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瓜嫁接栽培是一项防病增产、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进行嫁接栽培,利用砧木的抗病性和强大的根系,可使连作地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西瓜嫁接有插接、靠接、劈接、贴接等多种方法,其中插接法因操作简便,成活率较高而被广泛应用。但是采用葫芦做砧木插接,以前大都在砧木2子叶1心时嫁接,这时葫芦多为空心,插接后西瓜易在葫芦茎内扎根或造成葫芦茎裂开。成活率只有90%左右。近几年,我们通过葫芦砧不同苗龄嫁接试验,总结出“大芽大砧顶插接”新方法。该方法延长了砧木苗龄,使嫁接适期拉长,采用西瓜小苗(大芽)插接…  相似文献   

2.
黄瓜嫁接新技术──插接法在保护地内的应用效果王旭维,张云波(辽宁省昌图县农业局)(辽宁省昌图县四合乡农业站)第一作者简介:王旭维,1966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铁岭在校,88年沈阳农业大学函授毕业,现从事农业生产行政、技术推广及农业信息工作,任助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延安市逐步加大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的推广,起到了降低育苗风险和成本、提高育苗质量、加速新优品种推广的作用。利用穴盘进行黄瓜工厂化嫁接育苗多采用插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越冬茬黄瓜插接法嫁接及苗期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一红 《蔬菜》2004,(11):20-20
一、靠接法嫁接的弊端越冬茬黄瓜一般于9月下旬-10月上中旬播种,多年来,这茬黄瓜一直采用靠接的方法嫁接。靠接易操作,接后易管理,成活率也高,但靠接后,黄瓜易产生不定根。每年都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棚的黄瓜秧扎了根,部分菜农认为两个根怎么也比一个根长得好,甚至有的棚干脆不断根,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知道,黄瓜嫁接的目的主要有5个,一是增强了抗病能力,二是提高了植株抗寒力,三是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四是有利于提高产量,五是有利于克服连作障害。但黄瓜一旦再扎下根来,即使细弱,由于是“嫡系”是“正根”,它也会逐步取代南瓜根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义乌市大棚西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西瓜地连作多年后,极易感染枯萎病等土传病,严重制约着西瓜产业发展。义乌市科兴瓜果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进行西瓜嫁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省本、高效的西瓜嫁接育苗方法,嫁接成苗率达93%以上,嫁接西瓜表现出高抗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结瓜牢高、口感无异味、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6.
瓜类改良插接法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顶插接是瓜类作物嫁接育苗普遍采用的一种嫁接方法,在集约化育苗生产中存在砧木、接穗嫁接伤口愈合面积小,嫁接苗成活率、壮苗率低,种苗比大等缺点。嫁接苗成活率和一次性壮苗率高低,是集约化嫁接育苗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种苗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砧木和接穗苗龄对顶插接法西瓜嫁接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砧木和接穗苗龄对顶插接法西瓜嫁接苗成活率、嫁接苗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砧木苗龄的增大,嫁接苗的根系活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数、接穗干质量、嫁接成活率、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各异;随着接穗苗龄的增大,嫁接苗的嫁接成活率、叶片数、茎粗、接穗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西瓜嫁接苗的质量,发现接穗苗龄9~13d、砧木苗龄11~15 d的西瓜嫁接苗隶属函数值较大,是适合西瓜顶插接法的接穗和砧木最佳苗龄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靠接法与插接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一种嫁接新方法--"靠接 插接"改良法,不需嫁接夹,嫁接后管理容易,成活率高,成苗快,且操作简单、速度快,一个熟练工一天可嫁接苗2 000株以上,易被广大瓜农接受推广,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番茄嫁接新方法——改良插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嫁接栽培是防治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同时,由于番茄砧木长势强,抗逆性强,吸肥、吸水能力强,对促进番茄增产、提高番茄品质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笔者通过吸收日本嫁接的先进经验,研究掌握了一套新的番茄嫁接方法——改良插接法。该方法改传统插接砧木茎端部位为第1片真叶叶腋处,并借助叶柄的支撑起固定接穗的作用,省去了用塑料带或嫁接夹固定接穗的环节。由于叶腋处的分生组织较茎端分生组织活跃,且留下的真叶保持了砧木制造养分的能力,有利于嫁接苗伤口愈合和恢复生长,因此,改良插接法比传统插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的质量明显提高,嫁接苗成活率一般能达到90%以上。改良插接法还省去了固定接穗的操作,简便易学、省工省材,嫁接时间缩短1/3,每人每天可嫁接番茄苗4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0.
黄瓜断茎插接育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茎插接法是将砧木与接穗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播种,待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将砧木的胚轴留适当的长度切断后嫁接并使其生根的方法。砧木断茎后,从胚轴处可以长出数量更多的新根群。而且由于嫁接操作时,砧木和接穗上完全不附着泥土,所以作业效率很高,一般一个工日约可嫁接1000株。 砧木的选定 一般采用新土佐品种作砧木,它是笋瓜与南瓜的种间杂种一代( Cucurbita maxi-ma × C.moschata)。具有亲和性强、耐一定程度的低温和高温、长势旺盛等特性,同时较易嫁接,育苗管理也易于掌握。 黑籽南瓜(C.ficifolia)以其亲和性、耐低温性强等优点,曾被广…  相似文献   

