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国芦荟和木立芦荟为试材,取其茎段和叶为外植体研究芦荟的组培快繁.结果表明:①外植体以茎段为佳.②适当浓度的NAA对芦荟出芽(0.2 mg/L)和长根(0.5 mg/L)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浓度过高则抑制出芽和根的分化.且培养基中加入NAA有利于壮苗.③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均以MS+BA 5 mg/L+NAA 0.2 mg/L+活性炭1.5%最优,中国芦荟的繁殖系数大于木立芦荟.木立芦荟生根培养基以MS+BA4 mg/L+NAA 0.5 mg/L+活性炭3‰为佳,中国芦荟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 0.5 mg/L+IBA 0.5 mg/L为佳.  相似文献   

2.
蔡小东  张金晶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65-2567
以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var.natalensis)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研究。结果表明,以0.1 g/100mL升汞处理外植体10min的灭菌效果最佳;MS+0.1 mg/L NAA+4.0 mg/L 6-BA的激素组合的出芽率为36%;筛选出木立芦荟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 NAA+4.5 mg/L 6-BA。  相似文献   

3.
木立芦荟离体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木立芦荟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繁试验。结果表明,MS适宜不定芽分化,MS+BA3.0mg/L NAA0.1mg/L为最适宜增殖培养基,光照时间及光照强度影响不定芽分化,继代次数为3-7代为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2.0-5.0mg/L BA0.01mg/L。  相似文献   

4.
芦荟的组织培养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荟的茎或带腋芽的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结果表明都可以萌生出幼苗。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初代培养,MS+6BA2mg/L NAA0.2mg/L(单位不同);继代培养,MS+6BA2.0 NAA0.1;生根培养,1/2MS+NAA0.5。  相似文献   

5.
牛亚玲  董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7-20958,21162
[目的]建立一个比较合理和完善的芦荟组织培养体系,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织培养苗提供依据。[方法]以木立芦荟和中国芦荟的叶、茎尖和根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和N6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茎尖在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上的芽诱导率最高。在诱导生根过程中,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NAA浓度在0.2~0.3 mg/L时芦荟组织不定芽生根效果较好。[结论]芦荟组培效果受到遗传基因型和外在培养条件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6.
木立芦荟的试管快速繁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木立芦荟的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 ,筛选出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培养基分别为MS 6 BA 3mg/L IBA0 5mg/L、MS 6 BA 2mg/L IBA 0 5mg/L ;生根培养基是MS NAA 0 5mg/L。以试管苗的不定根为实验材料 ,进行压片 ,分析细胞分裂中期的显微照片 ,按Levan方法分类结果表明 ,木立芦荟的核型为k(2n) =6St 8Sm。  相似文献   

7.
芦荟组织培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荟3个主栽品种的茎段,顶芽,花萼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无菌培养,结果表明,(1)诱导愈伤组织;中国芦荟以顶芽,茎段的愈伤组织发生率最高,其适宜培养基为Ms 6-BA1.5mg/L IBA0.1mg/L;库拉索芦荟的顶芽,茎段和花萼均有较高的愈伤组织发生率。其适宜培养基为Ms Kt1.0mg/L NAA0.2mg/L;木立芦荟的茎段,顶芽以Ms 6-BA2.5mg/L NAA0.2mg/L培养为较佳。(2)芽的分化与继代培养基;中国芦荟以Ms 6-BA2.0mg/L NAA0.2mg/L较佳;库拉索芦荟以Ms 6-BA2.0mg/L IBA0.1mg/L为较适;本立芦荟以Ms 6-BA2.5mg/L NAA0.1mg/L为较好。(3)生根培养基;中国芦荟以Ms IBA2.5mg/L NAA0.2mg/L,库拉索芦荟以Ms IBA0.1mg/L NAA0.01mg/L,木立芦荟以Ms 6-BA0.5mg/L IBA0.2mg/L为较适。  相似文献   

8.
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库拉索芦荟(Aloe veraL)茎段为外植体,MS培养基配以不同浓度的IBA,NAA和6-BA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以MS 6-BA4mg/L NAA0.2mg/L培养基对芽的诱导效果最佳,芽的诱导分化率最高,且试管苗健壮,整齐;增殖培养基以MS 6-BA3mg/L NAA0.2mg/L效果最佳,既有利于芽苗增殖,又有利于芽苗长高;生根培养基用1/2MS NAA0.5mg/L效果最好,可在2周内长根。  相似文献   

9.
芦荟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培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3个芦荟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用含不同浓度6-BA和NAA的增殖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NAA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诱导芦荟侧芽分化的过程中,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时,诱导效果比较理想,平均诱导出3.6个芽;在诱导生根的过程中,生根培养基成分为MS+NAA 0.2~0.3 mg/L时,生根率较高,平均生根数为7.8~8.2条,根较长且都为正常根。[结论]芦荟组织培养和快繁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增殖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MS+NAA 0.2~0.3 mg/L。  相似文献   

