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小麦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辽阔,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农作物。1964年出版的《中国小麦品种志》(金善宝、刘定安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记述了建国后至1962年以前我国生产上使用的主要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吴健  徐峰  丁玲 《作物杂志》2002,18(3):45-46
通过对淮北市品比试验中50个主要小麦品种,以及生产上主栽品种皖麦38、皖麦19近300个样品的测定分析表明 :通过改变品种布局可以显著提高面筋的品质;小麦品质的地区间差异明显;使用皖麦38等品种,可以使淮北市小麦品质达到中强筋水平……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的新抗源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小麦白粉病(Eryslphigramintcf.sp.tritici)是世界各产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麦区都有发生,并日趋严重。近期我国小麦生产上所用品种的白粉病抗源主要来自黑麦,即小麦-黑麦1B/1R...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09,(12):50-51
根据《河南省农作物品种终止使用暂行办法》规定,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届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农业厅2009年10月14日公布第二批在生产上终止使用的小麦、玉米等8种主要农作物84个品种。终止使用的时间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抗寒性及其与VRN1基因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冻害是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以我国黄淮海地区近年主栽的7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抗寒性调查和VRN-A1、VRN-B1、VRN-D1位点基因型的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小麦抗寒性的生物学基础,探讨VRN1基因在小麦抗寒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小麦的抗寒性与其他抗逆性状相关联,生产和国家区域试验证实具有较好抗旱节水、耐盐碱等抗逆特性的品种多具有较强抗寒性。VRN1是小麦抗寒性的关键性遗传调控位点之一,显性基因VRN1的存在会显著降低品种的抗寒性,具有2个或3个VRN1基因的品种一般抗寒性都很弱,而3个位点均为隐性基因是品种具有强抗寒性的必备条件。因此,建议我国黄淮海北部地区应加强选育、推广基因型为vrn-A1vrnB1vrn-D1的品种,以保证小麦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整个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小麦主产区,小麦的播种面积、产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不同,生产上要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必须研究各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必须合理安排品种的布局和搭配,  相似文献   

7.
贾志安 《中国种业》2020,(11):54-55
摘要: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温度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生长发育,是我国小麦高产区域和优质强筋专用小麦优势生产区,同时还是黄淮区域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在品种利用上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技术指导到位,小麦生产实现连续多年丰收增产。  相似文献   

8.
焦作市是全国有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小麦育种工作为全国小麦生产中做出过较大贡献,曾选育出豫麦25、豫麦41、豫麦49、焦麦2号、温麦19等一系列品种,有2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其中豫麦49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重大后补助,在全国推广面积累计超过500万hm2,在我国小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国内部分矮秆小麦品种(包括半矮秆)及主要亲本对赤霉酸(GA_3)的反应,鉴定出50个GA反应不敏感的矮秆品种和42个GA反应敏感的矮秆品种。根据这些品种的反应型及系谱,对其矮源进行了分析,有27个品种的矮源为赤小麦,4个品种的矮源为农林10号,其余品种的矮源不详。其中有14个品种可能携带新的矮秆基因,需要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0.
焦作市是全国有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小麦育种工作为全国小麦生产中做出过较大贡献,曾选育出豫麦25、豫麦41、豫麦49、焦麦2号、温麦19等一系列品种,有2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其中豫麦49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重大后补助,在全国推广面积累计超过500万hm2,在我国小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黄淮南片面积最大的夏粮作物,单位面积用种量大。为确保优质小麦品种在生产上达到优质、高产,必须选好用好对路品种,并且分析讨论了在推广优质小麦品种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组成起了重大变化。解放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近1万个。五十年代统计地方品种占81%;选商品种占14.9%;引进品种占4.1%。到七十年代据不完全统计,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只有1千个左右。而选育品种占91%;引进品种占4%;地方品种占5%。如果按种植面积,则选育品种与引进品种的比  相似文献   

13.
小麦产量与若干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 ,我国小麦生产一直偏重追求产量。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麦作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小麦生产已在数量上暂告别了短缺 ,出现了过剩和积压现象 (普通小麦品种及品质差的品种 )。与之相反的是 ,我国每年还需进口相当数量的优质小麦 (90年代以来每年约 10 0 0万t) ,以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小麦面粉制品的品质要求。因此大力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生产 ,既是我国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更是中国“入世”后 ,在世界贸易市场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培育优质品种 ,选择适宜生态地区种植并配套规范化栽培措施 ,使优质与产量达到较高…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小麦品种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摘要:安徽在我国小麦主产省份中位列第四。通过对从1950-2008近60年来安徽省小麦主要推广品种种植面积和使用情况的分析,将主推品种划分为六个阶段,约10年一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主要推广品种特征特性、主要优缺点和轮替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各个阶段生产的基本要求、品种的综合表现和育种的进展。并对小麦品种演变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品种冬春性变化、生产布局的调整、主导品种与搭配品种的更替频率以及日益提高的对抗病抗逆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缪文 《种子科技》2008,26(6):30-31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小麦种子多为常规种子.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对其质量重视不够,认为在生产上只要不减产就可以做种用,致使生产上小麦种子质量不高,增产效果不够明显。通过近几年来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的开展,对推广使用优良品种、维护粮食生产安全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个别中标品种田间纯度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小麦品种利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单产的提高是良种良法相结合的结果,良种是作物增产的内在因素,是科技的有效载体。我国著名小麦专家吴兆苏198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的增产潜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对小麦的增产作用达到50%以上。当前南阳市小麦大田生产上,大面积亩产500千克地块已经不足为奇,试验示范田中,已经出现亩产600千克以上品种多个,这说明,南阳市小麦产量的提高还存在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小麦的原种生产和新品种利用河南省郏县种子公司(467100王领刘付欣任天德为了充分发挥小麦良种的生产潜力,延长良种的使用年限,克服生产用种多、乱、杂现象,特对小麦原种生产方法及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谈几点看法。1小麦原种生产方法问题小麦品种的原种生产...  相似文献   

18.
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志强 《种子科技》2001,19(6):342-344
我国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经历了筹建创立、基本停滞、全面恢复和改革发展四个阶段。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加快了品种推广速度,保障了小麦用种完全,促进了小麦生产。综述了“八五”尤其是“九五”期间对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的改革,并对今后的改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四川小麦的源库关系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四川气候生态条件对小麦源库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四川小麦的源库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其绪论是:(1)四川气候使小麦叶片面积增大,但净光合率降低;(2)四川气候有利于小麦个体形成大的贮存库;(3)贮存能力影响着光合能力;(4)贮存能力影响着目前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提出在生产上应以提高和满足贮存能力为中心,保证源多、流畅。并就高产品种选育上以扩“库”促“源”为重点,高产栽培中以开“源”供“库”为重点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许为钢  吴兆苏 《作物学报》1999,25(5):648-555
对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同化物积累分配特性及源库构成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关中小麦品种更换中生物学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开花前生物学产量的显著提高,品种演变中开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在开花后的输出率显著增加,这对籽粒产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源库构成的分析表明,关中小麦品种在源库性状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