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病害严重度调查、病毒含量的ELISA测定及产量损失分析,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毒与小麦条点花叶病毒复俣侵染对小麦及其相互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黄矮病毒的佞这染对继后侵染的小麦条点花叶病毒的增殖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还比较了BW155、Milan和Laura品种对BYDV和WSM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技术分析硬粒红皮冬小麦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SBMV)引起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以西大平原硬粒红皮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的主要病害,病毒组成的颗粒,长的为281×20um,短的颗粒为142×2...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Pa405控制对小麦条斑花叶病毒抗性的三基因──(M.D.M ̄cMollen等),MaizeGeneticsCoop-erationNewsletter,1994,Vol.68,38(英文)小麦条斑花叶病毒(WSMV)是一种螨类传播的多型病...  相似文献   

4.
十省(区)大豆病毒毒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益军  侯庆树 《大豆科学》1995,14(3):246-250
采自5省(区)大豆病毒病样本61份,经汁液接种鉴别寄主鉴定以及免疫双扩散测定,大豆花叶病毒(SMV)单独侵染的样本39份,黄瓜花叶病毒(CMV)单独侵染的样本12份,SMV和CMV复合侵染的有7份。从10省(区)获得的大豆病毒病种子传毒率为2.70%-14.68%,生物测定和血清学测定(免疫双扩散或ELISA)的种传样本44个均为SMV。选择各地有代表性的SMV典型症状分离物,在电镜下观察粒子长度  相似文献   

5.
大麦黄矮病是世界小谷粒作物为害最严重,发病最普通的病毒病。已知北美普通小麦品种Anza及CIMMYT的几个小麦材料耐BYD。为了了解BYD耐性遗传基础。对Anza和9个其它耐性小麦材料进行了研究。将耐病材料进行杂交。并与敏感亲本Bobwhite或Bagula杂交。1990年在墨西哥Toluca附近的田间。用BYDV血清型MAV-Mex对亲本,F1及F2代进行了检测。1991年。在田间用相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小偃麦中间类型材料-远中5风干种子,后代发生疯狂分离,从中获得了较高的有益突变,M6代决选出远中6和远中7两个稳定品系,经国内外协研究与多年人工接种鉴定,远中6和远中7不仅是一些小麦主要真菌病害的重要抗源,而且是大麦黄矮病(BYDV)和小麦丛矮病(WRSV)等病毒病害的主要抗源,品质分析表明,远中6和远中7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均高,且为较好的优质源。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小偃麦中间类型材料──远中。风干种子,后代发生疯狂分离,从中获得了较高的有益突变,于M6代决选出远中6和远中7两个稳定品系。经国内外协作研究与多年人工接种鉴定,远中6和远中7不仅是一些小麦主要真菌病害的重要抗源,而且是大麦黄矮病(BYDV)和小麦丛矮病(WRSV)等病毒病害的主要抗源。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远中6和远中7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均高,且为较好的优质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接种,对黑龙江省部分小麦主栽品种和1825份材料在田间进行抗、耐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鉴定与筛选。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主栽品种全部感病,而通过生物技术导入抗病基因后选育的32个品系抗病性均表现较好,对其接种BYDV病毒不同株系后用ELISA检测病毒OD值,发现这批材料已具备了水平抗性,说明用基因导入的手段培育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宋庆杰 《麦类作物》1999,19(3):32-34
通过人工接种,对黑龙江省部分小麦主栽品种和1825份材料在田间进行抗,耐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鉴定与筛选,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主栽品种全部感病,而通过生物技术导入抗病基因后选育的32个品系抗病性均表现较好,对其接种BYDV病毒不同株系后用ELISA检测病毒OD值,发现这批材料已具备了水平抗性,说明用基因导入的手段培育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从普通小麦中制备未被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或麦醇溶蛋白污染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的方法。根据丙酮对沉淀的选择性拟定一个简便的提纯程度,可以获得相应于HMW-GS和LMW-GS的两种分馏物。蛋白质分馏要通过还原或者还原且烷基化而获得。在该程序中按比例增加丙酮浓度可获取大量和LMW-GS》  相似文献   