10.
木立芦荟和三角芦荟的组织培养和低成本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BA3+NAA0.2和MS+BA4+NAA0.2分别为木立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和三角芦荟(AloemitriformisMill)的诱导培养基.1/2MS+BA2+NAA0.2和MS+BA3+NAA0.2分别为两种芦荟的增殖培养基,对茎段、茎尖和吸芽进行离体培养.以4周为一个继代周期,每周期可增殖6~8倍,现已经过26个继代周期,一个外植体每年可增殖至813个芽苗.为减轻褐化,降低温度至22℃、光照强度800lx,附加活性炭3~5g@L-1.用白糖替代蔗糖,自来水替代蒸馏水,果酱瓶替代三角瓶,既不影响培养效果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在安徽省家鸡体内发现两个寄生蠕虫新种:小肠内的小型漏带绦虫(Choanotaenia parvus. sp. nov)和盲肠内的合肥异剌线虫(Heterakis hefeiensis sp. nov.)。本文就这两个新种的形态等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与各自的相关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防御素基因的化学合成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防御素基因分成4个寡聚核苷酸片段,采用固相亚磷酰胺法在DNA合成仪上化学合成。片段2和4分别用T_4多聚核苷酸激酶将5′端磷酸化,4个片段等量混合,用T_4DNA连接酶连成一个109bp的双股DNA片段,其两侧为BamHI和SalⅠ粘性末端。把它与经上述双酶切的质粒pUC19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Sα。转化株经含Xgal青霉素平板初筛,质粒酶切分析以及PCR专一性扩增,证实已获得完整的防御素基因克隆。为进一步表达防御素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两种辣椒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了两种辣椒的核型。结果表明,小米辣椒Capsicum.frutescens Linn.为2n=24=22m+2Sm(SAT),属2A 型核型;樱桃辣椒c.annuum var.cerasiforme Irish 为2n=24=20m+2sm(SAT)+2st,属2B 型核型。本文还讨论了小米辣椒和辣椒核型的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了杨山牡丹的核型及银染间期细胞核仁数目.结果表明,银染核仁数最多为6个;核型简式为2n=2x=10=6m(3SAT) 2sm(lSAT) 2st(2SAT),其中第1和第4对染色体短臂上具1个随体,第2和第5对染色体短臂上具1对随体.此外,对国产芍药属二倍体种的随体数目及其杂合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木麻黄的重要害虫。该虫分布广,蔓延快,食量大,严重危害着我省沿海10多万亩木麻黄防护林。为了多渠道开辟木毒蛾生物防治的途径,我们于1983年5月在福建省平潭县木麻黄林内对各种类型的自然感病死亡的木毒蛾幼虫进行调查,新发现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较强的感病力。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现将观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玉米属(Zea)八个亚种多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L.D.Cua法对玉米属(Zea)的八个亚种进行秋水仙素多倍体诱变,并经三年的自交纯合已获得六个玉米亚种的多倍体。这六个亚种为糯质型(ZeamaysSinensis)、马齿型(Zeamaysindentata)、爆裂型(Zeamayseuerta)、硬粒型(Zeamaysindurata)、有稃型(Zeamaystunicata)、分蘖型(Zeamaya.L.Varcanina).  相似文献   

17.
松茸菌丝体分离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松茸子实体菌褶、菌肉和菌柄基部组织作分离材料。结果表明,菌褶易分化出菌丝,但菌丝生长速度缓慢;菌肉组织未分化出菌丝,因此菌肉不能作为分离菌丝的材料;从菌柄基部组织分化出的菌丝生长发育快,可以作为分离松茸菌丝体材料,是3种分离材料中最适宜的。8种不同培养基中,以改良浜田氏培养基、赤松根——酵母浸膏等4种培养基中松茸菌丝生长发育良好。酵母浸膏是松茸菌丝生长发育重要营养源。  相似文献   

18.
中药手掌参为兰科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 R.Br.的干燥块根.本文对其外部形态及组织特征作了描述,附图2幅。此外,许多植物分类学及中药学典籍中有关手参地下部分的记载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是块茎,而我们认为它是块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Kluge and Farris的Wagner数量分析法对我国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e)的铲头沫蝉族Cloviini,象沫蝉族Philagrini,尖胸沫蝉族Aphrophorini,长沫蝉族Phil-aenini及棘茎沫蝉族,新族Capnodistini trib.nov.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推得两个明显的组群,即(Cloviini+Philagrini)+(Aphrophorini)和(Philaenini+Capnodistini trid.nov.),它们互为姐妹群关系,共同形成一个全系分支(holophyleticClade)。文中建立一新族棘茎沫蝉族Capnodistini trib.nov.该族定义为触角檐具檐沟,阳茎有6~8条棘刺,其模式属指定为Capnodistes Breddin 1903。  相似文献   

20.
磁场对解除籼稻种子的休眠作用,因品种而异.根据磁场处理后种子发芽率的变化,可将籼稻品种(品系)分为正反应、负反应、迟钝三种类型.正反应品种的种子一般在接受0.2—0.6T磁场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负反应品种的种子用0.1—1.0T磁场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迟钝品种则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