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稻冷浸田半旱式垄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冷浸田特点,阐述了冷浸田再生稻半旱式垄作高产栽培技术,即从种好头季稻入手,采用半旱式垄作栽培,配之以杂交组合,旱育小苗早插,稀植、少本、宽行窄株,重施促芽肥和壮苗肥,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适留高桩,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料等.  相似文献   

2.
水稻传统栽培法限制了稻作进一步高产,笔者于一九七六年开始进行了八年的水稻栽培技术改革试验,把传统栽培改为旱作(或烂田和水源不足田的水作)整畦种稻(畦高五、六寸,宽七、八寸,畦距1.8尺左右,每畦种二行稻,株行距5×3(寸),采取无水层湿润灌溉),利用畦沟周年套养绿肥(春季红萍、夏秋季水浮莲或日本水仙,冬季黄花苜蓿或紫云英)结合免耕(晚稻和冬种免耕)、畦沟互换(第二年种早稻时进行)等措施,并以稻田养鱼代替人工中耕除草,称畦式通气高光效栽培法,达到高产、培肥、低耙的目的。分别在五个不同类型的  相似文献   

3.
双季晚稻冷浸田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孟旭 《杂交水稻》2001,16(5):46-47
冷浸田免耕抛秧3a栽培表明,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具有降低成本,节约用水,提高劳动生产率,早生快发,有效穗多,增产增收等优势,对双季晚稻冷浸田免耕抛秧采用的高产栽培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麦后免耕直播稻是低茬收麦,麦草入墒,将处理过的稻种直接播在畦面上的一种稻作方式。它实现了麦草全量还田、免耕栽培,不仅省工节本、降低劳动强度,而且保护环境、培肥地力,深受农民欢迎,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麦后免耕直播稻的产量效益和生育特性,并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了该种稻作方式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在冷浸田进行杂交中稻——再生三稻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地育秧、2.5叶左右移栽、每蔸插2粒谷苗、移栽密度23.31万穴/hm^2、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湿润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适留高桩30~50cm、加强催芽肥和壮苗肥的施用等技术,两季产量可达14.44t/hm^2,其中再生稻产量可达5.71t/hm^2。  相似文献   

6.
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与创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从生育特点看,立苗慢,前期生长缓慢,耗养少,低节位分蘖优势明显,根系发生早、根量大、横向分布宽且均匀,纵向分布较浅,后期绿叶多,产量性状结构协调。从生理生态特性看,根系活力强,叶面积指数稍高,部分生理指标优于常耕抛秧。土壤理化性状有好于常耕抛秧田的趋势。在配套栽培技术方面要选大孔径塑盘育秧,留桩高度不超过15 cm,抛秧叶龄3.5~4.5叶,抛秧密度增加10%左右,施肥方法为氮肥基肥占20%~30%,促蘖肥和壮蘖肥50%,穗粒肥20%~30%。要发展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免耕稻养鸭与养鱼、免耕直播、冬种绿肥还田免耕抛秧、免用除草剂免耕抛秧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免耕抛秧稻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免耕玉米秸秆覆盖水稻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3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茬移栽稻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稻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茬晚稻以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产量最高,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次之,分别比传统翻耕移栽增产121%~20.5%和7.5%~7.7%。主要表现在白根比例高,根系伤流量大,分蘖早生快发,干物质量高。玉米茬晚稻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各主要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高,氮素的积累和吸收量大。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开花前生长较旺,但后期存在早衰现象。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对冬种免耕马铃薯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合适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2009年冬我们首次从青海引进了部分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广西开展了不同种植畦面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青薯7号与青薯8号出苗均比较快而整齐;青薯8号在现蕾期与成熟期的株高均比较适宜,茎较粗,叶片数较多,具有夺高产的生长优势;同一马铃薯品种小畦种植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枝数均大于大畦种植,除青薯8号外,鲜薯产量也以小畦种植处理较高。可见,在免耕马铃薯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马铃薯的品种特性,适宜的安排马铃薯种植方式,以实现免耕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直播超省力栽培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93年以来 ,我市列题进行了水稻半旱畦式免耕直播耕作法综合配套技术及对土壤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并逐步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2000年全市推广水稻免耕直播面积达6700hm2,其中约1/3面积采用超省力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改善土壤性状、增产增效明显的特点。现将此项技术简介如下 :一、水稻免耕直播超省力栽培的方式①开沟作畦 ,碎土平整 ,播后盖籽。此法适用于前茬无畦的田块 ,如冬闲田。由于开沟作畦用工量大 ,可用拖拉机在冬季旋耕开沟 ,使翻起的土块充分风化 ,次年粗平后直播早稻。②利用前茬畦面 ,上水至…  相似文献   

