原因,而绿肥种植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引导;劳动力状况和农业生产技术也是农户熟制选择的两大因素。因此,要加强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恢复绿肥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努力做到土地用养结合、地力常新。调整作物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引导农户遵循“绿色协调发展” 的原则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进行合理的熟制配置,以此构建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大豆品种及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多熟制地区大豆种植制度复杂,从播种时间分,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从种植方式分,可分为纯作、间作、田埂豆和套作;从产品的收获用途分,有粒用商品大豆、鲜英青毛豆。不同播种季节,不同采收目的的大豆其育种要求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给大豆品种的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商品才能产生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功能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是多熟种植的主体,发挥多熟制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有助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油菜—双季稻、油菜—单季稻、绿肥—双季稻和稻麦两熟制;华南多熟种植模式以冬作物—双季稻为主,如小麦(马铃薯)—双季稻等;西南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春菜—水稻—秋冬菜、水稻—马铃薯(泽泻)、小麦(油菜)—水稻—秋菜。近年来四川玉米大豆间套作发展迅速。中国南方多熟种植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改善作物品质和土壤质量,减少生物灾害,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未来多熟种植仍是中国种植模式的主流,必须力求多熟种植集约化和持续化最大融合,积极推进传统多熟农艺科学化、现代化和机械化。  相似文献   

12.
《广西蔗糖》1997,(1):33-34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作物组成,配制、熟制与种植方式所组成的一套相互联系.并和当地农业资源、生产条件及养殖业、加工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是农业生产系统的核心内容。适者生存、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种植制度也不例外,任何一种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CO_2和CH_4净交换量的影响,采用温室气体自动分析仪与循环采气式静态箱法相结合,通过对比不同生育期,对长期免耕和常规翻耕两种耕作方式下稻油两熟制农田生态系统CO_2和CH_4日净交换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免耕处理稻田系统CO_2净吸收总量和CH_4净排放总量分别比翻耕处理高11.75%和16.55%;稻田系统CO_2和CH_4净交换总量主要发生在水稻种植阶段;水稻种植阶段稻田系统CO_2净交换量占净交换总量的70%左右,CH_4净交换量占交换总量的99%以上。全年来看,免耕模式下稻田系统CO_2吸收增加而CH_4排放加剧。  相似文献   

14.
焦文献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21,(4):385-393
稻田种养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或多种动物,增加了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养殖动物与水稻互利共生,使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符合生态发展的理念.本文将稻田不同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进行比较,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种养模式的优势:对于农田土壤环境来说,稻田种养模式提高了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总孔隙度,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稻田改制步伐 ,发展养殖业 ,提高稻田生产效益 ,对登海系列 5个饲用玉米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大田调查研究 ,从品种选用、种植密度、移栽时期、人工辅助授粉和适时采收等 5个方面探讨南方稻田玉米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蟹是综合利用稻田水土资源,稻田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觅食场所[1],同步实现粮食生产与淡水养殖模式。通过对稻田养蟹种养模式的研究,水稻采用"大垄双行"栽种模式,把常规的30 cm一垄改为20 cm和40 cm两垄间隔插秧,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首先有效地解决了水稻株行距较小的问题,增加螃蟹活动空间,成活率提高,产量增加;其次充分发挥水稻生长的边际效应,加快水稻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通过栽培模式的改进使得水稻种植单位面积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现代水稻生产高产、高效、绿色、轻省的发展目标,解决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栽培技术团队在邹应斌教授的指导和团队负责人唐启源教授的带领下,十三五期间围绕水稻机械化精量有序种植、高效种植制度、化肥农药双减、稻田综合种养、抗逆减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与示范,并探索智慧农业技术运用,共发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稻田引种优质糯玉米的产量、效益及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稻田种植结构也发生变化 ,种植制度由以往的“麦 (油 ) -稻 -稻”为主的种植模式逐渐转变成以“经济作物 -水稻”为主的格局 ,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万hm2左右扩大到73.4万hm2以上。为了实现单季晚稻稻田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 ,我们于2003年春季开展优质糯玉米引种试验。参试的品种有 :苏玉糯1号 (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 )、苏玉糯2号 (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 )、丽人都市 (甘肃农科院选育 )。试验设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种植面积60m2。一、产量性状本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引种优质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9.
双季稻是湘潭地区稻田传统种植模式。为探索该地区稻田适宜粮食作物替代种植模式,在湘潭县易俗河镇比较了3种粮食作物种植制度(双季稻、早稻—秋玉米、春玉米—晚稻)的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双季稻模式纯收入最高(16 347.7元/hm~2),其次是早稻—秋玉米(15 332.1元/hm~2),春玉米—晚稻模式总效益最低(14 260.8元/hm~2)。与双季稻模式相比,早稻—秋玉米模式经济效益下降不显著(降幅6.2%),人工投入少,且有水旱轮作的潜在优势,初步认为湘潭地区以早稻—秋玉米替代双季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分布区域、经营主体、种养模式等,统计了不同种养模式的应用面积、产量及收益,对稻田综合种养及常规稻麦种植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