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奶牛乳腺炎是指在产后或者犊牛时病原微生物侵入乳房,或者疾病继发、饲养管理不当等应激因素使奶牛乳腺实质和间质的炎症。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可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牛奶品质下降,牛奶中的细菌毒素还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方法有:抗生素、疫苗、纳米粒子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如细胞因子、植物来源的抗菌物质、动物来源的抗菌物质和细菌来源的抗菌物质等。其中抗生素治疗依然是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2.
乳腺疾病是奶牛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奶牛乳腺炎是指因微生物感染或因外因刺激引起的奶牛乳腺炎症,其特点是乳中体细胞,尤其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乳腺炎不但使乳的品质和产量下降,治疗成本增加。同时,还造成乳中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残留,危急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3.
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单链抗体治疗小鼠乳腺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奶牛乳腺炎的原因复杂多样,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其中重要的病原之一。为探寻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抗生素替代性生物制剂,本研究利用建立的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腺炎模型,将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牛源性单链抗体(scFv)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cFv33和pcDNA3.1-scFv73经第4对乳腺导管注入到处于泌乳期的乳腺炎模型小鼠的乳腺中,以通过scFv在小鼠乳腺内的表达来抑制细菌对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炎的目的。结果显示,两个scFv治疗组乳腺内的细菌数量分别为4.52±0.37、4.38±0.32(lgcfu·mg-1),TNF-α的含量分别为29.55和42.29 pg/mg,IL-6的含量分别为48.38和21.74 pg/mg。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cFvs治疗组乳腺内的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乳腺组织较完整,减少了炎性细胞的浸润,且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pcDNA3.1-scFvs对小鼠乳腺炎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抗生素替代性生物制剂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腺炎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奶品质降低,甚至奶牛的早期淘汰,对奶牛业造成巨大危害。传统抗生素治疗乳腺炎花费大,治疗效果不确定,且易导致细菌耐药及抗生素残留问题。乳腺炎防治新制剂乳酸链球菌素、Aegis溶菌酶、溶葡萄球菌酶,分别针对病原菌细胞膜、骨架、生物膜而发挥治疗作用;CpGDNA有助于激活机体天然免疫系统;血小板浓缩液不仅具有抗菌作用且可促进乳腺组织修复。在乳腺炎治疗新策略方面,应用激素可调控乳腺细胞分泌及修复能力;另外,调控乳腺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及中性粒细胞可控制乳腺炎症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乳腺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腺炎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主要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这些病原微生物有细菌、霉形体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肠杆菌也较常见,这三种菌引起的乳腺炎占总发病率90%以上,它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乳的品质,危及人类健康。袁永隆等报道我国隐性乳腺炎平均阳性率为73.91%,乳室患病率为44.74%。长期以来,世界各地把抗生素列入治疗乳腺炎的首选药物,因此导致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降低了抗生素疗效,且增加了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腺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乳房急慢性炎症,特征是患病奶牛乳汁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乳腺组织产生病灶。在实际生产中,最易观察到的是乳汁颜色发生明显改变,乳汁中出现大量凝块及白细胞。本文总结了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症状和流行病学,并提出了抗生素治疗、全身治疗、乳房灌注和干奶期疗法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乳腺炎是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最常见的多发病,是危害奶业生产的头号疾病。通常认为,乳腺炎是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进入乳腺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由于该病病因复杂,致病途径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也导致临床上对乳腺炎的防制除了抗生素外,尚没有其他较好的对策。因此,弄清乳腺炎的致病途径、丰富发病机理、寻找防制新途径,已成为破解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瓶颈的重大需求。基于乳腺炎常伴发或继发于前胃疾病、靶向乳腺局部防制效果有限的临床现象,依据肠道菌群紊乱可损伤肠黏膜屏障、肠内细菌及其代谢物可迁移至肠外远端器官的病理机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没有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瘤胃菌群紊乱可导致致病菌及代谢物易位至乳腺,引起乳腺炎。本课题组提出“内源性乳腺炎”病理概念,认为“内源性乳腺炎”的病理机制是以肠-乳腺轴这一介导途径为基础的。并提出基于致病途径将乳腺炎分为外源性乳腺炎和内源性乳腺炎的新的病因学分类方式。乳腺炎这一新的病理学概念的阐明和分类方式的建立,或许将是更深入认识和破解乳腺炎发病机制与防制难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乳腺炎在奶牛疾病中占居首位,该病可使奶牛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可使乳腺发生硬结、萎缩、化脓、坏疽,甚至完全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在奶牛业上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许多病菌可通过病乳传染给人.由于抗生素大量用于治疗临床乳腺炎而残留在牛奶中,使人体产生抗药性,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经临床实践,用纯中药制剂"奶牛乳腺消炎散"治疗236例患牛,有效率达80%,证明中药制剂在治疗该病方面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以细菌性感染为主。乳腺炎主要引起奶牛产奶量减少和牛奶品质下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严重病例可明显破坏乳腺组织,造成奶牛乳头报废,甚至导致奶牛被迫淘汰,或者出现败血症而导致奶牛死亡,从而给牛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1~2〕)。近年来,奶牛发生乳腺炎后因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乳腺炎症。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大多数乳腺炎病牛乳汁和乳腺的病理变化通过观察或触摸并不能发现,为隐性发生。乳腺炎使乳的品质和产量下降,治疗和管理成本增加,同时还造成乳中兽药和抗生素的残留。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常见重要疾病之一,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其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细菌性乳腺炎和真菌引起的真菌性乳腺炎或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性乳腺炎。