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用塑料袋制种过程中,采用塑料绳或棉线封口的方法,效果很好,成品率在95%以上。首先按常规装袋灭菌,料装好后取塑料绳一根,长约15厘米左右,然后用活结扎紧上口,装锅灭菌,灭菌完毕后,取出料袋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时把上口的活结拉开,  相似文献   

2.
现介绍一种有别于常规熟料袋栽食用菌的方法,其特点是:改打穴按种为两头接种,然后用棉子壳或棉花直接封口,这样操作简捷,成本低廉;加上封口通透性好,结果发菌异常快速,成活率明显提高。 栽培袋一头用细绳打上活结,装料后,另一头同样打上活结。灭菌冷却后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解开一头活结。接入菌种将料面布满,而后用直径2~3cm的圆锥木棒(先在酒精灯上灼烧消毒),在菌料中央插一个3~4cm的浅穴,再将袋头塞入其中,随后撮一把棉子壳或棉花(先用袋装好如同袋料一起灭菌),将孔穴封实,使内折的袋头紧贴菌料;另一头同样接种。置20~  相似文献   

3.
鲁林胜 《食用菌》2002,24(4):42-42
袋栽平菇接种后一般需 2 5~ 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 ,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机会就越多 ,生产周期也较长。为了缩短发菌时间 ,减少杂菌污染和加快出菇时间 ,提高经济效益 ,笔者试验成功了一种简易快速发菌法 ,现向菇友们介绍如下 :培养料 (熟料 )装袋后 ,采用两头接种。在料袋的两头先后用尖棒 (直径 2~ 3cm、长约 30 cm)从袋头的中心分别打洞 ,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 ,然后向棒孔中播入适量菌种 ,在袋头的料面也放少量菌种 ,套好颈圈并把袋口拉紧 ,用一层纸和橡皮筋封口 ,再将另一头以同样方法接好种 ,即可发菌。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排袋。气…  相似文献   

4.
袋栽银耳装料打接种孔后,一般都是用医用胶布封口,成本高。为此,我们改用塑料薄膜(地膜)封口,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是:先将地膜用高锰酸钾液洗涤晾干,再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按接种口大小适当放大剪裁备用。袋装好后,打上接种孔直接置消毒锅内灭菌。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制种时用棉塞封口,棉塞在消毒过程中往往会受潮而导致污染。我们于1990~1993年经过多次试验,改用聚丙烯薄膜和微孔滤膜封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滤膜经蒸汽灭菌后即定型,可反复使用,成本低,操作方便,菌丝生长快,污染少。 (一)塑料滤膜的制作 ①取2片10×10×0.045cm的聚丙烯薄膜,1片2.5cm见方的微孔滤膜。②在2片薄膜中间打3~4个直径2~3mm孔,将微孔滤膜夹在2片薄膜中间,用小电烙铁在滤膜外烫一下,使二片薄膜粘合固定。瓶栽封口4个孔要在瓶口正中,袋栽封口放在颈圈中间,用橡皮筋圈住即可。  相似文献   

6.
一般制种都是在装料时加棉塞后进行灭菌,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仍有30%左右的棉塞受潮、污染,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污染率更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改变了操作程序,将加棉塞放在灭菌之后。具体做法是:塑料袋装料后直接绑扎封口,广口瓶或加颈圈的塑料袋用耐压塑料薄膜封口,然后进行灭菌,同时把作塞用的棉花装入耐压塑料袋内扎口灭菌。接种时把灭菌过的棉花(连袋)  相似文献   

7.
在食用菌熟料栽培过程中,菌袋套环因高温灭菌易发生变形。变形环会造成接种后菌袋封口不严,菌蝇从菌袋两端侵入为害。笔者经多次实践,在菌袋两端填充苦楝鲜叶可防治菌蝇为害。具体做法如下:1装袋 先将规格袋一端打活结,培养料从另一端装入,装到接近袋口时,填充苦楝鲜叶,套上套环,再用小方形薄膜封口。翻转料袋解开口,用同法装料、填叶、封口。填叶组和对照组各100袋。2灭菌 将装好的填叶袋和对照袋放入锅中,把苦楝叶的煎煮液和待用的方形报纸也放入锅中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填叶组的菌种要用灭菌过的苦像…  相似文献   

