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南湖摇蚊幼虫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1988年及1991年对武汉南源摇蚊幼虫分别进行了定量的水平和垂直采样,获得幼虫15种,隶属3个亚科,10个属。中国长足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Tokunaga)和半褶皱摇蚊(Chinomus plumosus f.semireductus lenz)是3个优势种。幼虫群落的平均密度为1392个/m^2,其中5月密度最低,9月最大;平均生物量为10.4g/m^2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3.
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功能反应及2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研究表明,1-3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二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模型E=QP^-m模拟,得出E=0.3146P^-0.7294,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研究了稻水象甲的生物不特性。描述各虫态和幼虫各龄的形态,报道了成虫取食的植物及幼虫的寄主。该害虫在辽宁东港市年发生一代,部分成虫产第二代卵并发育至二龄幼虫,但不能二代生活史。用阶段性饲养的方法得出了卵,一、二,三,四龄幼虫及茧蛹的历期分别为4-5,2,6,7,-9-10和9天。详细总结了成虫和幼虫的生活习性,报道了成虫滞育和发育时间,越冬习性和死亡率,在水稻田及稻田我的飞翔,潜水,取食,趋  相似文献   

6.
对青蛤人工育苗中催产、幼虫培育及稚贝的附着与培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工催产率达95%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7-89%,附着率达64%左右,在105.61m^3水体的室 内育苗池内,培育出壳长223-428μm稚贝169889.42万粒,单位水体育苗量168.87万粒/m^3。经土池培养出壳长3-6mm稚贝3878.45万粒,成活率达22.83%。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i)在黑龙江省鸡西地区1年1代。8月中旬以茧内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吉层3-5cm表土层下越冬。翌年6月初开始化蛹,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上旬结束。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中旬结束。成虫于6月下旬产卵,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中旬结束,卵期平均6d。卵于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盛期。幼虫其5龄,雌雄比20:1,该虫6%的  相似文献   

8.
用硫酰氟对传带害虫的集装箱进行熏蒸杀虫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温22℃以上,对静止的集装箱投SO2F218g/m^3,运行途中的集装箱投20g/m^3,各熏蒸4h,谷斑皮蠹,赤拟谷盗,玉米象,脊胸露尾甲及锈赤扁谷盗成虫,幼虫及蛹的熏杀效果均达100%。  相似文献   

9.
青蛤工厂化育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青蛤人工育苗中催产、幼虫培育及稚贝的附着与培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工催产率达95%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7-89%,附着率达64%左右,在105.61m^3水体的室 内育苗池内,培育出壳长223-428μm稚贝169889.42万粒,单位水体育苗量168.87万粒/m^3。经土池培养出壳长3-6mm稚贝3878.45万粒,成活率达22.83%。  相似文献   

10.
德清真片胸叶蜂1991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德清县对河口乡和筏头乡,主要危害毛竹、石竹和浙江淡叶,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变为预蛹越冬。幼虫共6龄。1-5龄食叶量平均31.7cm^2,第6龄不取食,成虫发生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幼虫危害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雌雄性比为1.0:1.2。  相似文献   

11.
在豫中南棉区,小地老虎一代低龄幼虫平均自然生存率为30.85%-39.13%左右,其为害棉苗的损失,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长,当每m^2有1头幼虫时,平均产量损失率达0.88%。此数值可作为该虫对棉苗为害的经济受害水平。在正常降水情况下,经济阈值为低龄幼虫2.5-3头/m^2;在无降水或雨后防治则为1头/m^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明确了商品参贮藏过程中,不同阶段杀死卵及幼虫的最佳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在50%以上,氧含量在5%以下,4天后成虫全部死亡,当二氧化碳浓度为25%以上,氧含量为8%以下,15天后卵及幼虫可全部死亡,采用此种方法贮藏一年未发现害虫及霉菌产生。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成蝇前20d总产卵量模型、产卵历期模型、平均产卵量模型的幼虫生物量模型,经模拟、筛选、综合评定和决策分析得到了相应优化目标下的理论优化方案。前20d总卵量的优化方案为:因子水平(0,-1.633,-1);技术规范为种蝇饲养室温度22℃、饲养密度为5.7cm^3/蝇、光照8h。每头蝇平均产卵量的优化方案为:因子水平(0,-1.633,-1);技术规范为饲养室温度27℃、密度5.7cm^3/蝇、光  相似文献   

14.
根据观察研究、防治试验及鉴定结果,详细阐述了浙江危害柿树的天牛新纪实-碎斑簇天牛的卵、幼虫、蛹、成虫等虫态的形态特征,在浙江兰溪柿园中发生与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蜡螟室内饲养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恒温条件下用人工培养基饲养的大蜡螟发育历期与自然条件下有差异,用不同饲料量,接卵量在特定容器内饲养以寻找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饲养生测用大蜡螟幼虫的最佳组合为1g饲料、2cm^3容器和4粒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点试验,筛选出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最佳用药量为40g/667m^2,最佳用药期在成虫忌化高峰期和幼虫处于1 ̄2龄时,最佳施药时间在上午9:00前1次施药,可达到8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银杏大蚕蛾Distyoploca Japonica Butler在南充城市生态环境中,年发生1代,以滞育卵越冬,滞育期6个多月。雌雄幼虫均7个龄期,1-3龄有群集为害习性,6-7龄为暴食期,高度分散,造成严重危害。雌成虫无孤雌生殖现象,平均产卵296.5粒。采用人工采蛹及卵堆,保护天敌,在1-3龄期用农药局部挑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即可将该虫长期控制在无害状态。  相似文献   

18.
柑桔大实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柑桔大实蝇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该虫的越冬蛹主要分布在2~10cm土层,以4~6cm最集中;5月初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羽化末期,羽化期长达25d左右;土壤积水持续时间和pH值对蛹的羽化始日及羽化存活率有明显影响;羽化后成虫需补充营养,约15d达到性成熟并交尾;成虫活动表现出对光照、气温敏感和明显的昼夜节律;成虫6月中旬产卵于柑桔幼果上,直至8月下旬孵化幼虫,卵为滞育卵。  相似文献   

19.
银杏大蚕蛾种类,寄主,幼虫的历期及发育起点温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1996-1997年度汉中市核桃树上暴发的害虫为银杏大蚕蛾。该虫1a发生1代,以卵越冬,以幼虫为害,主要寄主为桃树,幼虫共有6个龄期,发育起点温度为7.25℃,有效积温为551.21℃,完成1代经历410.4d,成虫主要产卵于20-40a的核桃树主干0.5-3m之间,自然条件下,卵孵化与温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松墨天牛成虫产卵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在浙江省杭州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产卵,9月初结束。产卵最多时间是7月20日至8月20日.产卵高峰出现在一年中最炎热干旱的时间。不同产卵开始期的成虫产卵量不同,以6月30日开始产卵的成虫产卵量高,产卵历期长,有卵的刻槽比例高,成虫咬啮的刻槽卵粒主要分布在树干的中部或中部偏上。树皮厚度在0.2~0.4cm内刻槽卵粒数量最多。松墨天牛成虫能在生长健康的雪松树干和树枝上咬啮刻槽和产卵,但是幼虫不能蛀食树皮,对雪松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