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家有个人姓杨.因年纪大了的缘故.人们都叫他老杨.老杨家里人多,而且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为了生计.他在镇上的一处人群集中的一条商业主街上租了一块地方.支起了菜架.摆起了地摊.只要与蔬菜相关他都卖。  相似文献   

3.
林风 《农家致富》2006,(19):13-13
近日,记者在南京江心洲农业休闲园发现,这里的农家餐馆生意非常火爆。据当地一位姓王的餐馆老板介绍.游客到这里玩累了.大多会在这里品尝一下农家饭。也有不少选择在这住宿的。他告诉记者,他原是当地农民.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来此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他跟着同乡在这里开起了餐馆.由于他的饭馆农家特色突出.收益相当不错,一般情况下,每天都能收益上百元.每逢双休日.收益则成倍翻。目前像他这样在当地经营餐饮、住宿旅游服务行业的人很多。  相似文献   

4.
李晓 《农家致富》2005,(22):50-51
两年前,在河北省赤城县东卯镇.李汉国绝对算得上一个富人。他靠卖煤挣下了百万家财,北京城内有他的煤场,回乡他坐的是自己的小汽车。可是。自从他承包了家乡的15000亩荒山.他的财富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山上,化作了条条堤坝和漫山遍野的油松。巨额的造林支出,再加上在北京经营的煤场今年也不那么景气。如今.他已不那么富有了,但依然信心十足,他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把绿化荒山这个事业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5.
海盐县通元慎浦漾村的张永新,右上肢残疾,不能上准,1992年至1999年,他在集体养殖场学到了养鳖技术.1999年8月.他在一块近20亩面积的地里挖了4个塘饲养生态鳖;资金不够.他向亲朋好友借.向信用社贷款:他还参加镇里举办的残疾人种养技术培训班学习.专程到浙江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登门求教。  相似文献   

6.
张弛  张禄秋 《中国农资》2006,(11):80-81
细细品味谢生华的简历就可以看出.正如在颁奖词中所说:谢生华从一个普通工人走到了总经理的位置上,的的确确靠一步一步拼出来的,三十年的行业经历.让他具备了沉稳的性格和良好的业内口碑。平时见他言语不多,经常也是一脸严肃,但只要他笑起来,就能流露出他率真的本性。采访他的时候,他一直在谈美丰的故事.几乎很少涉及到自己。  相似文献   

7.
对于知天命年龄的郑州人李孟来说.2001年6月下旬在他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他在后怕之余又感到万幸:6月21日,他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急诊.脑颅中出血量达到15毫升,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但3天之后,他奇迹般从昏迷中苏醒过来.除了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困难之外,他身体的其他方面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8.
杨超 《农家致富》2006,(15):15-15
同样是种葡萄.有的农户收益能超过6万元/亩.而有的种植户只有3000~5000元1亩。种植葡萄个中学问大,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葡萄种植大户管,为了彰显他种植的“管武牌”葡萄与众不同.前两年就在自家的葡萄园里摆起了擂台,他说.谁种的葡萄在重量、平均粒重.无核率及品质口味4项指标上超过他的葡萄,他就奖他一辆奇瑞QQ小轿车,今年更是加码.他要拿出一辆十几万的小车做为奖励。  相似文献   

9.
早春二月一个晴冷的晌午.记者在虞城县张集镇高堂寺村的田间看到,农民二三三两两仍在果园里忙碌着.一个姓范的中年汉子见笔者在他的果圊前驻足拍照.便主动走来热情地跟记者聊了起来。他说,他家8口人,11亩地,由于土壤原因.过去种麦子1亩最多打500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几年来.他改种果树,收入连年提高。  相似文献   

10.
阿根种了20多年西瓜.他习惯于用老办法种植露地西瓜.每年4月播种,5月移栽,7月上市,除去成本,每亩效益仅1700多元。同时有个外地农民,他租地1公顷,在塑料大棚里种瓜.从日本引进种子.施用有机肥和进口钾肥。他2月下种,5月初西瓜就上市了,足足有2个月的售瓜期。每亩利润高达8000多元。  相似文献   

