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花椒根腐病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研究了花椒根腐病的空间格局,认为用感病株数作为病害数量指标指示花椒根腐病是以椒树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份的均匀分布,符合根病发生的自然状态,并以感病株数给出了最适抽样、数据代换、序贯分析的模型群  相似文献   

2.
红景天根腐病株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频次分布和聚集度指标测定,以及1wao的M-x回归、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红景天根腐病病株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密度的提高从聚集型演变为均匀型,红景天根腐病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即红景天根腐病病株在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形成这种格局,既是中心病株扩散的结果,也是环境条件异质性的结果。不同抽样方法的比较结果,以平行线法效果最好,并确定了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根据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杨桦次生林种群内树种构成、主要种群及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杨桦次生林中乔木层共有11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山杨和白桦的株数比例、断面积占有明显优势。②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山杨和五角枫均呈显著性聚集分布,白桦和棘皮桦分布格局,均呈先聚集分布、后随机分布,在大尺度上均匀分布,优势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③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属于聚集分布,只有部分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④不同径级之间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大树和幼树的空间关联性随尺度的增加呈负关联趋势。  相似文献   

4.
祁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91-7892
[目的]为了了解大通老爷山阴坡、半阴坡野生观赏树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用两项局部样方方差(TTLQV)法和成对样方方差(PQV)法对大通老爷山阴坡、半阴坡优势观赏植物山杨、白桦和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对格局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现阶段这3个种群的个体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特点,其中青海云杉的集聚程度最大,白桦的集聚程度最小,青海云杉和山杨的聚块呈均匀分布。此种格局的形成与种群的繁殖特性有关,种间对光资源的竞争则使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结论]山杨、白桦和青海云杉3个种群的个体都呈集聚分布,整个群落的水平分布呈镶嵌状。  相似文献   

5.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具有代表性的次生林植被类型,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保护、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试验在河北省木兰围场桃山林场,选择典型的杨桦次生林布设100m×100m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杨桦次生林群落和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白桦、山杨和棘皮桦的单种格局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平基槭在研究的尺度范围内,均呈聚集分布;白桦与山杨、平基槭、棘皮桦之间都呈现为一定的正关联;山杨与平基槭、棘皮桦之间,小尺度呈现正关联,大尺度呈现负关联;平基槭与棘皮桦呈现为显著的正关联。  相似文献   

6.
西兰花根腐病田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对西兰花根腐病预测预报与持续控制能力,对病株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兰花根腐病病株田间分布趋向于聚集,以个体群作为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病害在大田中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而个体群之间趋于均匀分布;且病株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病株密度的提高越趋均匀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507.926 7/m-37.234 7,并建立序贯抽样模型T0(N) =0.9820N±4.2989√N.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冀北山地山杨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群落土壤垂直方向有机质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变异特征。【方法】采用大面积野外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GIS空间结构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0~20cm层,20~40cm有机质含量最小。变异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3层都属于中度变异;3层有机质含量的最佳理论模型分别为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型模型;各层有机质含量集中区和插值分析分级面积有所不同,但总体变化规律是一致的。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20~40cm层是有机质消耗集中区,有机质含量最小,40~60cm层处于中等水平。【结论】研究区是属于次生山杨白桦林,土壤环境受外界破坏较少,土层垂直方向空间变异不显著,母质层有机质的形成和表层土壤有机质的消耗都处在合理的范围内,体现了该区域土壤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设施芹菜根腐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芹菜根腐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论抽样模型为n=3.841 6/D~2(0.675 5/■+0.295 3)。  相似文献   

