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树是我县的一大干果,现有结果枣树80万株,人均7株。但是产量却很低,年总产140万至200万斤,平均株产2斤。为了探讨枣树增产的有效措施,于1980年在长泞公社南合流大队,进行了枣树增产技术措施的研究。南合流大队位于黄土丘陵区,全大队254户,1002口人,耕地2280亩,结果枣树12000株,主栽品种是榆次芽枣,树龄30至50年。1966年是最高产年,红枣总产24万斤,1979年是最低产年,总产只有1万斤,平均株产不足1斤。这里枣树产量低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2.
我县板栗实膛修剪经验,是西下营公社塔寺大队的共产党员王占元同志和贫下中农一起,在多年管理栗树的实践中,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创造出来的。目前,已在全县栗产区广泛推广,对板栗的增产起了很大作用。塔寺大队现有栗树1.1万多株,其中结果树3,600株。建国初期栗子产量1.7万斤,自采用实膛修剪法,栗子产量逐年提高。1966年产栗子3.5万斤,近二年来,产量稳定在6.5—7万斤,比1966年增加1倍。文化大革命以来共向国家交售栗子35.7万斤。大队建立的6亩40年生(60棵)板栗丰产园1973—1974年产量分  相似文献   

3.
万荣县是运城地区柿子生产区之一。柿树栽培历史悠久,大约有2000—3000年,至今孤山、桔王山周围和峨嵋台地柿树林立,郁郁葱葱。全县年产鲜柿2000—3000万斤,加工柿饼300—1000万斤,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大约120余万斤。高村乡冯村大队农户杨富来,有一株大柿树,树龄约300余年,树冠占地0.15亩,树高14米,最高年产2400余斤,收入150—200元,是我省罕见的“柿树王”。  相似文献   

4.
我区地处黄土丘陵,群众历来有种乌桕的习惯。桕籽产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但由于过去种植乌桕多数采用实生苗,品种混杂,而致产量很低(平均株产仅1斤左右)并有不少植株长年不结实或结实甚少。为提高乌桕产量,我们于1979年在钱村公社西何大队对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的120株乌桕树进行环剥试验,效果显著。1980年春在全区推广,共环剥67920株。据后胡、伍联、东山顶三个大队185株环剥桕树测定,平均株产比前一年增加3.79斤。三个大队65株桕树的半株对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栗树的修剪,在产区历来流传着两种方法,一种是清膛修剪法,一种是实膛修剪法。经过多年的对比观察和生产实践的考验,实膛修剪比清膛修剪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可增产一倍以上。遵化县营坊公社河东大队现有栗树17,000株,其中成龄栗树1,300株,自1973年推广实膛修剪以来,产量逐年上升,1973年产栗13,000斤,1976年20,000斤,1978年达到25,000斤。建明公社接官厅大队有结果栗树3,000株,采用实膛修剪以后,产量由1973  相似文献   

6.
<正> 柿树是太行山区主要栽培果树种类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果实营养丰富,具有多种用途,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果品。但长期以来,栽培管理粗放,从不修剪,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低而不稳。磁县共有结果柿树23万株,1980年总产434万斤,平均株产15.7斤;1981年总产193万斤,平均株产8.3斤。第三次河北省太行山开发研究会议,我局承担了“结果期柿树增产技术研究”的任务。经过试验,各项技术措施,均见成效,特别是柿树修剪,增产效果尤其明显。由于柿树品种繁多,对修剪反应有异,我们首先对当地主栽品种——满天红柿树,修剪技术试验研究情况,作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高产柿树     
<正> 柿树也是太行山区重要的果树树种。一株柿树能产多少斤柿子呢?在最近进行的考察中见到,有的柿树可结3000斤柿子。例如,邢台县折户沟流域,据当地群众介绍,就有产量高达3000斤的柿树。天外有天,虽然不能称它为“柿树王”,但是可以说产量是很高的。把柿树说成是太行山区的一种宝树,应是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8.
柿树是太行山区主要栽培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果实营养丰富,具有多种用途,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果品。但长期以来,栽培管理粗放,从不修剪.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低而不稳。河北省磁县林业局为提高柿树产量,对当地主栽品种——满天红柿树,进行修剪试验,具体技术如下:一、修剪方法试验地点在磁县西部山区贾壁公社上庄大队,是柿子重点产地,共有柿树3932株。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摸索老柿树复壮增产管理经验,我们从1982年开始,选择能够代表全县柿树特点的沙河村作为试验基点,通过二年来的复壮管理对比试验,收到了一定效果。试验树1981年与1983年相比,平均单株产量由12.1斤增加到160.2斤,较对照树增加97.2斤。沙河村总产由1.9万斤提高到10.5万斤。全县通过综合管理,总产由932万斤,恢复到3100万斤,增产2168万斤,纯增产值260.16万元。现将二年来的试验管理情况,分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1963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近十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1963年相比新栽桐树两万多株,株数增加了22%,桐籽产量增长了58%,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1973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粮桐双丰收,共收粮食32万斤,桐籽10.5万斤,平均亩产粮食467斤,桐籽154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24,150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40%多,每户平均收入210元。他们夺得油桐稳产丰产的主要技术经验是:  相似文献   

