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树佳话     
秦始来“焚书坑儒”,有几种书他下令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登泰山,还专门下令不许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文而树”,“树以青松”,可以说是最早贯通国内的林荫大道了。一般人多认为司马迁是位史学家、文学家,殊不知这位“太史公”对林业也颇有研究。他的著述中有两段精彩的论述,一是“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伞。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他主张种粮种树,自力更生;二是“山居于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  相似文献   

2.
植树造林,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我国历史上一些皇帝曾大力提倡植树,被作为政绩载入史册。 秦始皇“焚书坑儒”,但规定有几种书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可见其已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还专门下令“无伐草木”,不准砍伐森林,并要求人们在街边路旁都种上各种树木,一为护路,二为蔽荫遮凉。贾山《至言》一书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唐代诗人岑参曾有诗云:“青松夹驰道,宫观何玲珑?”便是指秦始皇驰道上夹种了青松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陕西黄陵县东部黄帝陵下的轩辕庙里,古柏成林,内有一株大古柏,树高19.3米,下围10.3米,俗称“轩辕柏”,相传是黄帝亲手所植。 北京安定门内府学胡同有一株大槐树,顶天立地,据传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亲植。 秦始皇在东巡登泰山时,专门下令不准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秦始皇“树以青松”;“焚书坑儒”时,唯独对植树造林的书不准焚毁。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代植树佳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掌管山林的官员“虞人”。西周则以“封人”负责国都植树,“掌国”负责各地城郭沟池的植树。东周以“野庐氏”掌管驰道两旁树木的栽培。那时还规定:“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春秋战国经数百年争战杀伐,森林资源遗到严重破坏。据说秦始皇东巡,登泰山见草木萧条,当即下令“无伐草木”,又下令在全国五尺道旁“每三丈而  相似文献   

5.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注重植树护林。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物。当时,为了动员人们种树,曾规定“不种树者,无棺。” 春秋时期,国家设“衡鹿”职守山林。到了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只有几种书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还专门下令:“无伐草木”,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呢。 到了公元 485年北魏孝文帝时,不仅要求植树,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植树绿化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4000年前的虞舜时代,就已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人”。西周则以“封人”负责国都植树,“掌国”负责各地城郭沟池的植树。 唐代更是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植树诗篇。杜甫“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白居易一首“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表白了诗人对柳树的痴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期间,也特别重视植树造林,他效法秦始皇“一肝松夹驰道”和子产“桃李垂于街”的绿化战略以“列树表道”和“庇荫行旅”为绿化方针,严令所有辖区治下的城郭巷道、高坡矮堤和柳江两岸…  相似文献   

7.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注重植树护林。早在西周时期 ,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 ,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务。当时 ,为了动员人们种树 ,曾规定“不树者 ,无棺”。春秋时期 ,国家设“衡鹿”守山林。到了秦代 ,秦始皇“焚书坑儒” ,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 ,只有几种书不烧 ,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 ,还专门下令 :“无伐草木” ,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到了北魏孝文帝时 ,不仅要求植树 ,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  相似文献   

8.
我国开展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成,继承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工程,动员之广,成就之大,在世界林业史和环境工程史上谱写出壮丽的篇章。我国历来就有“树木栽草”的习惯,历代有识的决策者,莫不垂青于义务植树,商周风行边境林、纪念林、墓茔林。如今在曲阜孔墓前还留下弟子子贡亲手栽的翠柏,周时的庭院植树,“列树表道”,秦始皇启动的驰道护路林工程,隋炀帝启动的运河护堤林工程,唐五代启动的钱塘江河堤造林,宋明至清启动的治理黄河的河堤造林以及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在东起潼关西迄乌鲁木齐的大道两侧种…  相似文献   

9.
京城往昔多树木柳树,古代京城宫廷内外,住宅前后,无处不有。金大定四年(1164年),“命都门外夹道重行植柳各百里”。金代宫城之前,也是“驰道两旁植柳”。元代在丽正门内千步廊,“旁近高柳,郁郁万株”,在厚载门外有“垂柳万株”,在琼华岛今北海,是“山下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很重视行道树的栽植。周代有野庐氏的官职管理驰道两旁的树木。春秋战国时,曾把行道树栽培管理的好坏,视为一个国家盛衰的标志之一。 秦统一后,曾命令道旁植树,所谓“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为树……树以青松”,即是。 《汉宫解诂》里说:“列树以表道”,这就是说种植行道树是为道路作标记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们可据松树的棵数来判断里程;二是古时地旷人稀,修筑的驰道又无人保养,常被路边的杂草掩蔽,为了使行人不误入歧途,种上行道树,行人就可借此为路  相似文献   