2009年7月,江西省吉安市某奶牛场暴发乳腺炎,西药治疗效果一直不佳,送检两个乳样到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检查,结果经细菌分离鉴定初步诊断为酵母性乳腺炎。针对该酵母菌西药不敏感的情况,选用四味中药和七种抗生素进行了单味中药和西药的药物敏感试验,发现该菌对黄连高度敏感,对其他三味中药和七种抗生素耐药,为该场此次奶牛酵母性乳腺炎的有效防治提供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畜牧业,也为了人类的健康,对奶牛乳腺炎的病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后续的奶牛乳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1奶牛乳腺炎的临床症状奶牛乳腺炎是由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刺激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性变化。其特征是乳腺体细胞增多,乳腺组织病理改变,乳腺质量异常。乳腺炎也是奶牛常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类:临床性乳腺炎(浆液性乳腺炎、纤维素性卡他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奶牛乳腺炎与"放心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是世界范围内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的大问题。欧美各国进行专题研究,已经有20~30年,但至今未能找到疗效上可取代抗生素,愈后又无抗生素残留的药物。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是对患病奶牛,主要是对乳腺炎等常见疾病治疗时使用抗生素造成的。使用过抗生素后,抗生素就会从奶牛体内移行到乳腺,并持续残留进入牛奶中。由于奶牛群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都在40%左右或更高(美国奶牛患乳腺炎的比例为38%),由于目前世界各国只能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乳腺炎,并且使用抗生素治病期间和治愈后的5~7天内必须将该奶牛四…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乳腺炎是乳腺发生各种不同性质的炎症。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为奶牛常见病,也是造成奶业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按其症状和乳汁的变化,可分为临床型和非临床型两种,临床型占产乳牛中50%左右,非临床型约占乳腺炎的1%~25%左右。控制奶牛乳腺炎的方法很多,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挤奶前后乳头药浴,干奶期及泌乳期药物治疗等,其中抗生素作为治疗药物在奶牛乳腺炎的控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来抗生素的治  相似文献   

15.
<正> 防治失败的原因抗生素对乳腺炎防治失败的原因与分析抗生素是防治奶牛乳腺炎首选药物,但是许多抗生素在防治乳腺炎的过程中效果不佳或治疗不久又复发,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抗生素在乳腺的分布较差。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新霉素等脂溶性较差,而且乳腺的水肿和凝乳块又阻碍了抗生素的吸收;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一旦与乳汁结合,抗菌活性明显降低;有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半衰期较短,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不足或用药时间间隔太长,难以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②细菌耐药性的形成。长时间使用1种或2种抗生素,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或交叉耐药性。例如,大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甲氯苯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有耐药性;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对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羟氨青霉素等有耐药性。另外,细菌在乳中可形成一层荚膜多糖,该荚膜多糖可防止细菌被抗生素浸透。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腺炎(bovine mastitis)是指微生物感染或因理化刺激引起的一种奶牛乳腺炎症,可由多种病菌共同或单独引起,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有1/3的奶牛患各种类型的乳腺炎.据资料报道,国外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约为25%~60%,美国每年因奶牛乳腺炎造成的损失达20亿美元.Lund等报道,在丹麦由乳腺炎引起的经济损失估计为每头母牛225美元,其中大约60%的损失由产奶量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在奶牛乳腺炎患牛中,绝大部分是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病原主要是经乳头管口侵入乳腺组织而发生感染,因此,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防止奶牛乳腺炎发生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防止致病细菌感染的重点是消灭乳头口和乳头皮肤上的细菌,并在两次挤奶之间保护乳头,防止环境性致病细菌感染。目前,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大多采用清洁卫生、乳头药浴等方法,但受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方法的影响,效果并不佳。用杀菌剂进行乳头药浴能减少乳头皮肤上的细菌数量或者能在短时间内消灭乳头皮肤上的细菌。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乳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危害严重。在奶牛乳腺炎患牛中,约有90%的病例是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病原主要是经乳头管口侵入乳腺组织发生感染。由于奶牛乳腺炎病因极其复杂,仅致病病原微生物就有150多种,常见病原多达20多种,再加之菌株变异及耐药性等因素,致使很难快速准确地筛选出高效治疗药物,因而给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此外,由于奶牛一旦发生乳腺炎,就会造成乳腺损伤,降低产奶量,因此,挤奶后将乳头管口封闭,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是预防奶牛乳腺炎的良好途径。为此,笔者研制了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并测定了其预防奶牛乳腺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乳腺炎是影响现代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对奶牛养殖业和消费者健康危害很大.使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乳腺炎可利用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清除致病因素,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同时还可利用中草药改善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环,调节乳腺细胞的血液供应,进而修复被损害的乳腺细胞,达到治愈乳房炎的目的.中草药治疗与其他治疗法相比还具有低残、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已成为影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最严重疾病之一,不仅危害奶牛健康,降低产奶量,影响奶的品质,而且还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引起奶牛乳腺炎的最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最严重。本试验用从乳腺炎病牛奶样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诱发小鼠乳腺炎,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通过ELISA法测定乳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研究动物体乳腺感染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