11.
<正> 献县高官公社郝高官大队共有枣林360亩(枣粮间作),8,790株(其中结果树7,645株)。1970年以前,由于管理粗放,一般年产鲜枣8—9万斤,平均亩产259斤,株产仅11.8斤。为扭转这一局面,1971年以来,我们在该队通过搞样板田试验,采取施“三肥”(秋施基肥、花期喷肥、幼果期追肥)、浇“三水”(催芽水、助花水、催果水)、合理修剪和适时开甲等技术措施取得了丰产的良好效果(190株50年生大树,平均亩产鲜枣2354.6斤),并加以推广,从而使该大队的金丝小枣产量连年上升、趋于稳产(见表1),到1980年小枣总产量达到31万斤,为1970年的3.4倍。其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一九六三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十余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一九六三年相比新栽桐树十万多株,株数增加了122%,桐籽产量增长了239.12%。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今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桐粮双丰收,共收粮食37万斤,桐籽22万斤,平均亩产粮食640斤,桐籽321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到506OO元,占至大队的总收入48.5%多,每户平均收入398.42元,他们夺得油桐稳  相似文献   

13.
柿树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康熙四十七年间,柿树栽培已盛……”。目前,现有柿树四十余万株,每年产鲜柿三千余万斤,人均一百余斤。是多种经营的一项主要收入。我县柿树中结果树占80%左右,树令绝大部分在五十年以上。由于管理粗放,大树日趋衰老,小树发展缓慢,产量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柿树产量,结合当地生产经验,提出以下柿树复壮更新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永丰县是个油茶大丰收年。为了探索油茶高产途径,永丰县油茶科研所的科技人员,深入全县十三个产油公社三十个大队进行了调查,发现并与所在公社、大队干部验收了两块油茶高产典型。一是上固公社汉下大队上街二队竹子排高产油茶林,用罗盘仪放射法成图点格面积886平方米,折合1.33亩。有油茶树215株,每亩161株。单株产桃:1—5斤的19株,6—10斤的78株,11—15斤的47株,16—20斤的32株,21斤以上的39株。最高单株56斤,平均单株12.5斤。一斤茶桃约40个,平均单株结果500个左右。共采茶桃2681斤,  相似文献   

15.
<正>柿树是易县的主要果树,现有23万株,其中结果树14万株,幼树9万株。柿树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果实营养丰富,具有多种用途,是山区人民喜欢的“铁杆庄稼”。过去由于放任生长,靠天收,产量低而不稳。1982年河北省太行山开发研究会,我局承担“结果柿树增产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经过试验,各项技术措施,均见成  相似文献   

16.
白果脱皮机     
灵川县海洋公社江尾大队第二生产队唐清权同志从1973年开始研制白果脱皮机,1980年已基本定型并在海洋公社推广。白果脱皮机的主要优点: 1、提高工效20倍,用人工脱皮平均每人每小时10斤,使用脱皮机每人每小时可脱皮200斤。 2、损坏白果率比人工低10倍。人工脱皮熟练老农每百斤损坏白果5—7斤,脱皮  相似文献   

17.
<正> 柿树是我区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栽培历史已有三百余年,主要集中分布于罗田县和麻城市。我区柿树主要是零星栽植,成片栽植仅有209亩,据不完全统计,年产柿子170万斤。长期来,由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造成产量低、质量差,株产悬殊大。为了开发山区,摸清我区柿树品种资源,并对比研究各品种的优劣,找出适宜我区栽培的丰产品种,我们自1986年起,以罗田、麻城等主产区为重点。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我区柿树品种资源。为发展柿树生产及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兴县核桃栽培是从五十年代开始引种发展,截至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核桃树约五十万株,主要是五年生以下的幼树。根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讲条件之要求,分析兴县的气象因子,完全适合核桃的生长。从引种核桃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核桃树在兴县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生长良好。根据调查,在海拔1000—1200米的城关公社西大队南山阴坡上核桃生长良好;在魏家滩海拔800米的地方,六年生核桃树每株结果5斤;高家村公社宋家山海拔1000米处,一株25年生核桃树,连续五年株产核桃60斤以上;地处东山寒冷地区海拔1200米的吴城大队21年生核桃树每年结果累累。虽然如此,但全县还  相似文献   

19.
铁岭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已发展到十万多亩,保护着几百万亩耕地,对抗御自然灾害、保田增产起了重要作用。如昌图县宝力公社1980年5月18~20日连遭三场大风的袭击,因有方田林网的保护,使作物幼苗免遭损失,再加上其它措施,粮食产量仍比1979年增产2.9%。但该社的张家、薛家、北洼子三个大队林网建设的晚,管理差,防风作用不明显,结果使19个生产队遭灾,减产1/3万斤。可见农田防护林对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意义。林网虽有保护农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照,即所谓胁地的消极作用。这种胁地作用究竞有多大?有无补救办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到方田林网搞得好的昌图县宝力公社、铁岭汎河公社和没有林网的熊官屯公社几个大队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就这个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的虫蜡科研工作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很快就形成一个群众运动.1972年全县有300多个场(队)560人参加了蜡虫繁殖试验活动.为了加强对群众办科研的业务辅导,全县三个公社白蜡林场,三个大队繁殖场都成立了科研组,形成县、社、队三级蜡虫科研网.各级科研组把面上的问题带回来研究试验,总结群众经验,加以推广.1971年全县产虫种683斤,1972年产虫2797斤,1973年是历史上产虫最多的一年,共产虫10857斤.文化大革命后十年共产虫15000斤,比前十年4000斤增加3倍多.我县群众性蜡虫科研搞了以下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