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和维护湖区下沉生产秩序为重点,保护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发展渔业经济,致富湖区渔民,作者认为,必须切实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促进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文祥 《内陆水产》2005,30(7):13-14
受2003年洪灾滞后效应的影响,湖区河蟹养殖普遍存在规格小、产量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展开了适合湖区养殖模式的探索,旨在探索网围养蟹的合理放养模式和网围水体生态环境,以提高养殖效益.帮助广大渔民走上致富之路。结果显示,河蟹混养花白鲢模式符合目前湖区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白斑狗鱼是新疆特产冷水性鱼类,土著名"乔尔泰".因其病害少,养殖周期短,肉质鲜美,深受全国市场青睐.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水质优良、鱼类资源丰富,可现捞饵料鱼投喂,白斑狗鱼当年可长到800g左右,当年即可上市.平均每个网箱利润可达1.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首次进行白斑狗鱼成鱼网箱养殖的成功,为网箱养殖白斑狗鱼开辟了一条新的养殖渠道和致富之路,是开发新疆水域资源,发展优质渔业,向产业化迈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和维护湖区正常生产秩序为重点,保护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发展渔业经济、致富湖区渔民。作者认为,必须切实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促进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高原湖泊移植银鱼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霖  黄开银 《水利渔业》2005,25(3):39-40
云南有丰富的湖泊水域资源,如何利用这一天然资源为当地群众造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社会上对云南高原湖泊移植银鱼有种种说法。分析了云南移植银鱼与水体环境、上著鱼类、经济鱼类以及湖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关系,同时也指出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城区湖泊的渔业生产中,如何解决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是摆在所有湖区管理部门的首要问题。通过在高唐县鱼邱湖一年来的试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彻底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维护湖区环境的状况,减轻了政府经济负担,实现了湖区环境美好、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京郊房山发挥山区水流优势,闯出一条致富新路:建设“流水养鱼”水面80多亩.并已开始产鱼。  相似文献   

8.
松花湖网拦养鱼发展失控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的松花湖是镶嵌在吉林大地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松花湖水质肥沃,湖湾、河汊水草丛生,更是鱼类生息、繁衍的优良场所。但是,尤其是,松花湖自1981年始将拦网养鱼作为一种探索引进后,由于发展失控,拦网养鱼业主不正当的高效益导致了整个湖区的低效益,不仅使商品鱼的规格日趋小型化,名、优水产品的份额也不断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本来就因过度捕捞而造成急剧衰退的湖区鱼类资源,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一、松花湖发展拦网养鱼的初衷松花湖的渔业开发始于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初,到1966年前均以捕捞为主。从1967年始投放人工鱼…  相似文献   

9.
在稻田中饲养泥鳅,进行投饵施肥,亩可获泥鳅75-100kg,效益明显高于稻田养鱼,不失为农村致富的一条新途径。本文拟将稻田养鳅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省较为丰富的泡沼滩涂等区域开挖的浅水型池塘进行淡水小龙虾养殖,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农民致富找到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牡丹江市渔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0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2.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6万吨,渔业总收入实现1.2亿元,渔业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一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龚唐村农民龚辉金,十几年前,就开始从事特种水产品营销,从起初的小打小闹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营销,走过了一段艰苦创业的风雨之路。2001年,他组织销售水产品850吨,创利润20多万元。回顾这些年从事水产营销的历程,他不仅富裕了自己,更拉动了当地水产业发展,带动周边乡邻走上了大兴水产的致富之路。发挥资源优势,走上水产营销之路柘木乡属于典型湖区、河港交叉,渊塘密布,盛产黄鳝、泥鳅、甲鱼、才鱼、青虾等特种水产品,群众有着捕捞和养殖的传统习惯。但是,过去由于水产品的销售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河蟹价格的攀高,湖泊网围养殖河蟹效益的提升,不少湖泊出现了生产单一、畸型发展的局面。加上不合理的操作方法及人为的酷渔滥捕,影响了湖泊渔业资源和湖区的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了湖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超密度网围养殖对湖泊渔业及环境影响:   1.超密度网围养殖造成湖区水草锐减,使湖区失去了净化水质的支柱   湖区水草不仅是鱼类饵料及水生动物栖息的场所,而且对湖区渔业及水环境的平衡起很大的调节作用。水生植物又能防浪消浪,减少湖区悬浮物,使湖水水质洁爽,增加水体透明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  相似文献   

14.
莲花湖位于牡丹江中下游,张广才岭东麓,海林市与林口县交界处,总水域面积19.95万亩,是目前我省最大的人工综合水域。近两年来,海林市委、市政府发挥莲花湖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制定了“移植一条鱼,盘活一湖水,致富一方人”的湖区渔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把池沼公鱼的产、捕、加、销列为全市八大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环鄱阳湖区有100余万亩种植水稻的低洼田易被淹,开展养鱼则水位又较浅,而这些低洼田只需稍做改造就可开展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且环鄱阳湖区克氏原螯虾天然资源丰富,虾种易得,加之其对水质和水深没有特别的要求,因此利用低洼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特别适宜,在饲料充足、移植水草丰富、管理到位的前提下,一般亩产克氏原螯虾150kg~300kg,亩产值可达2000元以上,是湖区渔(农)民创业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16.
采砂对鄱阳湖鱼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继长江禁止采砂以后,许多商家将目光转向鄱阳湖,使湖区成了长江中下游采砂最严重地区。采砂破坏了湖区的整体环境,同时对湖区的生物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鄱阳湖采砂对鱼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辟农村致富门路,加快致富速度,普及科学养鱼知识,市畜牧水产局、市科协邀请了市养鱼致富典型代表和水产科技人员,共八人,组成了市养鱼致富讲用团,于86年3月24日至28日分别在二县一郊一区进行了九场报告会,向农村干部、农民讲授了养鱼致富的经验和科学养鱼技术,并向农民赠送了三千多份养鱼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湖泊网箱培育鳜鱼种的试验近几年网箱养殖鳜鱼发展较快,大规格的鳜鱼种供不应求,通过网箱培育鳜鱼种的成功,为发展经鱼养殖开辟一条新的鱼种供应途径。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网箱基地的选择:在湖区选择能避风浪、湖底平坦、有微流水常年水深保持在...  相似文献   

19.
偏僻山村引进致富蜗牛 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村里住着5户人家,只有一条小公路通往外面.平时只有村里人外出,少见外人进来。然而.从2008年开始,正是这么一个快要被人遗忘的小村子,爬出来一种白玉蜗牛,载动了当地农民的财富梦想。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养殖黄喉拟水龟经济效益显。特别是庭院和室内养殖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为探索黄喉拟水龟稚龟室内越冬养殖技术,发展黄喉拟水龟养殖业,笔进行了室内饲养黄喉拟水龟稚龟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