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对野生动物认识和利用最早、最多的国家之一.现在人们从多方面进行开发利用,因此,野生动物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2.
2017年5—6月份,利用问卷邮寄、实地访谈的形式,向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获得480份有效调查问卷;依据调研结果和野生动物价值影响因素,构建了野生动物价值影响机理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野生动物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动物价值受自身资源禀赋、政策干预、人类需求、公众认知的共同影响,自身资源禀赋是影响野生动物价值的首要因素,其余依次为人类需求、政策干预、公众认知;对于自身禀赋潜变量,物种的代表性和稀有性的贡献程度大于其他7个观测变量;对于野生动物价值潜变量,生态服务功能贡献程度大于其他观测变量。  相似文献   

3.
野生动物通道是缓解由铁路、公路等引起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野生动物通 道的定义和适用目标,提出了野生动物通道的设计原则、依据,以及野生动物通道的位置、数量、形式、宽度、高度、 地面基质和开口处环境的设置要求;以云南思小高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为例,分析了2005 年9 月至2008 年5 月间 亚洲象对通道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亚洲象对通道的利用率仅为40%;“通道位置是否与活动路线重合冶是亚洲 象对通道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在通道建设完成后进行持续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监测,以评估通道的有效性, 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直到野生动物通道利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平衡的发展,包括对珍稀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等。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森林土地资源的减少、环境污染,都导致了野生动物数量的锐减。再加上近几年,人们为了谋取私利,对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进行大面积猎杀,严重破坏其生物链,导致野生动物食物链不均衡。其次,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数量。基于此,就我国野生动物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保护野生动物中发现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野生动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是野生动物研究、保护、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环节。红外相机技术,作为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常规技术,具有对动物干扰小、人为因素限制少、物种鉴定精准、不间断、可持续等诸多优点。红外相机技术相对于传统监测手段而言,具有准确性高的特点,已在野生动物种群监测、多样性调查、种群密度评估等保护工作中广泛运用。为创新阿尔泰山野生动物保护手段,在阿尔泰山林区设置了全自动红外线照相机,结合林区日常巡护监测,开展了野生动物监测研究,探索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阿尔泰山林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以期为野生动物的检测及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野生动物的经营利用管理,在野生动物标记制度和标志管理的基础上,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管理,建立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和调控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经营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37-38
本溪县地处辽东地区,气候条件与降雨资源比较适合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具有种类多样的野生动物资源.近些年来,当地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结合实际,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我国热带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主要面对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当前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我国热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破坏了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多种野生动物面临濒危的危险;野生动物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价值不高;野生动物饲养标准不规范,疫病防治难度大。今后我国开发热带野生动物资源不仅需要严格限制对野生动物生存资源的掠夺,建立自然保护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而且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极力挖掘热带野生动物的潜在价值,推广热带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技术,与国际接轨,尽快使我国热带野生动物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考察、样本收集等方式,对山西省龙城森林公园内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可持续性等分析,为龙城森林公园陆生野生动物种群监测、物种保护和有效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西部高原地区,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2020年8月在四川西部藏区开展了野生动物肇事、时间分布、受损类型和农牧民对肇事动物的态度和认知调查研究.调查分析发现:破坏庄稼的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豪猪和藏酋猴,肇事多发生在4—8月,被破坏的庄稼主要是马铃薯、青稞和小麦;掠食牲畜的野生动物主要是狼,牦牛和黄牛常受到攻击,全年都有牲畜被捕食,但在冬季肇事事件更多;攻击人的野生动物最常见是野猪,其次是棕熊,棕熊对人的伤害程度最严重;村民也认为对人身安全威胁最大的野生动物是棕熊,对放牧家畜影响最大的是狼,严重危害庄稼的是野猪和熊,人们采用建刺篱笆、稻草人、看守犬等方法驱赶野生动物,但收效甚微;建议采用绘制人兽冲突风险地图、建立独立栖息地、实施"人兽冲突保险"补偿制度等方法来预防和缓解当地人兽冲突问题.该研究可为制定预防和缓解当地人兽冲突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对促进当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