11.
《农村百事通》2011,(11):43-44
胡健的学历不高,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外打拼.24岁那年.他决定学习家电维修.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家电维修并不难.他只学了不到8个月.就能自己处理各种问题了。几个月后.他在乡里开了一家店.专卖家庭影院用的音箱、话筒、DVD等,同时也帮别人修理家电。  相似文献   

12.
醉了诗人滤了梦文物出版社阿遥诗人兼作家忆明珠先生爱茶,我是在认识他之前就知道的。买到那本作家写茶的散文集《清风集》,我第一篇读的就是他的《茶之梦》。这里边,他提出了一个连医生都不解的新说──茶可以滤清梦境:"我善于做梦,年轻时夜夜有梦如花.........  相似文献   

13.
小周所在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破产了.他便成了一名下岗工人。迫于生计,他在市里的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营各类水果。开业之后,小周凭着自己以诚待人、不哄骗顾客、足斤足两的经营理念.很快打开了市场。可是尽管他得到了顾客的信赖,也吸引来不少顾客,但他的收入却非常微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为此他很苦恼。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南坪区步行街正中.是“发裁轩”的总店。老板杨伟不无得意地说.8年前.南坪修建步行街,道路几乎被隔断.众多商家纷纷搬离。房东为了挽留杨伟.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在修路期间.只收50%的房租。杨伟拒绝了.他说:“房租我加三成.再续签8年合约。”在当时,连房东都以为他“发病”了.可是如今.坐拥最繁华的商业路段.杨伟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他支付的租金,还是8年前那间偏僻门面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个可爱的小孩看着放在桌上的瓶子里五颜六色的糖果.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旁边一位慈祥的老人家笑着说:“你要是喜欢,可以随便吃,不要客气!”小孩伸了一只小手.抓了满满的一大把,但是瓶口太细.被糖果鼓胀着的小手卡在瓶口。他仍不甘心地转动着手臂.但是他的手实在太鼓了.然而他又舍不得放开手中的糖果.小孩疼得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王华 《农家致富》2004,(11):21-21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阜余镇宏丰村人刘德奎,1980年高中毕业,他认为,农民要想富,就得从土地上找钱。于是,他自费订阅了许多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报刊、杂志,了解致富门路.最终选定了育菇。他一边拜师学艺.一边在  相似文献   

17.
问:我跟人借了笔钱,打了张欠条.两个月后我把钱还给了他.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欠条没要回来.现在他想赖账.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我当时还他钱时是在银行取的钱.就在银行里把钱给他的.  相似文献   

18.
说他是农民,他确实曾经是农民。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韩庚辰.高中毕业后就回乡做了一名人民公社社员.在农村由于韩庚辰表现突出.在一次偶然却蕴涵必然的机遇中,曾是村团支部书记的他,从500多名竞争者中以第一名的身份作为工农兵学员被保送到河南农大读遗传育种专业.1978年又考上了本校的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韩庚辰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和美好的未来。没多时,又一个机遇和挑战摆在了韩庚辰面前,这次机遇让他走进了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  相似文献   

19.
问:在两年前,华某向我借了8万元做生意.因投资失误,大亏一笔。我多次要求他偿还债务.也只要回了1万余元.为此.我告诉华某,如果3个月内不偿还借我的钱.我将向法院提起诉讼。最近,我得知华某要将自己的一些财产赠给他的好朋友.便怀疑他的行是为了逃避债务。我想制止他的行为.可华某却说这是他的财产.爱给谁就给谁。若华某的财产真给了他人.肯定会对偿还债务造成影响。请问:债务人将财产赠与他人.债权人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在伊通县营城子镇只要一提起二道岭金矿矿长戴春山.人们都竖起大拇指,称他是位能人。他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自己富了起来.而且不忘众乡亲,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