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简称细条病,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稻区严重发生,一般减产10%左右,重病田高达50%~60%。一、为害特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  相似文献   

2.
刘洪梅 《植物医生》2007,20(5):34-3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ia Fang etal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该病传入兴义市郑屯镇时间较早,危害严重,发病稻田减产一般为15%~20%,为害严重的在50%以上,甚至绝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的发生为害已成为制约郑屯镇水稻单产提高、总产增加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技术专化性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并建立相应的PCR检测体系,分别对31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15株水稻白叶枯病菌及其它相关菌株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专化性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而水稻白叶枯病菌和其它菌株均没有扩增信号。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20个细菌菌体,从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发病的水稻种子成功地检测出条斑病菌。实现了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快速和专化性检测。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和田间用8种接种方法对水稻的气孔、水孔及伤口接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进行了3年的病菌侵入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白叶枯病菌通过气孔和各种伤口侵染植株。而水稻细条病菌通过气孔和微伤口引起发病,伤口和气孔同时被侵入,发病普遍而严重。通过对202个水稻品种的显微形态观测表明,气孔密度和开张度与品种发生细条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它们可作为品种形态抗性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5.
 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性条斑病菌RS68、RS105对李氏禾没有致病性,但另一个弱毒菌株RS05能在李氏禾上引起水浸状半透明条斑症状。李氏禾条斑、"稻细菌性短条斑"病菌能在李氏禾上形成条斑症状,在水稻上形成短条斑症状。供试菌株的血清学反应、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图谱也表明:RS05、"稻细菌性短条斑"病菌以及李氏禾条斑病菌是同一种病菌,与两个真正的水稻细条斑病菌(RS68、RS105)不同。  相似文献   

6.
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性条斑病菌RS68、RS105对李氏禾没有致病性,但另一个弱毒菌株RS05能在李氏禾上引起水浸状半透明条斑症状。李氏禾条斑、“稻细菌性短条斑”病菌能在李氏禾上形成条斑症状,在水稻上形成短条斑症状。供试菌株的血清学反应、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图谱也表明:RS05、“稻细菌性短条斑”病菌以及李氏禾条斑病菌是同一种病菌,与两个真正的水稻细条斑病菌(RS68、RS105)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细菌性条斑病菌及这两种病菌的复合发生,利用软件DNAStar分析比较这两种菌的部分核酸序列,设计了检测这两种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引物Xoo F-Xoo R能特异性扩增出水稻白叶枯病菌中一条大小162 bp的条带;引物Xooc F1-Xooc R1和Xooc F2-Xooc R2能够分别特异性扩增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690 bp和945 bp的条带。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多重PCR技术,可以对不同国家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进行准确检测,对由这两种病菌引起的复合侵染实现了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二病发生和为害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以细菌性条斑病的为害损失为重点,与白叶枯病相比较,以探明在自然条件下细菌性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制订防治指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姜学阳 《植物医生》2010,23(6):49-4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成为兴义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3800hm2左右,一般减产15%左右,发病重的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兴义市水稻生产安全。因此,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是保障兴义市水稻生产、促进粮食总产稳步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2009年兴义市植保植检站组织实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以期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圆斑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吉林省推广的玉米骨干自交系吉63果穗上发生的穗腐症状是由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Ullstrup侵染引起的圆斑病。从病斑形态和培养性状与小斑病菌迥然不同。经温室苗期和田间成株期人工接种证明,圆斑病菌除为害吉63和少数自交系外,不侵染T型、M型等不育系及多数正常系玉米的果穗。从果穗抽出到灌浆期是圆斑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时期。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里以菌丝体越冬,已腐烂的病组织则丧失生活力。六年共鉴定655份自交系、品种及杂交种,有184份材料的果穗感病,以吉63及其选系后代发病最重。经测定吉63感染圆斑病是由隐性感病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以条斑病、基腐病、白叶枯病为代表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在我省多地均有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不断加重,严重威胁我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必须了解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细菌性条班病属全国检疫对象,近两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逐年扩大和加重,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生概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县的发生特点是:早稻很少发生,主要为害晚稻。该病在我县首次发生于1984年晚稻,仅限于2个乡,发生面积470,亩由于防治不彻底,留下大量菌源,加之通过群众串种,使病源随之扩散,同时部分单位和个人调种时不严格检疫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甲醇溶剂浸渍法提取了3种十大功劳茎干的化学成分,从中选择抑菌作用最强的植物,测定了其甲醇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在温室盆栽条件下测试了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相比阔叶十大功劳和长柱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更强,且对6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和白叶枯病病菌等细菌以及玉米大斑病病菌、玉米小斑病病菌、甘蓝黑斑病病菌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病菌等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此外,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达57.45%。  相似文献   