11.
行道树浅识     
我国城市和村镇许多街道都栽有行道树.行道树可以调节气候、防风防沙、吸滞烟尘、清洁空气、遮荫路人和改善、美化环境。行道树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春秋之际,《左传》中就有“行栗”的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广筑通衢,“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汉代长安街道两旁也栽有桐、梓和槐树.三国时剑州知州李壁曾在剑阁县古栈道上栽植松柏十万株,数年之后“翠拂  相似文献   

12.
植树史琐谈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与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中国是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古代植树,都以道路两旁为主。《左传》中就有关于“行票”的记载,“行票”就是种植在行道两旁的树。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广筑通衢。“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在唐代,唐太宗规定在驿道上广植树木,至玄  相似文献   

13.
《湖南林业》2002,(11):26-26
在我省造林历史上,马尾松人工造林历史最为悠久。远在秦朝,松树作为行道造林树种广为栽植。《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车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现今成为旅游景点的浏阳市道吾山,入景道路两旁古松参天,据说是公元827~835年为唐代大和时期所植,至今保存了118株。史籍载,古时衡山县城至南岳30里“夹道古松,郁葱一色,行者不假张盖”,醴陵、岳阳一带古松夹道。道县至江永“松之夹道七十里”。清道光《永州府志》载:“永州南数十里夹路皆古松”。杨西岩翰林尝于永州道中,见古树数万株,…  相似文献   

14.
2004伊始.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张富士夫提出了“没有环保就没有汽车的未来”这一理念。他说,环境问题是一个关键的经营课题,今天,环保策略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认真对待。近几年.丰田在中国市场相继推出了“VIOS威驰”,DARIO系列等环保用车。今年,丰田又把“花冠”环保新车投放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四川省剑阁县,这里的翠云长廊堪称世界奇观。它由近万株古柏组成绿色,分布在西、北、南三个方向约200华里的古驿道上,历经沧桑,仍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相传这里的古柏是秦始皇倡导在驿道两旁种植的,称之“皇柏”。又传张飞遂令士卒于道旁“植柏表道”,当  相似文献   

16.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燕京(后改称大都,今北京市)。进京以后,忽必烈即对过去属于“草创之初,未睱为经久之规”的蒙古政权行政机构进行了大规模整顿,其中就有一“制设”,专门负责颁布植树制度。“在一切要道之旁,视地土所宜,为此种植”,“并任命有关属员,保持路途,使之不致损坏”(《马可、波罗行纪》)。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东南到海,西至今新疆,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忽必烈下令广  相似文献   

17.
刘娇 《云南林业》2003,24(3):23-23
轩辕黄帝栽柏树在陕西黄陵县的轩辕祠内有一株高大的柏树,此树径围10米,高为19米,傲霜斗雪,苍翠欲滴,堪为群柏之首。据传,此株古柏为4000多年前轩辕黄帝所栽。孔子植古桧2400多年前孔子植的一株桧树,现已高达20多米,根深叶茂,挺拔苍劲。这株古桧位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门内,现用石栏围护着,供游人观赏。秦始皇提倡种路树秦始皇在位时曾提倡种植路树(行道树),西汉政论家贾山的《至言》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便是证明。李衡种橘三国时,东吴太守李衡十分崇拜古代贤哲屈原,对其所作赋《橘颂》尤为喜爱。爱屋及乌,李衡便…  相似文献   

18.
二酉藏书洞,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咸阳“两个秃发老伏生”藏书的地方。《辞源》“二酉”条中的“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成语典故即源于此,随着旅游大潮的到来,沅陵县人民政府从2001年2月起拨出专款,开始对二酉藏书洞和“古藏书处”进行全面修缮。座落在湘西沅陵县西15公里、沅水支流酉江南岸二酉山中的二酉藏书洞,四周群山矗立,巍峨秀丽。相传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京都咸阳儒生惨遭坑戳!眼见经书古籍行将灭迹之时,咸阳“两个秃发老伏生”将家存书籍偷偷从咸阳经河南,水舟陆车,日夜南奔,然后经洞庭湖再乘小船,沿沅水转酉…  相似文献   

19.
茨中教堂三海客□李广联1996年2月6日,经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林业厅印发了全省1604株古树名木名录,并下令各地对其加强保护。1604株古树名木中,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有35株。茨中教堂“三海客”,在35株中榜上有名。李白有诗云:“海客谈瀛洲,烟涛...  相似文献   

20.
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帝王中,有的不仅亲自栽树,倡导植树造林,而且还留下不少敕封的木的趣闻轶事。东岳泰山五松率分有一株“五大夫松”。据《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封样泰山,登攀到此.风雨骤至,暂避树下。因松树枝枝叶密,遮挡风雨,护驾有功,被敕封为“五大夫”(五大夫,即秦官第九爵)。中岳嵩山南鹿嵩阳书院内.有两株汉代将军柏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据传西汉无封六年(公元110年),汉武帝游嵩岳,见一株柏树高大茂盛,即下旨封为大将军。后见另一株更大,!遇天子有言在先·只好层封二将军。待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