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乳牛酮病     
乳牛酮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障碍,表现为体内酮体异常增多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种代谢疾病。不出现临床症状,血中酮体量异常增多,称之酮血症;尿中酮体量异常增多,称作酮尿症。发病原因本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与下列因素关系密切:季节、分娩、饲料、泌乳量、分娩前营养、肝蛭病等。发病机制40年前,发现酮病呈现低血糖症状,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及神经症状等。近年来 ,在哈尔滨和牡丹江等地的奶牛场、个体奶牛户中陆续发生奶牛酮病 ,发病母牛不但产乳量明显下降 (降低 10 %~ 15 %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 ,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特征是酮血、酮尿 ,低血糖 ,消化机能紊乱 ,昏睡或兴奋 ,渐进性消瘦 ,产乳量下降及偶尔发生运动失调。本病多发生于舍饲的高产母牛 ,其中以 2~ 5胎次的高产奶牛最多发。在高产牛群中 ,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更高 ,占产后母牛的 10 %~ 30 % ,是对养牛业危害严重的营养代谢病之一。近年来 ,双城地区的奶牛场、个体奶牛户饲养的奶牛中酮病时有发生 ,发病奶牛不但产乳量明显下降 (约降低 10 %~ 15 % ) ,而且发情延迟、配种不妊…  相似文献   

4.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5.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的酮病是高产奶牛糖丢失过多且能量和糖源供应不足而导致血糖降低和血酮浓度增高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笔者近年来收治 36例奶牛酮血病 ,经治疗全部痊愈。1 发病情况该病主要发生在母牛产后 2 0 d之内 ,最迟不超过 7周 ,个别有在产后 6个月内发病。虽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营养供应不全 ,特别是在泌乳高峰期 ,当饲喂大量精料 (高蛋白和高脂肪性饲料 ) ,而碳水化合物 (青饲料、干草等 )供给不足 ,以及运动不足时 ,最易发病。2 临床症状本病发生后 ,患牛初期表现为前胃弛缓 ,反刍减少 ,瘤胃蠕动音减弱 ,粪便稍干呈“花卷”状 …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是高产母牛产犊后6周内最常发生的一种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代谢病.以低血糖、酮血、酮尿、酮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运动失调等为特征。目前奶牛场酮病的发生率较高,对奶牛的影响较大。现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将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酮病是牛较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牛酮血病或醋酮血病。多发于高产牛,特别是泌乳旺盛期的奶牛;本病主要由于饲料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障碍,体内产生大量酮体(主要是P-羟丁酸),引起营养代谢障碍。常在产后几天或几周出现。1发病机理(1)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尿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血中聚集大量酮体而引发,也叫奶牛醋酸血病和酮病,多见于冬春季的舍饲期,特别是饲喂精料多,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原发性酮尿病,一般多由于母牛怀孕、产犊和开始产乳时内分泌系统和新陈代谢负担的加重,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而产生大量酮体,这些过量的酮体,进入血中即发生酮尿病;继发性酮尿病多见于产后瘫痪、饲料中毒和前胃迟缓等疾病。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有逐渐多发的倾向。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也很少。1病因1.1原发性营养性酮病1.1.1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随着奶牛产奶量增加,糖元及其他营养大量消耗,迫…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的酮尿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血中聚集大量酮体而引发,也叫奶牛醋酸血病和酮病,多见于冬春季的舍饲期,特别是饲喂精料多,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发.原发性酮尿病,是由于母牛怀孕、产犊和开始产乳时内分泌系统和新陈代谢负担的加重,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而产生大量酮体,这些过量的酮体,进入血中即发生酮尿病.生产中多见于产后瘫痪、饲料中毒和前胃迟缓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正>羊酮尿病又称酮病、醋酮血病、酮血病、绵羊妊娠病,是由于脂肪和糖代谢发生紊乱,在血液、乳、尿及组织内酮的化合物蓄积而引起的疾病。多见于高产母羊及妊娠羊,死亡率高。1)羊酮尿病病因。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均衡,脂肪低下,且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不足。母羊在怀孕至后期胎儿发育较快,母体代谢失调,引起脂肪代谢障碍,产生中间代谢产物酮体所致。2)症状。病羊初期掉群,不能跟群放牧,视力减退,呆立不动,驱赶强迫其运动时,步态摇晃。后期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酮血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临床上呈现精神异常,顽固性消化紊乱。因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使奶牛血液、尿液和乳汁中酮体增高,血糖降低,引发奶牛酮体酸毒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原发性病因是饲料中脂肪过多而糖和生糖物质不足,如营养良好的奶牛饲喂含蛋白质脂肪高而碳水化合物不足的饲料;或营养不良,又喂饲低质量的饲料,造成营养缺乏。奶牛机体的大部分能力供应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酮血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和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等症状,间有神经症状。奶牛产犊后10~60天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表现消化机能紊乱、生产性能下降和神经症状。有些牛因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病而被淘汰,对养牛业造成一定的危害。1病因(1)日粮中营养不平衡,营养供给不足,饲料单一,蛋白质和脂肪饲料过多而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机体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青贮饲喂量过高,青贮富含的丁酸是一种生酮先质,也可能导致机体酮病的发生。(2)奶牛高  相似文献   

16.
奶牛隐性酮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也称为乳牛酮血症,最早由Landel于1894年提出。曾用名有乳牛醋酮血病、酮尿病、母牛热、慢热、产后消化不良、低血糖性酮病、牛产后狂燥病等。该病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和生糖物质不足造成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的浓度增高所致一种代谢病。  相似文献   

17.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并发酮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称为皱胃左方变位;奶牛酮病又叫奶牛酮血症,是泌乳母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在本县较为常见。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1流行病学(1)本病多发生于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尤其在产后3周内。各胎龄母牛均可发病,但以3~6胎母牛发  相似文献   

19.
董自文 《北方牧业》2005,(24):23-23
<正> 绵羊妊娠毒血症是妊娠末期母羊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种亚急性代谢病,该病以低血糖、酮血症、酮尿症、虚弱和失明为主要特征。1 发病原因1.1 营养不良缺乏粗饲料,又不能补充足够精料,导致妊娠母羊营养严重不良,加之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加快,母体营养代谢失衡,引起脂肪代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瘫痪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但复发率较高。对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产奶量平均下降10%;若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损失更大。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