14.
 水稻紫鞘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生产上的一个新问题,发生面广,为害较重。经1978~1984年的研究,找到了引起紫鞘的病原茵是Acrocylindrium oryzae。带菌种子是本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保存在干燥状态下的病稻草也有传病作用,稻田后期的某些虫、螨,可以传播病菌。紫鞘病病原菌的主要侵染方式是系统侵染。水稻孕穗期喷雾接菌,也能形成紫鞘,但注射法伤口接种时,大多形成虎纹斑烂鞘。因此,紫鞘是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又一种典型症状。病菌生长与产生孢子的适温为25~30℃。孕穗期接菌,其潜育期:30℃为1天,25~28℃为2天,23℃为3天,19℃为4天。  相似文献   

15.
采用针刺接种法,在水稻孕穗期接种3个不同致病型的细菌性条斑病菌,鉴定134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感性,并使用6个鉴别品种测定江苏徐淮地区8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粳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明显高于籼稻,常规稻和杂交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没有明显差异;根据病菌与鉴别品种的互作反应,将供试菌株区分为8个致病型,大多数菌株和鉴别品种表现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与鉴别品种存在强互作关系;第1致病型的菌株致病力强,6个鉴别品种均呈感病反应,并占供试菌株总数的40.2%.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8月22日开始,在鱼台县西南部稻田陆续发现水稻植株死亡现象,并造成至少100hm2绝产。截至笔者发稿时,发生面积已达0.53万hm2。经鉴定该病为水稻菌核秆腐病菌中的小黑菌核病菌(Sclerotiumoryzae)所致。该病最初在近水面稻株基部的叶鞘表面产生黑褐色至黑色小病斑,由此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纵向黑色条斑,并逐渐扩大,成为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形大斑,病部在叶鞘内侧也同样变色,多个病斑融合,严重时叶片枯死。病斑扩展侵染茎基部,使其成段变黑软腐,使水分运输中断,稻株未熟早枯,常引起倒伏。在腐朽的叶…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再侵染和潜伏侵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e)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病加重。有关病菌生物学特性和侵染规律有过一些研究和报道,但病害后期表现症状及病菌的再侵染和潜伏侵染现象等,均未见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品种和试验菌株感病品种:特籼13;利富平抗性基腐病菌株:REch7。 1.2 种子萌发与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18.
Rep-PCR技术对中国水稻条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ep-PCR技术,对30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对李氏禾条斑病菌等其它10个参试菌株也进行了比较。Rep-PCR是利用一些基于细菌的短的重复序列引物(ERIC和BOX)的DNA扩增特性,2种引物组合的电泳图谱结合并分析,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各自的指纹谱型在相似率80%时可分为6簇,初步表明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明显;发现自然界存在的弱或无毒性菌株与毒性菌株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毒性菌株的遗传分簇与其致病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用ERIC扩增水稻条斑病菌基因组DNA的指纹比BOX更为多样,两者对菌株的分辨率不同。因此,Rep-PCR技术可有效地用于监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变异,还可应用于菌株的鉴定和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国内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物、发生危害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的抑菌机制,测定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GX13菌株的毒力、致病因子、细胞结构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并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5μg/mL小檗碱处理后,GX13菌株侵染水稻品种玉丝占后引起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情指数为6.70,低于对照组;每1×108CFU菌体胞外多糖产量为1.58μg,显著低于对照的2.42μg;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等胞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为1.42 U/g prot,低于对照组,而丙酮酸和三磷酸腺苷含量升高,分别为1.71μmol/mL和379.49μmol/g prot,均高于对照组。同时,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受到抑制,细胞结构受到破坏。转录反应分析发现,与II型分泌系统相关的xpsD、xpsF和xpsM等基因、与III型分泌系统相关的hrcC、hrcJ、hrcN和hrcQ等基因、与胞外多糖分泌相关的gumF和gumI基因,以及与细胞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