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被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植被作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子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植被变化指标的观测,植被不同部位的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植被类型在控制水土流失中的效益三方面对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并以此基础上提出上述研究领域的不足和将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杨光  王玉 《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33-135
概括性地论述了植被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植被恢复程度前景及急需研究探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因人类不合理的砍伐、垦荒,大面积建立人工绿洲,导致水资源时空重新分布,引起了盆地内自然植被的退化、消失,使本来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从喀什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低地3个地域,砾质戈壁、沙丘、沙漠、沙壤土、盐化土、河谷滩地等主要土壤类型方面,论述了塔里木盆地的植被背景分布,这是塔里木盆地植被恢复与建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3种草本、3种灌木、3种乔木植被类型的小区径流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减少径流损失作用而言,灌木作用最为明显,草本次之,乔木最差;就减少土壤侵蚀作用而言,灌木作用最为明显,乔木次之,草本最差;草本、灌木、乔木植被类型的年土壤侵蚀量和3种植被类型中的草本盖度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草本盖度越高的草本、灌木或乔木植被类型,年土壤侵蚀量越低。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光热资源优越,天然降水不足;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原始林荡然无存,次生林以滩涂柽柳林为主,人工林以刺槐林为主,且分布不均。这些植被形成时间较短,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骨架不稳固,生态系统脆弱。应当因地制宜,大力培育木本植物植被,增加植被种类。  相似文献   

6.
废弃采石场植被快速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石对植被破坏是毁灭性的,废弃采石场没有植被保护,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通过人工快速恢复植被是最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通过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整地方式和不同的植物组合形式试验,对比植物的成活率、盖度、年生长量和植株冠幅,确定出客土种植草木犀和苜蓿和客土30 cm栽植乔木能有效提高乔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的原则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植被建设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西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工程的植被建设中需遵循8项原则:统一规划与协调一致的原则;建设多类型植被,以地带性植被为主的原则;建设手段采用人工与天然相结合,以天然为主的原则;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以免灌溉植被为主的原则;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的原则;多种繁殖材料相结合,以种子繁殖和天然“克隆”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植被分布对地表糙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升堂  梁博  张楷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5):45-48,54
[目的]分析在植被淹没或非淹没状态不同植被覆盖密度影响下,地表糙率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植被对地表糙率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塑料棒模拟植被分布,模拟出不同密度,分别进行放水试验。[结果]在植被淹没与非淹没状态下地表糙率的变化不同,在非淹没状态时,地表糙率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在淹没水深小时,地表糙率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而当淹没水深很大时,地表糙率趋向于一个稳定值。[结论]地表糙率取值随植被覆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下垫面情况下,不同的水流方向,地表糙率取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植被因子算式在土壤侵蚀定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植被覆盖度与植被因子作为水土保持学科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历来受到众多的研究人员重视,作为美国通用流失量方程USLE中的一个参数因子,必须将它加以量化计算,本文以南安市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为例,具体叙述了在南安市进行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过程中,植被因子C值的求算过程,并叙述其主要步骤,最后得到了植被因子的C值,为水土流失监测系统提供基础资料或作为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个“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植被护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植被护坡技术发展,介绍国外植被护坡理论、技术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植被护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植被护坡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浏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土壤种子库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等方面论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土壤种子库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从土壤种子库的分类、种子质量和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种子库的水平分布及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指出其在遗传结构和扩散等研究内容及方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陕北黄土丘陵区植被建设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陕北丘陵沟壑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分布状况,将该区植被建设划分为北部毛乌素沙地沿线丘陵沟壑区,东北部黄土丘陵及黄河谷地区,西北部白于山及横山山区,东部黄土丘陵及黄河谷地区和南部黄龙山、崂山沿线次生林区等5个区域,并阐述了每个区域的植被类型、建设任务、经营方向、经营模式和不同立地条件适宜的植被种类。  相似文献   

13.
模拟植被类型及空间配置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室内水槽模拟冲刷试验,研究缓坡坡降1.4%、流量0.6~1.8L/s、非淹没条件下,植被类型(柔性植被、刚性植被)和植被配置格局(棋盘状格局、长条状格局、带状格局)对坡面流水深、流速、流态、达西阻力系数等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探究其规律。结果表明:(1)与裸坡相比,植被具有雍水缓流作用,水深雍高1.4~2.8倍,流速延缓31%~65%,植被格局较植被类型作用更为明显,其中柔性植被、带状格局雍水效果最好。(2)坡面流态指数m显示刚性植被、棋盘状格局条件下水流紊动性最强,而坡面综合指数k显示柔性植被、带状格局对水流作用更强。(3)各试验条件下,水流流型以过渡流为主,主要受单宽流量影响而与植被条件无关;裸坡条件下水流流态为急流,植被覆盖下为缓流,受单宽流量和植被类型影响较小,棋盘状和带状格局影响较大。(4)植被使坡面平均阻力系数较裸坡增加约2.9~20.5倍,缓流条件下阻流效果更好;植被类型较植被格局对阻力系数的影响更大,其中柔性植被和带状、棋盘状格局阻水效果更好,而沿程阻力系数变化显示带状具有明显的波动特性,棋盘状格局较为稳定,即水动力学条件更佳。  相似文献   

14.
对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坡被下丘陵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丘陵赤红壤水分笥能变劣,表现在导水性降低,120min饱和渗水量减少,自然赤红壤比耕型赤红壤的减幅大,持水能力下降,在同样吸水力下,土壤持水量较少,供水能力下降,在同样吸力段,表土释放的水量较少,亚表土在低吸力段释放水量较少,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贫疹化,特别是贫有机质化,是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降低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把山区的土壤侵蚀看作断断续续地对该地区的破坏是很重要的.关于控制侵蚀,进行了草本植物和森林植被作用的研究并常应用于生产实践.但是仍然有许多学术上、技术上、经济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为了多方面研究侵蚀、径流,研究林草对长期控制侵蚀的作用,在塞尔维亚共和国选了两个小流域作为实验站,面积分别为7.6ha和6.4ha.  相似文献   

16.
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恢复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植被恢复和重建实践经验的总结,构建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方法体系、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等四部分,并对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原则、模式、步骤和评价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7.
扁柏林下植被对土壤入渗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失去林下植被的扁柏林地发生侵蚀的原因进行了入渗量的测定,同时对密植的扁柏林地入渗量下降的现状及原因,林下植被对土壤入渗量的影响进行了研定。本报告为三重县不同林下植被盖度的扁柏林分内土壤入渗量和土壤物理特性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从降水资源看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生态建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闵庆文  余卫东 《水土保持研究》2002,9(3):109-112,117
黄土高原是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区,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过去几十年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其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限制作用及植树造林对有限水资源的大量消耗,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根据黄土高原地区41个气象台站1961-1990年的月降水总量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上,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建中与水资源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恢复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及盖度的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20.
为较为全面了解红古区草原植被生长状况,为红古区草原监测、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划定的草原范围,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方法开展了2021年度红古区草原监测工作,调查了草地产草量、盖度、高度和优势种等指标。结果表明,红古区草原产草量鲜重均值为209.44 g/m2,平均植被盖度为48.32%,植被高度均值为12.74 cm。优势种以红砂、针茅和珍珠猪毛菜为主。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红古区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该区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