11.
康霄文 《作物研究》1999,13(1):29-31
1996年7月,从湖南长沙市郊赤豆病株上得到一病毒分离物RB1。人工摩擦接种9科27种植物,RB1能侵染7科25种,在赤豆上引起花叶症状。提纯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28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RB1与CMV抗血清具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其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8kDa,分析植物组织中dsRNA,发现有4条dsRNA条带,长分别为33,30,22和09kb。根据以上结果,RB1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自然或人工诱导产生的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WCMS)的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叶绿体和线粒体与WCMS的关系作了概述。“二型学说”解释小麦雄性不育更为合理;不同类型的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不同;核质生理生化、遗传的不协调,干扰了花粉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从而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3.
小麦沉降值是衡量小麦面筋质和量的综合指标HMW(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类型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具有不同HMW麦谷蛋白亚基类型小麦品种(系)的SDS和Zeley沉降值的测定,分析其与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具有5+10亚基的品种,品种间品质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SDS沉降值与小麦面筋质量关系密切,可作为小麦品质育种低世代材料的品质筛选指标,能更确切地反映的品种水平  相似文献   

14.
侵染红花的黄瓜花叶病毒的鉴定及株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和1996年分别在武昌和云南红花病株上获得两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CMV—CW和CMV—CY。CMV—CW引起红花黄化花叶、严重矮化,而CMV—CY仅引起红花轻花叶。在供试23种植物中,两个分离物侵染16种植物。两个分离物均能被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不通过红花种传;体外稳定性状分别为:致死温度55~60℃和50~60℃,稀释限点10-4~10-5和10-3~10-4,体外存活期3d和4d;病毒颗粒球状,直径分别为27.2nm和28.0nm;外壳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7500和28100D。CMV—CW和CY血清学性质和CMV—CA相近。通过RT—PCR扩增,获得CMV—CW和CMV—CY预期的534bp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DNA片断。株系研究表明,参试的CMV—CW、CMV—CY和其他2个CMV中国分离物在温度敏感实验和血清学性质上与CMV—D株系一致或相近,属于CMV亚组I。依据在一组寄主植物上的反应,将4个参试CMV分离物作了初步株系划分。  相似文献   

15.
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及其介导的小麦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黄矮病毒依靠介体蚜虫传播引起小麦黄矮病,对我国麦类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对大麦黄矮病毒编码的运动蛋白的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介导小麦的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该运动蛋白在病毒构成中能够结合病毒核酸,并与宿主细胞膜系统相互作用,是一个与黄矮病毒系统侵染相关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6.
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及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mosaic virus,CWMV)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相关技术参考,于2008-2010年采用普查结合ELISA检测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这两种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YMV重病区呈现向西、向北扩展的新趋势,发现山东泰安、河南商丘、湖北丹江口、襄樊、随州等新病区,四川省仅在内江发生。江苏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区正在扩大,浙江病区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推广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其对沉淀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宪泽  李菡 《麦类作物》1999,19(1):39-41
以山东省近年来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SDS-PAGE技术,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构成,不同等位基因间亚基变异及出现频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研究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构成对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的小麦品种HMW-GS主要有两类,1B,7+8,1D,2+12和1B,7+9,1D,2+12。在1A,1B和1D三个位点出现频率最多的有Null(70.83%),7+8(50%),2+12(75%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近年 来推广种植 的 24 个小麦 品种为材 料,用 S D S- P A G E 技术,对 高分子量 谷蛋白亚基构成、不同等位基因间亚基变 异及出现频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研究了高分 子量谷蛋白亚基 构成对沉淀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的小麦品种 H M W - G S主要有两类:1 B,7+ 8,1 D,2+ 12 和 1 B,7+ 9,1 D,2+ 12。在 1 A、1 B 和 1 D 三个位点出现频率最 多的有 Null(70.83% )、7+ 8(50% )、2+ 12(75% )。 Glu - Al 位点的 2 和 1 及 Glu- D1 位点的 5+ 10 亚基 对小麦沉淀值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对cv.Kanto107种子进行处理,已育成两个面包蜡质小麦品系K107WX1和K107WX2。约2000粒栽培品种种子浸在溶有0.5%EMS的7%酒精溶液中4h后播在温室里。从1872株M1代植株中收获10634粒M2代种子。用碘-碘化钾溶液4000粒M2代种子的胚乳末端横截面进行染色,其中两粒种子呈棕红色。因为这两粒种子的剩余部分繁衍出的M3代及M4代种子仍表现出蜡质胚乳的独特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上的大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大麦黄矮病不仅侵染小麦和大麦,还能侵染燕麦、玉米等谷类作物,是世界上谷类作物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大麦黄矮病对小麦的危害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这种现象引起了小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大麦黄矮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根据蚜虫的种类,大麦黄矮病毒至少有5种类型。由麦长管蚜(Macrosikphum avenae)传播的黄矮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