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生毛竹母竹及竹鞭较细,满园成竹速度较慢。但与国外松混交之后,可加快成园,其新竹量可比纯林增加7209%。成竹的高度和粗度增加6667%和5000%。国外松生长和蓄积量也增加476%~7313%。总经济效益增加7101%,其中以竹子的增幅(18305%)为主。混交林在减少病虫害、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生态景观上也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竹增产剂配方筛选及竹腔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毛竹林连续5a的竹腔施肥试验,分析毛竹增产剂配方中各试验因素和水平之间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出笋数及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竹腔施肥前、后总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期年均水平与试验前水平相比,新竹量、新竹平均胸径、年均出笋数、成竹率分别提高了62.8%、16.9%、69.0%和17.9%。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量、新竹平均胸径、笋产量、成竹率分别提高了75.0%、15.2%、79.7%、35,2%,年均增加收益115.9%。  相似文献   

3.
溴氰菊酯与渗透剂混配防治慈竹长足大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溴氰菊酯和以溴氰菊酯为主体添加百威3号高渗增效剂两种药物对慈竹长足大竹象进行了防治研究,以竹笋成竹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慈竹竹笋的成竹率从50.2%提高到67.4%,估算竹材增产34.2%;百成3号高渗增效剂能增强农药渗透能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使竹笋成竹率从50.2%提高到71.5%,估算竹材增产40.6%。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挖笋留竹,是培育毛竹笋材两用林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留竹时间推迟,可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后期(谷雨后)留竹,竹笋产量比前期增加120.6%,比中期增加47.7%,经济收入分别增加148.7%和57.2%。但后期留竹成竹率低,成竹质量差,新竹胸径比前、中期分别降低13.9%和14.8%。根据试验表明,在试验地区以中期(四月十五日左右)开始留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以引进竹种Guadua amplexifolia为对象,进行了种苗林竹丛结构调控、全年连续育苗和主枝、次生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苗林竹丛结构调控对提高新竹质量有显著作用,处理较对照新竹径级增大51.5%,立竹全高增加30.9%;全年3次移栽育苗成活率均达87%以上,其中以5月份移栽效果好,成竹率达45.7%;1年生、2年生立竹主枝、次生枝扦插成活率68%以上,各处理生根时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为47d,综合扦插成活率、出笋成竹数、新竹地径等,以2年生立竹主枝扦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了氮、磷和钾水平不同组合的复合肥配方系列及尿素对赤水河流域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对毛竹林出笋成竹量和成竹率、新竹平均胸径和胸高断面积、以及竹秆、枝叶等地上生物量有增产效应,差异不显著。综合效应指数排序为复合肥F (271.34%)>尿素(228.33%)>复合肥G (160.46%)>对照(100.00%)。②复合肥F的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枝叶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10.53%、107.22%、103.61%、113.62%、114.93%和109.70%。除出笋量增幅仅中下水平外,成竹量、新竹质量和生物量增幅较大,适宜于毛竹林大径材培育。③复合肥G和尿素的出笋成竹量增幅较大,复合肥G的新竹质量和生物量增幅较小,不及尿素的中上水平,前者可作为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培育肥种、肥效较低,后者肥效应较高、不利于地力维护,生产上宜慎用。  相似文献   

7.
据江苏省江阴市南闸林业站许才元研究 ,实生毛竹的竹母和竹鞭较细 ,满园成竹速度较慢 ,若与国外松混交 ,可加快成园 ,其新竹量比纯林增加72 0 9% ,成竹高度和粗度分别增加 6 6 6 7%和50 0 0 %。同时 ,国外松生长量和蓄积量也增加4 76 %~ 73 13% ,总的经济效益提高 71 0 1% ,其中以竹子的增幅 (达 183 0 5% )为主。并且混交林中的病虫害减少 ,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加 ,生态景观得到改善。竹、松混交林营造方法 :先筑梯田 ,开 1m×0 7m塘种母竹 ,密度 3m× 4m或 4m× 4m ,896~6 30株 /hm2 ,连续 5a翻土埋青。竹林内套种国…  相似文献   

8.
乐氰乳油对长足大竹象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药乐氰乳油对慈竹长足大竹象Cyrtorachelus buqueti进行了室内和室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300-600倍液,竹笋的成竹率从50%提高到75.9%~76.7%,显示了乐氰乳油对长足大竹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林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各处理的出笋烽,成竹数和采笋量在短期内暂无显著差异,但以处理N2P1K1的出笋数,采笋数和采笋量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大62.0%、103.3%和110.0%,每hm^2收益比对照增107.1%。  相似文献   

