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何社会中产品生产和服务管理都是经济生活的实质,所有组织都要行使这两项基本职能以履行对社会服务和所有者的责任。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营销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时无处不存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组织、团体、社会,时时刻刻都在有意无意地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玉米种子产业的市场化,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步伐加快,每年参加国家以及各玉米主产省(区)、市试验的玉米品种均分别达到数百个,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玉米种子的需要。据研究,优秀玉米品种的生命周期一般在10年以上,高峰期持续时间5~6年,并且每个优良品种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气候、区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快速推广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地方山羊品种的起源与分化,了解其遗传背景,为山羊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个中国黑山羊群体和1个韩国黑山羊群体共39个个体的mtDNA D-环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的序列经排列比对后选取441bp分析,发现了55个多态位点,单一多态位点11个,简约信息位点44个,确定了2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84。构建系统发育树将29种单倍型分成了明显的3个分支,角猾羊聚入A分支。同时利用群体间的单倍型的错配分布和遗传距离分析了各群体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个黑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至少拥有3个不同的母系起源,角猾羊是家山羊的一个母系祖先。  相似文献   

4.
从品种性状及遗传背景看全国玉米杂交种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品种性状和遗传背景的角度,分析了1996~2003年全国玉米杂交种推广的情况。分析表明:从品种的性状上看,耐密植、综合抗性好、籽粒商品品质优良、早熟的品种得到更大发展,抗倒性的强弱越来越成为品种推广潜力的重要条件;从遗传背景上看,以齐319、沈137、178、87-1、丹598等为代表的P群种质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玉米杂交种重要的遗传种质之一。目前市场上推广的相同或相似血缘的品种过多,显示出目前推广品种遗传基础十分狭窄,需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以先玉335为代表的一批国外品种在国内几大玉米区掀起了抢购热潮,这给国内科研单位与种子公司的研发与销售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正确分析当前市场形势,吸收改进国外品种的优点,调整玉米品种研发策略,以适应农户与市场需求,是中国玉米产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很多玉米新品种通过审定,但在生产中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却较少,为了更好地协调推广与试验的关系,笔者对推广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全国玉米杂交种推广现状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就1996~2003年全国玉米杂交种推广情况做一简单分析.分析表明,经过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和种业界同行的积极引导,玉米杂交种推广一直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在全国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品种均通过了国家或相关省市各级审(认)定.到2002年,全国范围内的新一轮品种更换已经基本完成,农大108、农大3138、豫玉22、郑单958等品种已经成功取代丹玉13、掖单13、中单2号等.农民选择品种更加理性.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或半紧凑、籽粒颜色纯黄、硬粒、熟期适中、抗倒性强的品种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同时需要区域间更好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品种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推广玉米新品种是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地实现新品种推广,笔者有以下几点浅见,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品种推广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玉米品种推广呈现多、乱、杂现象.根据多年推广实践,就玉米品种推广利用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为进一步搞好玉米品种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山西省玉米新品种推广以政府扶持为主渠道,主要推广模式有省级和地方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模式、专业协会模式、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基地+现场会模式、农业高等院校+科技园区模式和良种补贴模式。这些推广模式对促进玉米新品种推广、实现山西省粮食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韩城市玉米品种推广的现状与成效,分析了玉米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从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先锋公司育成的玉米品种以其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耐密、脱水快和茎秆坚韧等优点,且具有适应机械化和玉米产业化要求的优势,自2000年起在我国迅速推广应用,对我国玉米种业市场造成了强力的冲击。从美国先锋公司玉米品种在我国的审定情况、推广应用及品种间的系谱关系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明确美国先锋公司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产业中的发展历程和优势,为我国培育优良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早熟玉米新品种陕单972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单972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K22作母本,外引系京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紧凑型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逆性好、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和制种产量高等优点,适宜于陕西省夏播区、长城沿线、秦岭山区等早熟春播区及一年两熟区种植,受广大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群体光合特性的演变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8  
对5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玉米品种的研究表明: 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替,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群体光合衰减率降低, 呼吸消耗所占总光合的百分率下降。 灌浆期当代品种中、 下部叶片的群体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在高、 中、 低三种密度条件下, 当代品种均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农业大学供试的12份玉米自交系、36份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适机收性状株高、穗位高、收获时含水量、雄穗分枝数、茎粗和籽粒深度进行配合力分析.适机收的品种玉米应具有株高较低、穗位高较低、收获时含水量较低、雄穗分枝数较少、茎粗较粗和籽粒深度较高的特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J9312-1、J9D207、J1590...  相似文献   

15.
玉米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 I双列杂交模式组配7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淀粉黏度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沉降值和回落值存在超中亲优势,其他性状存在超低亲优势。杂交组合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落值与父本的相关系数大于母本;除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外,其他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的狭义遗传力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的遗传变异主要以加性为主,沉降值的遗传变异主要以显性为主,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加性和显性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借鉴经典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RT-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被插入玉米染色体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采用此方法可省去组织培养过程,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夏玉米丰产、稳产性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河北省各地区生态条件差异大,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丰产、稳产玉米品种较少的突出问题,以当前推广的紧凑型、半紧凑型和松散型玉米为材料,采用高稳系数法对近几年河北省主要推广的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稳产性能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最适宜推广的品种如下:山前平原区为郑单958、雅玉12和浚单22,高稳系数(HSC)分别为0.85、0.87、0.86;冀东平原区为豫玉23、唐玉15和浚单20,HSC分别为1.02、0.97、0.96;黑龙港地区为蠡玉16、矮秆225,HSC分别为0.95、0.83。本研究为筛选适宜河北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丰产、稳产玉米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冀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主要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在河北省曲周县进行的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典型调查和大样本农户正式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从技术和社会、经济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制约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潜力发挥的因素,明确了当前限制农户小麦-玉米产量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是密度不合理、播期不当、品种混乱、施肥不科学、水利设施不足、经济效益偏低、缺乏技术支持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障农户经济安全、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进推广方法、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立有利政策保障、推动农户适度经营规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玉米耐低钾特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在低钾土壤上研究耐低钾基因型玉米植株茎秆长度性状和苗期叶片耐性指数的遗传模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耐低钾基因改变了植株高度、穗上茎长和穗位高度的各遗传效应;在所有遗传效应中,降低玉米耐性的遗传效应占主导地位;玉米耐低钾特性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控制;主效基因是由增强耐性和降低耐性的两种基因类型构成,其互作增加玉米耐性,微效基因及其互作降低耐性。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秃尖性状的基因效应与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玉米秃尖性状的遗传规律,选取典型的不秃尖自交系Lx9801、Lx00-1、Lx01-3和秃尖自交系Wx04-1、Wx04-2、掖502配制6×6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母体效应遗传模型(ADM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秃尖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狭义遗传率为0.6328,广义遗传率为0.9098,并且不存在母体效应;同时秃尖长度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都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