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稻成熟后的收获,包括收割期、扬晒和包装等工序.适时收获和扬晒是确保稻谷产量、稻米品质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农民增产,加工企业增效的农业生产上的最后一道技术环节.收获过早,稻谷未完全发育成熟,灌浆不足,出现青谷粒和空秕粒多,结实率低;收获过迟,稻谷营养物质倒流,谷粒千粒重和容量降低,谷粒强度下降,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探讨优质稻最佳的收获期,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一、技术要求 1.适时收割 适时收割牧草,一般禾本科牧草(无芒燕麦、无地下茎燕麦等)应在抽穗期收割。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等)在开花初期收割为宜。收割期过早含水量较多,干草产量低;过迟,收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优质籼稻的收割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胶稠度均随着收割期的推迟而增大,直链淀粉含量则随着收割时期推迟而降低,因此收割时期直接影响优质籼稻稻谷的商品价值。优质籼稻一般粒型较细长,谷壳较薄,成熟时间也相对较短。最佳收  相似文献   

4.
水稻 水稻收获早与晚,对产量及品质有很大影响。收割早了,谷粒轻,青米多,降低产量;收割晚了,稻穗易脱落、穗子易断、茎杆也易断,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5.
每种作物都有其最佳收获期,过早过晚收获,都会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掌握每种作物最佳收获期,达到适时收获,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不可忽视的大事。1、水稻黄熟末期是最佳收获期。从稻穗外表看,其特征是:谷粒完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有三分之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收割期对小麦产量及千粒重的影响,探寻最适收割时期。[方法]试验设10个收割时期,随机收割3个小区,共6 m2,单打单收,测实产和千粒重。[结果]通过试验可知,以小麦蜡熟末期前后3 d时间收割,产量最高,收获期为最适。[结论]适时收割对小麦产量影响明显,以小麦蜡熟中期和末期为最佳收获期,此时产量为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适时收获能够获得较多的能量和优质的营养价值。一般来讲,在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收割,此时生物学产量和消化养分总量都比较高,为最佳收割期。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生田块成熟收割的稻谷米质优良,适时收获与科学贮藏尤其重要。就适时收割的判断,针对稻谷贮存的特点而采用控制水分、清除杂质、通风降温、低温密闭、缺氧、薄膜密闭、拌漂白粉密闭及喷施丙酸法等措施,从而保持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9.
(一)稻谷 1.稻谷的保管特点 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革堆垛,容易沤黄.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0.
过去群众有:“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八成收”的说法。那究竟对不对呢?从七四年开始,我们连续对郑引一号小麦的适宜收割期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均以达到“五黄”(即麦叶黄、叶鞘黄、茎杆黄、麦穗黄、麦粒红黄发亮)蜡熟期收割的面筋多,粒重高。74年是5月29日蜡熟,千粒重37.5  相似文献   

11.
收割期对油菜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丰油730、湘杂油7号和中油杂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收割期对油菜种子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收割期对油菜菜籽产量以及菜籽含油量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在保证菜籽产量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适期的晚收对于提高菜籽含油量具有一定的作用。试验结果指出,长沙地区油菜以5月初收割为宜。  相似文献   

12.
水稻收割时期,干燥速度与产生裂纹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谷黄熟85%~90%,稻谷水分23%~25%时为透时收割期,过早收割不仅产量低,而且青米,基白米多,过晚收割,特别是晴雨突变,裂纹米,茶色米多,透明度低,光泽差,食味变劣。干燥速度过快(减干率在0.8%/h以上)或形成过干燥米,均严重地产生裂纹米,裂纹米在精白过程中几乎全部变为碎米,屑米,造在外观品质低下,食味品质变劣,形成等外级米,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适期适时收获是夺得油菜高产优质的重要一环。油菜成熟度与产量及品质关系密切,一般油菜在终花后25~30天,种子的重量和油分的含量接近最高值,此时是收获油菜的适宜时期。收获过早,上部角果尚未成熟。降低产量和籽粒质量;收获过晚,早熟的角果容易开裂落粒。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 175~3 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 307~4 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 175~3 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 307~4 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水稻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的种植出来的水稻。有机水稻的种植与栽培不仅是现在追求绿色、无污染、环保健康的饮食理念下的产物,更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迫为需要的一种水稻栽培方式。对于有机水稻通常来说产量低,但是更注重口感,因此栽培过程各环节都要严格把关,适时收获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适时收获,不仅能确保稻米品质,而且能提高产量。水稻的成熟程度、新鲜程度、以及含水量、谷粒的形状与千粒重、容重、米粒强度等等很多因素直接影响出米率,通常来说未成熟的稻谷、过度成熟的稻谷,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的稻谷在加工中都容易产生碎米,降低出米率,从而直接影响有机水稻的栽培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 175~3 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 307~4 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收割茬次要适宜.一般每年收割4或5茬,春季6月前收2或3茬.夏季一般不收割,主要养根,产生分蘖,以培养植株为主,给秋季生产打下基础.秋季收2或3茬.如果收茬次数过多,则影响营养器官更新复壮,降低产量和品质.冬季在韭菜凋萎前30~40天停止收割,使其自然凋萎,以增加根茎营养积累,为越冬和来年生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久保田”联合收割机收割跟机作业测定稻谷含水量,霜前9月下旬收割的稻谷含水量在18%-25%之间,多数中熟品种低于19%,10月上旬收割的稻谷含水量在17%-23%之间,多在18%左右。由此提出宁夏水稻适宜收割期的稻谷水分霜前应在25%以下,即大多数品种适宜的收割期应在9月下旬,部分早中熟品种应在9月中旬。霜后稻谷水分急剧下降,须加快抢收。通过稻谷水分折算的习惯算法和标准算法比较,强调了标准算法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必要性。通过对大米加工企业收购稻谷含水量的实测结果(平均为13.2%)分析,指出稻谷含水量低,对农民和加工企业均不利,由此强调宁夏稻谷科学保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湘Ⅱ优杂交高梁已在部份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再生力强的特点,一次种植,二次收获,是酿酒、食品和饲料加工的优质原料。1.适时收割高梁适时收割第一熟高梁不仅直接关系本熟高梁的产量和质量,也关系到第二熟的再生和成熟时间。对较大面积种植的,因苗势强弱和管理等原因,成熟期往往不能完全一致。为不误季节,应视成熟情况,分次收割,一般要求分2次完成。掌握在穗成熟度达85%~95%时收割。过迟,高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