10.
在河边两岸栽培箣竹,箣竹栽培成活率高,平均每百株箣竹母株成活率达到95.9%。出笋率达。到100%,每株箣竹母株平均出笋达2.2株。箣竹出笋成竹生长迅速,试验结果表明7年生平均竹稍高7.6m,胸径粗16.6cm,枝叶茂盛,枯枝落叶多,能保护河岸不被洪水径流,可保持水土,起到固岸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萌 《木材工业》2006,20(4):52-52
根据意大利木工机械与刀具制造商协会(Acimall)的市场调查结果,自2005年底开始,意大利木工机械及工具的销售已显现增长的势头,并且保持至今。 2006年1—3月,订单总数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36.4%,并且国内和海外市场呈现相同的增长态势:来自意大利国内的订单总数增加了33.7%,国外订单增加了37.2%;同比于2005年第4季度,总数增加了8.2%。其中意大利国内订单增加了8.5%,国外订单增加了8.1%。  相似文献   

12.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奉新县竹林资源丰富,是全国九个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县之一。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各处理的出笋数、成竹数和采笋量在短期内暂无显著差异,但以处理N2P1K1的出笋数、采笋数和采笋量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大62.0%、108.3%和110.0%,亩收益比对照增107.1%,明显地提高了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丛生竹地上部分的竹秆和枝条,通过人工整理和GGR处理,实行选竹枝、带竹秆、留竹节、竹筒灌水保温等一系列操作进行育苗。通过小型和中型育苗试验,得出坭竹、绿竹等多分枝、竹壁厚、体形较大的竹种采用此法育苗效果好,育苗成活率达85%以上,发笋成竹率达70%,每丛发笋成竹2株以上,造林成活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素称茂林修竹之乡、竹林面积居全省之冠的桃江县,50.6万亩辆竹,今年获得大面积平衡高产。据林业部门对全县20个竹林面积万亩以上乡镇的58个村、178个样点的实地调杏万亩平发笋52个,成竹30.5根,成竹率在60%,最多的样地亩平发笋166个,成竹、商中89根。全县亩平、王竹在101根的基础上升到131根,新增、王竹15OO万根以上。按现行原竹市场销售价计算,新增产值7500万元,加上春笋收入300万元,全县78万农业人口,人均新增产值100元。桃源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构计生产,把它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明确了一名副县长专抓。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早园竹高生长规律及出笋长竹期的养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北京地区生长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早园竹的高度生长及竹林出笋规律。结果表明:竹笋的出笋时间不同,其成竹率也不同。出笋早的竹笋的成竹率较高;出笋越晚,竹笋的成竹率越低。据此可将早园竹的出笋期分为3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的时间大致相等,约为6-7d。前期笋的高生长期长、后期笋的高生长期短,它们高生长期的结束时间基本一致。早园竹的高生长遵循“慢一快一慢”规律,竹笋破土后14d和36d左右是高生长期的2个转折点,由此可将早园竹的高生长分为始期、盛期、末期3个阶段。早园竹的日最大高度生长量为51~75cm,占成竹平均高度的6.96%~9.04%。同时对早园竹出笋长竹期的养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三种处理下(BNP毛竹增长剂、毛竹专用肥和不施肥)毛竹林的发笋数量、成竹率和新竹胸径以及立竹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增加了毛竹新分株数量,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即BNP毛竹增长剂专用肥不施肥。施肥提高了毛竹林新竹成竹率,施BNP增长剂(50.48%)和专用肥(46.18%)的毛竹林成竹率均显著高于不施肥(25.57%)(P0.05),但BNP毛竹增长剂与专用肥间无显著差异(P0.05)。施肥可促使胸径变大和竹林结构年轻化,施BNP毛竹增长剂的毛竹林成竹胸径(10.40±0.17 cm)显著高于不施肥毛竹林成竹胸径(P0.05),且其Ⅰ度竹比例(37.56%)也分别是专用肥的1.27倍、不施肥的2.59倍。  相似文献   

17.
乌哺鸡竹梅季造林成效及其出笋成竹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正确掌握技术要领,梅雨季节移栽乌哺鸡竹,可获得成活保存率高、发笋成竹快,新竹质量不断提高等良好成效。据笋期观测统计:乌哺鸡竹自然笋期始于4月23日,终于5月7日,历时15天;出笋盛期出笋成竹量占绝大部分,初期和后期则少;成竹率顺序为:盛期〉初期〉后期,早期退笋率相反。初期成竹径粗略大于盛期,后期最细;距母竹近则出笋早,远则迟。出笋成竹和早期退竹量随距母竹远近而表现出中距〉  相似文献   

18.
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a观察研究,初步明确了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1)出笋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中旬,历时25d左右。(2)退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979,全林退笋率为80%,且随时间和持续逐渐上升。退笋高度在50cm以下均有发生,退笋原因主要是养分供应不足和虫害。(3)成竹数与出笋数变化趋势一致。(4)成竹高生长历时45d左右,总生长量,月平均生长量分别为975,23.78cm。  相似文献   

19.
麻江县从浙江引种1-2年生雷竹母竹按600株/hm^2造林,第2-3年成竹率达85%以上,第3年立竹达2805株,母竹发笋率达97.2%,能迅速生长成竹成林,适宜在贵州山区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1~4年生的毛竹母竹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毛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最高,分别达93.3%、76.9%、83.7%;3年生母竹次之;1年生、4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