9.
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辽东山区4种主要群落(柞木林、硬阔林、杨桦林和杂木林)主要树种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值检验法、聚块性和扩散型指数分析其格局状况,并用聚集强度指数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程度.结果表明:①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枫桦和山杨龄级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种群,其中蒙古栎、水曲柳和核桃楸属于增长型种群,枫桦和山杨属衰退型种群,色木槭、紫椴和春榆种群年龄结构呈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增长种群;②这些主要树种种群中,除了杨桦林群落中枫桦和山杨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的格局都趋于聚集分布;③各主要树种种群等级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幼苗和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而在中树和大树阶段为随机或均匀分布,且各主要树种种群从幼苗到大树格局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种群呈扩散趋势;④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环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白银屈吴山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方差/均值比(S2/x)、负二项参数(k)、Monisita扩散型指数(I)、丛生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和聚块性指标(m*/m)等6项指标来研究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山杨、云杉、华山松、白桦纯林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混交林中的白桦、山柳、油松、刺柏的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或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三七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是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方法】在田间进行系统的三七根腐病害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室内致病性测定,并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急性青枯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等,但以黄腐型和急性青枯型较为常见,其中干裂型、髓烂型和茎基干枯型是新发现的三七根腐病症状表现。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类群主要包括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 didynum、Fusarium solani、F. oxysporum、Phytophthora cactorum、Phoma herbarum、Rhizoctonia solani等。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 didynum、C. destructans、P. cactorum、P. herbarum和R. solani均能导致块根不同程度的腐烂。田间人工接种以P. cactorum和P. herbar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48.4%和50.0%。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的致病力虽然较弱(C. destructans为23.5%,两株C. didynum分别为28.0%和15.2%),但在田间分布范围广,分离频率高(Cylindrocarpon属真菌最高组织分离频率为100%),且可导致典型的黄腐型症状。【结论】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是田间三七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2.
对杉木立木腐朽病的症状类型、病原菌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病部位主要在杉木根茎部和树干基部,腐朽表现为心材腐朽、边材腐朽和心材边材共腐朽3种类型;引起病害的病原菌为Eu-rophiumsp.和Geotrichumsp.;病菌的侵入途径是伤口。因此,建议在杉木营林和护林过程中减少伤口的形成,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苗期根腐病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规范、简单易操作的玉米根腐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并明确不同病害严重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沟点播的方式播种玉米,同时在两穴种子中间撒施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体进行根腐病接种。出苗后,持续观察根腐病的症状,根据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分别于11叶期和蜡熟期测量不同病情级别植株的株高、茎基部粗、茎粗、穗位高等农艺性状;同时,在蜡熟期调查根腐病植株的茎腐病发病率;收获后,测量穗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并分析根腐病严重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1叶期症状表现为叶色发黄,叶片尖端萎蔫,种子根和胚轴上可见黄褐色病斑,部分中胚轴维管束组织褐变。3叶期,发病植株胚轴和根系上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斑,胚轴的坏死导致部分植株地上部枯死。5叶期症状主要分为以下3种类型,由下而上叶片出现不同程度黄化,甚至逐渐干枯;植株发育缓慢或者停滞,直观表现为植株矮小;植株枯死。根据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将根腐病病情严重度划分为1、3、5、7和9级共5个级别。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在11叶期和蜡熟期,随着根腐病病情级别升高,株高、茎基部粗、茎粗和穗位高呈逐级降低趋势,且大部分9级植株发育受到抑制或处于生长停滞状态,出现分蘖或畸形。茎腐病调查结果表明,部分玉米根腐病病株在生长后期发展为茎腐病,茎腐病的发病率随着根腐病病情级别升高呈降低趋势。产量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根腐病病情级别与7项产量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当病情达到5级时即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9级时甚至造成绝产。