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无论是春旱、夏旱(伏旱),还是秋旱,都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种植要取得高产稳产,关键之一是要选用合理的抗旱品种,加上配套的抗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是对水分比较敏感的一种作物,大豆发芽需要吸收相当于大约本身重量120%的水分,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70%以上时,出苗率最高,因此干旱对大豆出苗影响很大。2018年黑龙江省出现长时间的春旱和夏旱天气,导致大豆田缺苗现象严重、苗弱、植株分枝数减少、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大豆安全成熟,因此一些大豆产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下面综述了干旱对大豆苗期影响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紧缺及春旱频发,造成一些水田由于缺水而影响水稻正常插秧与中后期生长发育,导致水稻产量低下与稻米质量低劣,严重缺水地块进行水改旱势在必行。由于大豆历来是开垦荒地的先锋作物,种植大豆成为一些水改旱地块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技术背景 四川丘陵玉米主产区季节性干旱频繁,据建国以来统计资料,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分别高达89%、92%、62%.由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期处在高频率的春旱、夏旱、伏旱发生期,加之,水稻与之争夺灌溉水,小麦和甘薯与之争夺土壤水,导致玉米"丰水年增产,干旱年减产".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基于SPI从干旱频率、站次比和干旱强度3个方面分析了1961—2019年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安徽省各地区干旱频率总体呈南高北低分布,轻旱、中旱、重旱平均频率分别为31.7%、15.7%和6.1%;1961年以来安徽省轻旱以上平均站次比高达31.7%,有15年发生全域性干旱,1978年是干旱发生面积最广的年份,共发生18次全域性春旱、14次全域性夏旱、17次全域性秋旱和16次全域性冬旱;1961年以来安徽省干旱总体以轻旱到中旱为主,且呈微弱下降趋势,最强年份1978年为特旱级别,各季节干旱强度表现为夏旱>秋旱、春旱>冬旱,2011年的春旱、1978年的夏旱、2019年的秋旱和1968年的冬旱是1961年以来各季节性干旱最强年份。SPI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6.
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紧缺及春旱频发,造成一些水田由于缺水而影响水稻正常插秧与中后期生长发育,导致水稻产量低下与稻米质量低劣,严重缺水地块进行水改旱势在必行。由于大豆历来是开垦荒地的先锋作物,种植大豆成为一些水改旱地块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紧缺及春旱频发,造成一些水田由于缺水而影响水稻正常插秧与中后期生长发育,导致水稻产量低下与稻米质量低劣,严重缺水地块进行水改旱势在必行.由于大豆历来是开垦荒地的先锋作物,种植大豆成为一些水改旱地块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主要有春旱和夏旱,春旱出现的频率高于夏旱。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特征、干旱类型及干旱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陵区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陵区1951~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4 d无有效降水,致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秋季降水偏少,无法缓解旱情,导致干旱发展严重。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东陵区1951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4 d无有效降水,致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秋季降水偏少,无法缓解旱情,导致干旱发展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玉米主产区季节性干旱频繁,据建国以来统计资料,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分别高达89%、92%、62%。由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期处在高频率的春旱、夏旱、伏旱发生期,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紧缺及春旱频发,造成一些水田由于缺水而影响水稻正常插秧与中后期生长发育,导致水稻产量低下与稻米质量低劣,严重缺水地块进行水改旱势在必行。由于大豆历来是开垦荒地的先锋作物,种植大豆成为一些水改旱地块的必然选择。一、水改旱种植大豆的不利因素分析在农事活动中历来就有"水改旱扔一半"之说,水改旱土壤较普通旱田板结、通透性差、温度低、缺乏旱田作物的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近48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辽宁省50个观测站1961-2008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作为干旱划分标准,对历年干旱的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日数及影响范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旱、夏旱、秋旱3类干旱均存在影响范围扩大、强度增加趋势,春旱影响范围、强度变化最明显;春旱日数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夏旱、秋旱日数变化以增加趋势为主;西部春旱发生频率较高,东部各种干旱发生频率相对都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5年喀左气象站4—10月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湿润指数分析喀左县春季、夏季、秋季的干旱发生情况,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做出春旱、夏旱、秋旱的GM(1,1)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55年来,喀左县春旱和秋旱发生较重,呈减轻的趋势;夏旱发生相对较轻,但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特大干旱灾害成因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6~2007年干旱概况及特点1.2006年全省伏旱为80年一遇,盆地中东部为100年一遇2006年春旱连夏旱,夏旱接伏旱,四川省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最残酷的旱灾。干旱持  相似文献   

16.
兴安盟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庞万才同志多年研究的干旱指数计算公式,确定春旱、夏旱、秋旱以厦季节连旱的指标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兴安盟地区无论是春旱、夏旱、秋旱,还是季节连旱,干旱发生频次都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且发生季节连旱频率少于单季干旱频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干旱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09年5月份以来,四川省盆地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发生了严重的夏旱。自贡、内江两地更是遭遇了特大冬干、严重春旱和夏旱"三旱"连发天气,干旱持续天数均为两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多的年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湿润指数的四川盆地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四川盆地89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实测气象资料,计算了各站历年各季的湿润指数,并利用湿润指 数,分析了四川盆地的农业干旱发生频率、发生范围及发生强度变化特征,并以2006年川渝特大干旱过程为例探 讨了湿润指数对四川盆地农业干旱评价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湿润指数评价农业干旱是可行的;各季农业干旱 中春旱发生最为频繁,夏旱次之,伏旱最少;春旱发生范围最广,伏旱最小;干旱平均强度,以春旱强度最高,夏旱 次之,伏旱最弱.  相似文献   

19.
麦播前种子处理有利于抗旱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四川盆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夏伏旱.给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减产.沉痛的教训让人们深刻反思。为了夺取2007年小麦的丰收,对种子实行科学处理.可以预防冬干,春旱、夏旱对产量的影响。据实践,采取以下措施,可抗旱又增产。  相似文献   

20.
来宾、宜山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部,历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但雨量分配极不平衡,5—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0%,因此,形成了春旱、夏涝、秋旱、冬雨少的气候特点。根据历年的气象资料统计,以春旱、秋旱出现的次数最多,夏旱历年比较少见,但夏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