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本实验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系统地研究了雏鸡饲喂益生素后,其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雏鸡应用益生素后,法氏囊和脾脏IgG、IgM、IgA生成细胞数量均比未饲喂益生素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IgM、IgA生成细胞数量于饲喂益生素后7 d达到峰值,IgG生成细胞数量于饲喂益生素后10 d达到峰值.表明益生素能够增强雏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益生素与疫苗的体液免疫增强联合效应,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间接ELISA法对饲喂益生素雏鸡ND疫苗免疫后,其外周血液B淋巴细胞数量、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地研究。结果发现,应用益生素的雏鸡ND疫苗免疫后7d内,其上述被检指标显著高于N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p0.05),表明益生素可提高雏鸡外周血液对ND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益生素Ⅰ组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指标又略高于益生素Ⅱ组雏鸡,说明益生素Ⅰ的疫苗免疫增强效果优于益生素Ⅱ。  相似文献   

3.
赵红梅  苏加义  赵健 《中国家禽》2006,28(15):13-15
应用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A法研究了雏鸭饲喂异源乳酸菌后其外周血液中T、B淋巴细胞数量和IgG、IgM、IgA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雏鸭应用异源乳酸菌后,外周血液中T、B淋巴细胞数量和IgG、IgM、IgA3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且于饲喂后9~13d达到高峰,说明应用异源乳酸菌能使雏鸭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商品益生素和自制益生素分别灌服1日龄雏鸡3天,灌服后1、4、7、10、18 d采用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盲肠扁桃体、派伊尔结、哈德尔腺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服用益生素雏鸡其上述三种粘膜组织的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主要在4~7 d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表明益生素能够提高雏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粘膜免疫组织的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商品益生素提高的更多一些.商品益生素组与自制益生素组的差异,可能与所含菌种和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SPA菌体花环法、间接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感染雏鸡后,其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B细胞和免疫器官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①E.necatrix感染雏鸡后10d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开始增加,16~18d达到峰值;②感染雏鸡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的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于7~21d不同程度增加,14~18d达最高峰。结果表明,雏鸡体液免疫在抵抗E.necatrix感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SR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鸡传染性贫血病 (CIA) -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联合免疫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 ,CM -IBD联合免疫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 ,表明CIA-IBD联合免疫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Y强毒攻击后 ,未免疫的子代雏鸡 ,其外周血液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表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免疫机能降低 ,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 ,强毒攻击后 ,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益生素对雏鸡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系统地研究了雏鸡饲喂益生素后,其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雏鸡应用益生素后,血液中T细胞数量,胸腺和脾脏T细胞数量均较未饲喂益生素的对照雏鸡不同程度增加,于饲喂后7 d达到高峰,说明应用益生素雏鸡其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均增强.比较两种不同制作的益生素效果,上述各免疫指标益生素Ⅰ组又略高于益生素Ⅱ组,说明益生素Ⅰ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益生素Ⅱ,可能是由于益生素Ⅰ比益生素Ⅱ多含的成分酵母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贫血疫苗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对鸡传染性贫血(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及局部体液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以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IgG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全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及局部体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相似文献   

10.
本项目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联合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法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以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IgG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IBD疫苗联合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器官组织和局部体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免疫器官组织和局部体液的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攻毒的子代雏鸡,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强毒攻击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商品益生素和自制益生素分别灌服1日龄雏鸡,灌服益生素后1、4、7、10、18d测定胸腺、脾脏、法氏囊的器官指数动态变化,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的IgA、IgM、IgG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服用商品益生素的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在第7天高于未服用益生素的对照雏鸡,上述4种体液的IgA、IgM、IgG相对含量在服用益生素后7~10d高于未服用益生素的对照雏鸡,服用自制益生素的雏鸡上述4种体液的IgA、IgM、IgG相对含量在服用益生素后4~7d高于未服用益生素的对照雏鸡。表明益生素对雏鸡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雏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体液的免疫球蛋白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SPA菌体不法和间接ELISE法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血清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和蔼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对照雏鸡,表明CIA疫苗免疫母后,其子代雏鸡全身的体液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CIAV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外周血液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CIAV强毒感染雏鸡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尤其是胸腺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子等密切相关,是导致感染鸡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1日龄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后免疫器官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的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感染雏鸡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的3种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程度不同地低于未感染对照雏鸡,其中法氏囊的IgG、IgM抗体生成细胞和IgA抗体生成细胞分别在感染后7~35d和14~35d明显减少;脾脏红髓、白髓和淋巴小结的IgG抗体生成细胞分别于7~35d、14~35d和14~21d明显减少,IgM抗体生成细胞分别在7~42d、28~35d和14d时明显减少,IgA抗体生成细胞仅在红髓中(7~28d)明显减少;胸腺髓质的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分别在14~28d、7~21d和21d时明显减少。结果表明,CIA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MTT法和间接ELISA法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增殖功能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表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免疫机能降低,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强毒攻击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分别用马立克氏病(MD)三价苗和HVT疫苗肌肉注射免疫1日龄雏鸡,在10、20、40、60和90日龄以兔抗鸡IgG、IgM和IgA重链抗血清为一抗,用彩色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的IgG、IgM和IgA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雏鸡MD疫苗免疫后,法氏囊和脾脏的IgG、IgM和IgA抗体生成细胞较对照鸡显著增多,盲肠扁桃体以IgA抗体生成细胞为主、哈德尔腺以IgG抗体生成细胞居多的三种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三价苗免疫鸡的抗体生成细胞显著多于HVT疫苗免疫鸡。说明MD疫苗免疫鸡全身免疫器官、呼吸道和消化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体液免疫反应显著增强,三价苗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明显高于HVT疫苗免疫鸡。  相似文献   

16.
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联合免疫母鸡后的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免疫学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感染CIAV、IBDV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明显未免疫对照组、联合免疫组和联合免疫攻毒组,表明感染CIAV、IBDV的雏鸡全身免疫功能显著下降,CAI-IBD联合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T细胞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较未免疫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CIA-IBD联合免疫母鸡可使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强,能抵御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