【结论】 在系统观察、描述玉米根腐病症状的基础上,基于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了高效、简便易行的根腐病严重度分级标准;根腐病的发生会降低玉米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等,且易导致茎腐病;根腐病严重度与多项产量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于玉米品种抗根腐病评价、根腐病防治以及产量损失评估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990年从我省主要春小麦产区的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临夏、白银、定西等地采集小麦根病标本2000余份,经室内常规分离和选择性分离,并经致病性测定表明:引起我省春麦区小麦根病的病原有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生离蠕孢(Bipolaris tritici-cola);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等。其中根腐离蠕孢和全蚀病菌为主要病原,它们出现频率高且致病力强。本文还对各种病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致病菌的主要特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油梨根腐病是油梨根部重要病害,近年来逐渐增多,严重时可造成油梨整株死亡,已成为油梨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目前广西已发现有4种油梨根腐病,是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重点介绍4种油梨根腐病的特点、发生、病因、症状等,从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面介绍油梨根腐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麻疯树根腐病的病原。[方法]从罗甸县境内的不同麻疯树种植地点采集典型的根腐病病根标本,并对其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致病性测试以及形态特征观察。[结果]最终确认麻疯树根腐病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结论]为贵州罗甸县境内麻疯树根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橡胶树发生较严重的红根病为防治对象,采取田间大田试验的方法,用w=25%的丙环唑乳油和w=25%的丙环唑水乳剂进行防治,研究丙环唑对橡胶树红根病的防治效果和明确哪种剂型对橡胶红根病的防治更有效.结果表明,经DMRT法进行显著性测定,说明参试剂型对橡胶红根病的防治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w=25%的丙环唑乳油200倍液和400倍液对橡胶树红根病的防治效果最明显,其在第2次施药后,用w=25%的丙环唑乳油200倍液处理的病株率为15.00%,防治效果为78.57%,w=25%的丙环唑乳油400倍液病株率为15.83%,防治效果为77.83%,而w=25%的丙环唑水乳剂200倍液病株率为24.17%,防治效果为65.47%.从上述结果看,w=25%的丙环唑乳油和w=25%的丙环唑水乳剂对已感染红根病的橡胶树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在本试验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橡胶树安全.经示范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宜于发病初期,使用浓度为200 ~ 400倍液.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与钼锌锰配施对豌豆长势及根腐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豌豆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重要的轮作、粮食和饲料作物。近年来豌豆根腐病危害逐渐加重,致使豌豆产量遭受严重损失。本文是在黄绵土上就氮磷钾肥与钼锌锰肥配合施用对豌豆长势及根腐病发病程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缺磷、少氮、富钾的黄绵土上单施磷肥或重施磷肥,配合少量氮肥对豌豆长势及豌豆根腐病发病程度的减轻具有良好作用,在农肥配合施磷及氮磷基础上配合施用微量元素Mo,Zn,Mn肥时,以Zn的作用最好,Mo次之。由于氮、磷、钾配施能减轻豌豆根腐病危害,所以目前应多施草木灰、堆肥等富含速效钾的肥料。  相似文献   

19.
以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为材料,筛选对黄芪根腐病具有生防效果的菌株,以期为黄芪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质菌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抑菌性能较强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TT14,并检测其对4株黄芪根腐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TT14进行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TT14发酵液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5株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11株具有抑制黄芪根腐病的能力,其中5株对供试的4株黄芪根腐病病原菌都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在这5株内生菌中TT14抑菌效果最佳,其对4株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在54.52%以上;经鉴定菌株TT14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盆栽试验显示菌株TT14发酵液对黄芪根腐病有明显的生防效果,其防治效果达65.68%,较对照组提高38.08%。综上可见,沙棘根瘤内生细菌TT14具有较强的抑制黄芪根腐病的活性,并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蒸馏水作对照,试验比较了5种化学药剂对“红颜”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根据5种药剂的推荐使用浓度对“红颜”草莓苗进行浸根处理,分别在浸根处理后9d,12d,15d,18d,调查统计不同处理间的病情指数,根据各处理间病情指数与对照组的病情指数计算出不同药剂对“红颜”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草莓感病期间,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的防效为65.97%,99%噁霉灵4000倍液的防效为59.07%,两者间无显著差异,防效较好。且防效高于其他3种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