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区试验的13、16、18、28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力在中等以上;以速生优质为目标作综合指数选择,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福建崇安、建瓯、浦城、贵州锦屏、广西融水、福建武平、南平7个优良种源,其中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为稳定性好种源,在13年生时其材积遗传增益为417%~823%,在28年生时,其树高、胸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77%~156%、99%~309%、308%~911%;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生长性状的改良有降低木材比重的趋势;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等优良种源早期就表现出速生性,而福建崇安、浦城、建瓯等武夷山闽西北山地种源,前期速生性并不十分显著,随林龄增大,其生长速率加快,直径生长尤为突出,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更适合在浙江省推广应用。杉木种源研究应延续到半个轮伐期以上。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林科院牵头,南方14省(区)参加的“杉木造林优良种原选择研究最近通过部级鉴定。科技人员筛选出下列优良种源;(1)高产稳定种源:广西融水,江西铜鼓,福建大田、建瓯.广东乐昌,四川邻水。(2)高产中等稳定种源:贵州锦屏、广西那坡、贺县,四川洪雅,福建南平,湖南会同。(3)抗旱力较强种源:四川洪雅,邻水。(4)抗寒力较强种源:湖南会同,福建南平。(5)抗炭疽病较强种源:贵州锦屏,广西那坡.四川洪雅,湖南会同,广西融水,广东乐昌。(6)建筑材达标优良种源: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等。杉木种源选优取得新…  相似文献   

3.
杉木生长,材性兼优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对杉木中心产区优良种源的中间试验研究表明,种源间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性状有一定差异,根据对12年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和9年材积生长性状的测定结果,初步选出广西那坡,贵州锦屏,贵州榕江等生长,材性兼优的种源。其木材基本密度与广西融水优良种源相近,材积生长比融水种源增加47.0% ̄83.6%,遗传增益达13.41% ̄23.86%。  相似文献   

4.
《江西林业科技》1994,(3):1-8,17
自1976年开始,通过三次全分布区和一次集中分布区(中间)试验,历时11-15年,证明在福建杉木造林区杉木优良高产种源是: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邵武,南平,将乐、沙县、三明、建瓯、大田、永春,广东乐昌,江西安福,四川洪雅,邻水,广西那坡等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为9.05%-33.06%,福建省杉木优良源区的范围,包括以武夷山杉岭的东南,玳瑁山以北,戴云山的西北,鹫峰山以西为界的北部分区和以华安新圩  相似文献   

5.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柱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杉木增加41.16~96.90m3/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6.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6.
在吴悬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抗性、适应状的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乐昌、广西那坡、浦化、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对照杉木增加41.16~31.3%,可发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造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扩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纬度和经度是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主要因子,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荥经,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广东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扩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增加41.16—96.90m8/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3.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可以推广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杉木优良种源推广获显著成效江西省于1976年—1680年先后两次参加全国杉木全分布区地理种源试验,通过多性状综合评定,选出广西融水,湖南会同、江华,贵州锦屏,福建建瓯,江西遂川、铜鼓等适于本省生长的速生丰产优质种源(区),其中融水、会同、锦屏等...  相似文献   

9.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纬度和经度是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主要因子,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荥经,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广东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增的41.16-96.90m^3/hm^2,表型产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3.5%-109.6%  相似文献   

10.
18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8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类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但整枝率和树皮率差异不显著。以速生丰产为目标,筛选出福建蒲城,建瓯,崇安,广西融水和贵州锦屏5个优良种源,材积现实增益28.9%-60.1%。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电白县5年生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及评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木麻黄(CasuarinajunghuhnianaMiq.)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属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树干通直,生长快,抗干旱,耐水湿,可生长于多种类型土壤,成熟林木高可达35m,胸径可达65~100cm。其天然分布为7°~10°S,110°~127°E,海拔1000~3100m的山地,但海平面附近地区也有出现,降水为夏雨型,年降水量为700~1500mm,有的高达2000mm,年平均气温13~28℃。山地木麻黄木材热值高,适于作薪材、木炭产品、建筑用材、矿柱和电杆等。国内外对山地木麻黄的研究主要涉及分类、分布、引种和生长表现[1~11]。1985年,中澳合作项目ACIAR8457我国首次引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杨(Populusdavidiana)优树及4年生山杨子代林生长和材性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山杨木材密度与纤维性状、生长性状相互独立,纤维长度、宽度、纤维长宽比之间相关显著。纤维性状与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主要是由纤维长度与材积相关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杉木优良种源及其冻害苗造林效果分析沈辛作,瞿巧文,洪昌端,张都海关键词杉木,优良种源,冻害通过两次全分布区和一次有限分布区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种源试验,证实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和结实等都存...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次全分布区和一次有限分布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种源试验,证实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和结实等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1~4]。以速生优质为目的,综合评选出一批优良种源,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结实量低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5.
观察比较了8个鹅掌楸种源幼树在南京地区田间高生长适应性表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部分布的鹅掌楸种源在南京地区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而东部种源生长适应性则较差。  相似文献   

16.
对马尾松15年生半同胞家系子代林的木材研究表明:木材密度、管胞长度地点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由个体变异引起,占总变异的61.52%和78.32%。家系均值折线图显示,不同地区木材的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层次明显。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广义遗传力中等,分别为33.37%和19.69%,单株遗传力小。木材密度与产脂力、高径生长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08 1,0.185 8,0.105 6),认为选择同时具有产脂力高、生长量大以及材质优良的马尾松半同胞家系或个体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系统采集了10个龄级和12个地理种源的云南红豆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0048%、0.0040%和0.0151%,3年生枝和叶的紫杉醇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与年龄存在回归关系:Y=0.0316×e0.0067x;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与树龄不相关,但树龄小于72a时其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递增,树龄超过72a和114a后,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逐渐减少。12个云南红豆杉地理种源中,新平、宁蒗和泸水种源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在0.0077%~0.0098%间;兰坪、宁蒗和新平种源3年生小枝紫杉醇的含量最高,在0.0059%~0.0076%间;景东、木里和宁蒗种源树皮的含量最高,在0.0243%~0.0331%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因子”、“营养因子”和“光照因子”对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虽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但却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 会明显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根培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马尾松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源区,并分别纸浆材和锯材筛选出19个和6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主要来自马尾松的南部种源区,部分来自中部种源区.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地理种源湖南试点幼林期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福建柏17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幼林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在山区、半山区、丘陵区均有极显著差异,其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值分别达0.556 1~0.9034、0.630 3~0.914 0、0.670 1~0.914 3,反映该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显著,其3个主要性状生长量山区>半山区>丘陵区.根据材积遗传增益大于种源平均值15%以上的选择标准,初步选择出适宜不同生态环境造林地的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  相似文献   

20.
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为对象,探讨了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性状中,并强烈受到遗传因素控制。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马尾松种源及单株选择指数方程,选择出1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和33株优良单株。这些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34.75%,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41.48%,选择效果明显。对比早期选择结果发现,广西岑溪及江西崇义种源速生性具有稳定性,福建种源速生性在后期能完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