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农业》2012,(17):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会议指出,今年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民生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巩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巩固农业基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模式和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运用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模型,分析了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仍有皖、豫、湘、桂、琼、黔、滇、藏、甘九省区与全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总体判断不符;而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则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需要针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分类研究其工农关系和"以工补农"政策措施。因此,判断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研究"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和对策,将为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以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后,都市型农业作为城市地区的食品供给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所处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进入工业化中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发生显著变化,已经由单纯"经济功能"向复合型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功能转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今后农业在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启动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农业的稳定发展,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才能为顺利实现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柳金平  邵科 《农业展望》2013,9(7):25-30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宏观背景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新阶段;在政策框架上,进入系统性扶持农业发展新阶段;在对外关系上,进入开放格局新阶段;在产品供求上,进入"紧平衡"新阶段;在生产方式上,转向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新阶段;在要素投入上,转向科技、资本密集型新阶段;在收入构成上,转向依靠非农产业新阶段。未来如何借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如何拓展和延伸强农惠农政策并有效落实,如何科学调配国际、国内农产品渠道,如何平衡城镇居民、工商企业和农民之间利益,如何稳定和提高农业从业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如何和谐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持续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如何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杭州市积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都市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总体上具备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实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时机成熟。杭州市如何正确把握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顺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杭州市农业生产的成功经验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并加以实施,是我们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云南农业和农村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新时期云南农业和农村工作态势当进入21世纪,中国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时候,中央提出实施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及其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标志着我们国家由农业支援工业进入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不可能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政策模式和措施在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作者采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昆设计的标准模型,构建了当前全国及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评价指标,对中国各地区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总体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中,有8个省与中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判断一致;仍有17个省、区、市尚未进入“以工补农”政策转折期;有6个省市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为更好地以科技创新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国科学院6月25-26日在京举办了"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专家学者围绕"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以下为精彩言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底线,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不可能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政策模式和措施在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作者采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昆设计的标准模型,构建了当前全国及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评价指标,对中国各地区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总体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中,有8个省与中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判断一致;仍有17个省、区、市尚未进入“以工补农”政策转折期;有6个省市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对不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入WTO后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突出区域特色,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快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规范生产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工商企业介入农业;利用WTO规则,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阎柳娟  汪涛  李军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178-14179
通过分析现阶段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提出通过农产品产业化避免或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观点。即:政府应在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监察体系的构建和职能,加大全民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力度的同时,加快农产品产业化的步伐,引导建立具有承担相关法律、经济责任能力的规模化农、工一体,或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规范和监控相关企业在使用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行为,组织农民和农产品个体商贩加盟相关的企业生产或销售,逐步取缔农贸市场,建立相关的农产品超市,或委托,或指定具有承担相关法律、经济责任能力的规模超市或商场销售农产品或食品。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吉林省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发,要增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做到对食品安全危机有效预警,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机制,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的监测数据。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完善我省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是我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解决农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吉林省农业科技和经济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要促进农业科技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实行农业科技产业化。文中针对吉林省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落后这一现状,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吉林省实施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统筹,是城乡区域的统筹,亦是工农产业的协调,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及投资所有制结构,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运用吉林省1978—2009年统计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影响"三化"的因素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投资中的城乡比例和银行贷款中的工农比例对"三化"统筹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注重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大量的农业资源,因此创立名牌农产品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然而,近年来,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仍然较弱,本文从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影响吉林省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吉林省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加大农产品重点企业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以强化创名牌意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视商标注册等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主力军。玉米是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的核心,而提升单产水平是玉米增产的必然途径。在梳理建国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并对吉林省玉米单产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制约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升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出应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工作、强化种质扩增改良、开展区域性玉米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加快重大自主新品种智能化精准选育、创新黑土地绿色丰产生产技术等发展建议,为加快提升玉米产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韩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权政  强百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805-6806
现代农业造成了环境污染,人们开始注重食品安全,有机农业也应运而生。韩国有机农业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随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成为环境友好型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韩国通过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认证管理、法规建设及政府和非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推动作用等措施,使其国内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韩国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和推广等诸多问题。我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可借鉴韩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经验,解决好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和粮食自给的矛盾,加强有机产品的认证,引进农业直接支付制度等措施,使我国有机农业得到健康、稳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姚顺东 《古今农业》2012,(2):100-109
1927—1937年间,湖北地方政府为振兴农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建立和健全农业机构,加强对农业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农业科学实验和研究,推进农业改良和推广;建立和健全农村现代金融体系,调剂农业金融;发展农田水利,提高农业预防自然风险的水平。上述农业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试图为农业转型提供组织保障、技术支持、金融支持和公共服务,同时也推动了近代湖北的农业转型。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高估其历史作用,这只不过是近代农业转型的准备阶段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