8.
看了贵刊1985年第一期上刊登的《菌种瓶薄膜封口法》一文,觉得我这几年搞菌种,也一直采用薄膜封口,但与该文谈的方法有别,愿借贵刊一角谈谈,以与食用菌爱好者交流经验。我采用的方法是: 1.聚丙稀塑料薄膜封口菌种瓶装料以后,即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封口,高压灭菌后,直接放入接种箱内,消毒、接种。 2.聚氯乙稀塑料薄膜封口菌种瓶装料后,用一层聚氯乙稀塑料薄膜和一层牛皮纸封口,经高压灭菌,于接种后将牛皮纸拿  相似文献   

9.
79年春,我们采用了泥炭土栽平菇试验,获得成功。菌种为紫抱侧耳,按常规方法制成栽培种。用陶体作为栽培器。栽培料为泥炭土78%、麸皮20%蔗糖1%、石膏1%,加水拌匀后含水量约55%,PH6。装钵后用牛皮纸封口,经1.5kg/cm~2灭菌3小时或常压100℃10小时,冷却后接种,并改用经酒精消毒过的薄膜封口,置25~28℃培养。试验于2月3日接种,3月15日出现子实体原基,折去钵口薄膜,采用昼夜温差刺激,3月24日采收。第一批菇采后拔除基部老菌索,再用牛皮纸和薄膜封口,置25℃培养,晚上放室外行低温刺激,  相似文献   

10.
(三)三种栽培容器的栽培试验1.罐头瓶栽培金耳 (1)装瓶灭菌。用500克广口玻璃罐头瓶栽培金耳,将配制好的木屑培养料装入瓶内,适度压实,培养料装至瓶肩处,整平料面。然后用木棒在培养基中央打一孔穴(孔径1.2cm 左右,深1.5cm),揩净瓶壁沾物,用一层12×12cm 塑料薄膜封口,塑料薄膜事先在中央开一直径为2cm 之孔(对准接种穴),其上再加盖一张与塑料薄膜同样大小的牛皮纸,纸的四角与塑料薄膜错开,用橡皮筋川好。装好瓶后,移入常压锅中灭菌,达95~100℃时维持8—10小时。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高压灭菌,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保持1.5小时。当瓶温冷却后,即可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11.
取一电视机包装箱剪掉两头,使成筒状,清理箱中杂物,擦去灰尘,置阳光下曝晒2天。接种室熏蒸前,将筒状箱搬入接种室置接种桌上,箱内挨桌面部分中央两边各压上一块干净方砖,将酒精灯置方砖上。接种箱随料袋、菌种等一并用甲醛熏蒸。接种时,两人相对而坐,点燃酒精灯,接种人员及工具消毒,一人打穴后旋转料袋(料袋立放),另一人往料袋塞入菌种。在接种过程中,料袋处于两边两个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杂菌污染较少;而且两人流水作业,接种过程接种室空气喷雾消毒药液时接种也可不停顿进行,工作效率也较高。接种室简易接种箱制作及使…  相似文献   