11.
黄瓜新法嫁接──串接温棚黄瓜传统嫁接方法具有易感染枯萎病,成活率低的缺点。特点是没有经验,初次操作,成活率更低,甚至是"全军覆灭"。用串接法则完全可避免以上缺点,成活率大大提高。用串接法,须先播南瓜,南瓜出苗时播黄瓜。当南瓜苗下胚轴直径0.5~0.6...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保护地黄瓜的发展,黄瓜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和黄瓜疫病(Phytophthora melonis)有加重趋势,成为生产上的一大难题。这两种病害俗称死秧或死藤,是一种土传病害。枯萎病菌是从根部侵染的导管性病害,疫病菌则借流水多从茎基部侵染。嫁接黄瓜是利用南瓜对这两种病具有高度抗性这一特性进行防治。同时,嫁接砧木云南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的特性,故嫁接黄瓜结瓜早、瓜条多、产量高。 我国在80年代初已开始推广黄瓜嫁接技术,但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嫁接费工,还需要嫁接夹子…  相似文献   

13.
番茄嫁接时采用插接法,并且在嫁接苗上直接覆膜,不仅嫁接工效、成活率高,而且成本投入低,可在番茄嫁接育苗生产上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蔬菜栽培中有很多土传病害,用药剂防治是很难根除的,而用其相应的砧木嫁接育苗,利用砧木苗的根系发达、耐低温抗病的特点,可达到即丰产又抗病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黄瓜、西瓜、茄子的嫁接育苗技术。1黄瓜嫁接1.1准备:可利用黑籽南瓜作砧木,抗寒力强,而白籽南瓜较耐热。667m~2地用黄瓜籽为150g,南瓜种子1~1.5kg。1.2嫁接方法与步骤:1.2.1靠接法:要求接穗比砧木提前播种3~4天,嫁接在播后的第10~12天进行。黄瓜的第一真叶开始展开,砧木的子叶完全展开,应多浇水,使下胚轴伸长到7~8c…  相似文献   

15.
黄瓜西瓜嫁接栽培是抗逆高产的有效措施。日本的一些种子公司1993~1996年又培育出几个生长势和抗病性强、产量稳定、适应性广的南瓜、葫芦砧木新品种,现简介如下。1用于黄瓜嫁接的南瓜砧木1.1云龙七(云セブン)由久留米原种育成会1993年育成。母本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这几年对西瓜嫁接上进行试验,有效解决了西瓜连作障碍,而且起到了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瓜不同嫁接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靠接法和顶端插接法嫁接黄瓜,成活率皆达到90%以上,插接法比靠接法成活率高出2.2~3.6个百分点。和靠接法相比插接法减少了嫁接过程中因接口夹造成的机械损伤和嫁接后接穗无需断根缓苗的工序,成活率高,提高了砧木的利用率,其最大优点还在于伤口愈合快、嫁接苗长势强,接口高,不易产生不定根,减轻了土壤中病菌从接口浸染程度,便于提早定植和管理。在嫁接操作上和接后管理上黄瓜顶端插接法皆优于靠接法,其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瓜不同嫁接方法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靠接法和顶端插接法嫁接黄瓜,成活率皆达到90%以上,插接法比靠接法成活率高出2.2~3.6个百分点。和靠接法相比插接法减少了嫁接过程中因口夹造成的机械损伤和嫁接后接穗无需断根缓苗的工序,成活率高,提高了砧木的利用率,其最大优点还在于口愈合快、嫁接苗势强,接口高,不易产生不定根,减轻了土壤中病菌从接口浸染程度,便于提早定植和管理。在嫁接操作上和接后管理上黄瓜顶端插接法皆优地靠接法,其在生产实践中具  相似文献   

19.
20.
棚室黄瓜斜插法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士清  胡著春 《蔬菜》1997,(3):32-34
棚室黄瓜斜插法嫁接技术066600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宋士清刘桂智阎立英秦皇岛市昌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胡著春棚室黄瓜嫁接栽培具有抗病、耐低温、促进早熟、提高产量等作用,在80年代初就已开始推广。但是,各地发展不平衡,其主要原因是嫁接方法失当、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