10.
早稻超级稻中早22持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研究了早稻超级稻中早22持续高产栽培技术。在早稻持续高产指标、高产环境指标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油菜作绿肥,培肥地力;适期早播,延长基本营养生长期;厢畦栽培,控水增氧,增强根系活力”等高产栽培新观点,实现了早稻700kg/667m^2的预期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耕旋旱直播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其目的是解决水直播稻和免耕旱直播稻等播种深浅不一、落籽不均、苗层分布不匀、扎根较浅、容易产生倒伏等问题。采用耕旋旱直播稻,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实践证明,耕旋旱直播稻与免耕旱直播稻相比,畦面平整,光滑无麦秸草覆盖阻隔,通透性能好,沟系健全,灌排方便,播种落籽均匀,出苗整齐一致,见苗快,分蘖早,成苗成穗率高,茎杆粗壮,穗大粒多,耐肥抗倒。通过试验、示范研究,已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据统计,耕旋旱直播稻实收单产604.8kg/667 m2,与免耕旱直播稻单产547.4 kg/667 m2相比,增57.4 kg/667 m2,增产10.4%。同时还摸索出一套适应耕旋旱直播稻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从而为指导今后大面积旱直播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中拱棚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凤群  葛宏蔓 《杂粮作物》2008,28(4):267-267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在二季作区早春利用中拱棚采用马鞍型高垄畦作,深开沟、高起垄、合理密植,穴施底肥、厚培土、满覆膜,空心畦沟,膜下灌水的配套模式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大薯率达90%以上,灌溉节水25%左右,较露地栽培提前35—40d上市,通过多年多点栽培效果看,每667m^2可产马铃薯3000~4000kg,产值8000~10000元,较同时期的芹菜、黄瓜、西红柿等其它蔬菜生产具有周期短、投入少、易管理、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莴苣、甘蓝、棉花一年三熟配套栽培较好地解决了间套作物争光、争肥、争季节的矛盾,不仅有利培肥地力,而且有利棉花壮苗早发高产,经济效益显著。大面积试验结果证实:一般公顷产莴苣11.3t,产值4524元;产甘蓝33.2t,产值1.7万元左右;产皮棉1822.5kg左右,产值2.6万元左右。年公顷产值4.7万元左右,此模式在本市城区及集镇附近已大面积采用。1田间配置11月中下旬棉花拔秆后,施足基肥整地作畦,畦宽180cm(含沟,下同),莴苣10月20日左右播种育苗,11月下旬在畦两边各定植1行,畦内2行相距100cm,畦间2行相距80cm,株距24cm,公顷栽4.6万株左右,翌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免耕栽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在浙江省的应用面积迅速扩大。随着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马铃薯免耕无公害化栽培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1选地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稻田。水稻收割留茬15~20 cm为好。实行水旱轮作,能减轻和避免病虫害,能调节土壤理化性状和均衡养分,有效地促进块茎生长,提高抗逆性。同时能有效预防青枯病、晚疫病、环腐病、早疫病和瓢虫、蛴螬等病虫危害。2整畦稻田…  相似文献   

15.
邓移意  付爱斌 《作物研究》2021,(4):361-363,393
再生稻可以"一种两收",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增产、提质、高效等优势.2019—2020年,宜章县栗源镇留览村示范种植甬优4149再生稻获得成功.介绍了甬优4149再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品种、头季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实行畦栽、科学施肥、适度晒田、综合防控、完熟收割、保留适当稻桩高度及再生季科学管...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2011—2012年宜香2292在永泰县梧桐镇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适时早播,培育适龄多蘗壮秧,合理密植、宽行窄株插植,科学管水,合理施肥、增施钾肥,加强病虫害防治,重施催芽肥,适时收割、适当高留稻桩,再生季的田管等。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雯  衣莹  侯立白 《玉米科学》2007,15(5):096-099
比较研究了不同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和灭茬免耕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12.0%、13.6%和7.8%。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株高均表现为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期低于传统耕作,在拔节期以后逐渐赶上并超过传统耕作,其单株干物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留茬覆盖>留茬免耕>灭茬免耕,平均株高整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灭茬免耕>传统耕作>留茬免耕>留茬覆盖。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灌浆速率不同,其中保护性耕作方式玉米灌浆速率的优势表现在授粉15d以后。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的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均优于传统耕作,其中又以留茬覆盖方式最佳,分别比传统耕作高出0.85和1.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杨健 《麦类作物》1998,18(4):59-62
作物残茬量太大会对小麦产量有负效应,因而那些有效控制土壤侵蚀的保持耕作措施运用较慢。本研究旨在测定高留茬和施肥免对免耕小麦产量的效应。取自1984-1988年生长在同一块地的冬、春小麦资料,土壤为为粉壤,缺N、P和S,一年一作。残茬设全部烧掉与高留茬对照;肥料处理为无肥区、低肥区、中肥区、和高肥区,条施于5cm种区下,收获时测定籽粒产量、秸秆产量、籽粒蛋白、穗粒数和粒重。与全部残茬烧掉的处理相比,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地区光热充足,非常适宜发展再生稻。为明确合理的促芽肥施用时期和留茬高度,本研究于2011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设置了不同的促芽肥用量(170 N kg/hm2和125 N kg/hm2以及不施肥)、收割方式和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为60 cm和30 cm),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再生稻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促芽肥相比,施促芽肥的再生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幅为48.9%和36.9%;其再生稻的每丛穗数、每穗粒数也显著提高。与机械收割相比,人工收割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其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比机械收割分别增加7.7%、27.9%和11.6%。在人工收割方式下,留高茬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明显高于留低茬处理。这说明,在赣东北地区,要保障再生稻高产,施促芽肥170 N kg/hm2、人工收割、留高茬是较好的再生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试验目的与意义;为了探索茶园应用免耕法的效果,我们在松溪县松源镇水南村茶山的10亩茶园上,进行免耕与传统的耕法对比试验,具体办法是:首先在建园时采用挖70—80cm深,宽30cm的壕沟,并施足底肥的建园方式。茶园建成后的管理:梯层与梯壁用草甘磷灭草,采用不翻土(少翻土),不中耕(少中耕),试验表明免耕法是保水、保土、保肥和提高土地生产力都起一定作用。经过试验我们认为免耕茶园有一定推广意义。二、保肥效益分析试验表明,频繁深翻,中耕除草等极大地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使土壤疏松后易受雨水冲刷,土壤中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