12.
用塑料袋制菌种,常用棉塞或扎线封袋口,前者在灭菌时棉塞易受潮而增加污染率,后者则由于通气差而导致后期菌丝长速慢、纤细长势不良。我们采用厦门市厦青塑料制品厂生产的无棉盖体塑料双套环制菌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无棉盖体结构 分套环和盖两部分。盖中央有一直径1.1cm的孔,下垫一层无棉盖体,盖体下衬一张有6个小孔塑料薄片。使用时在套环上盖上盖子,压紧即可。 2 试验方法 基质配方为木屑78.5%,麸皮20%,石灰0.5%。共试验两批。第一批封口材料:a.无棉套盖;b.套环加棉塞。15×30cm的聚丙烯袋,高压灭菌。第二批封口材料:c.无棉套盖,d.棉线扎紧袋口。17×34cm的低压聚乙烯袋,常压灭菌。分别于1998年6月12、16日接毛木耳193,每组60袋,27~31℃培养。菌丝封面后隔7天测菌丝长速,各测2次,记录污染袋数。 3 试验结果 ①菌丝长速:接种后7~8天,菌丝封面,各组差异不显著。采用无棉盖体套盖的菌丝日均长速与用棉塞封口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快于用棉线扎袋口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事香菇菌种生产已十余年,对缩短香菇菌成熟时间做过多种尝试,认为采用两端接种菌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两端成熟菌上打孔的办法比较好,既可避免中间打孔接种易引起的杂菌污染和封口麻烦的弊病,又可因透气性好,氧气充足,大大缩短两端接种的成熟时间,使菌丝洁白、粗壮。 具体做法:按常规法进行两端接种,置温室培养,待两端发菌至1~2cm深,用一头削尖的竹筷,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在菌袋两端各插2个小孔,孔深以不  相似文献   

14.
菌种封口用棉塞,后期易长霉,用牛皮纸封口,水分易散发.我室试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做瓶盖,效果良好。1979~1980年,我室平菇、草菇、白木耳等原种和栽培种一万多瓶,全部用薄膜做瓶盖,杂菌污染率从原来的10%下降到1%,菌丝较用棉塞和纸盖的浓密,瓶栽平菇现蕾比纸盖的提前2~10天。  相似文献   

15.
用罐头瓶做平菇制种容器,装接方便,但因口面大污染率较高.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最佳封口方法,每年接种上万瓶,污染率保持在1%以下.现简介如下:1制栽培种 用一层12cm~2的塑料膜或方便面包装封口,再用小绳打活扣扎紧,按常规接种,发菌5天后用手轻轻转动盖膜以利通气.约10天菌丝即可长满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袋栽银耳的产量,降低成本,便利操作,近年来我对现行的银耳袋栽技术进行了以下改进:(一)改小口径袋为大口径袋一般袋栽银耳是用12×50cm 的聚丙烯袋,由于袋口径小,装料不方便。改用17×25cm 的筒袋,口大身短,便于装料,每袋可装干料500~600g,营养充足,长出的银耳肥大。(二)改打穴贴胶布封口为两端扎口用医用胶布封接种口,成本高,操作繁琐。改为直接装料,两端用绳打活结扎口,省工省料,降低成本,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用750毫升菌种瓶或罐头瓶制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较为普遍,但常因接种室(箱)灭菌不彻底或漏气而感染杂菌.为此,笔者在如何提高接种成功率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把它介绍给大家.(一)草木灰封料面法按常规装料、打接种孔后,沿接种孔边缘撒一层薄薄的新鲜干草木灰(或生石灰粉).然后用两层牛皮纸外加一层塑料膜封口,按常规灭菌、接种.  相似文献   

18.
用罐头瓶制作食用菌原种或栽培种,由于瓶口大,极易感染杂菌。但把装好料的罐头瓶用12厘米见方的双层薄膜和橡皮筋封口,在薄膜中间打一直径1.5厘米的接种孔,用医用胶布封严后,常压灭菌8  相似文献   

19.
段木栽木耳菌的接种穴封口,至今仍沿用树皮盖封口法,既耗料、费时又易遭污染,成活率不高。近年来,笔者在实践中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涂料代替传统式的树皮盖封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选宽1~1.5cm的硬塑料打包带,剪成10~20cm长的段,然后用烙铁粘连制成圆环。圆环的大小依袋口径而定,一般为袋口径的2/3。袋栽平菇时,按常规法装料播种至离袋口4~5cm处,将圆环套住袋口,把袋口翻卷过来压住圆环,这样就成了似罐头瓶口的袋口,再在袋口上盖塑料薄膜或牛皮纸,用橡皮筋扎紧袋口。此法扎袋口,发菌快,菌丝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比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