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红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基于人口红利的数十年经济发展面临转型的机遇,也带来建筑行业劳动力需求的挑战。民工荒的到来和持续,将对未来建筑市场的用工需求造成巨大压力,解决面临的人力资源匮乏,加快建筑市场的规划进度,快速推进建筑现代化进程,在建筑市场劳动力的体力红利匮乏之前基本实现建筑市场的实体建设基本就绪。  相似文献   

2.
《新农民》2010,(5):9-10
经济学界公认.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阶段。资料显示,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人,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所以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相似文献   

3.
王磊  潘敏 《甘肃农业》2006,(12):36-38
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给城乡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村流动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合理有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这部分劳动人口被城市经济发展所吸纳,就会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但要想使流动人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云南农业》2007,(12):39-39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供给应该是很充足的,但是近年来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却已蔓延到中西部地区。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力并不像估计得那么充裕,原来预测的“人口红利”可能会提前消失。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报告认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产生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影响因素;[方法]人口红利的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约束条件的IS-LM模型描述了这两种状态;[结果]资源约束对人口红利产生“挤出”效应,人口机会窗口更多的表现为就业压力;从劳动力市场分割、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落后、就业理念未更新是影响就业难与用工荒主要因素;[结论]解决这两难问题的途径必须从劳动力市场分割障碍的消除、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专业的设置、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人手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产生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影响因素;[方法]人口红利的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约束条件的ISLM模型描述了这两种状态;[结果]资源约束对人口红利产生"挤出"效应,人口机会窗口更多的表现为就业压力;从劳动力市场分割、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落后、就业理念未更新是影响就业难与用工荒主要因素;[结论]解决这两难问题的途径必须从劳动力市场分割障碍的消除、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专业的设置、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对国民的健康投资能加快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促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通过对贵州农村人口健康现状的分析,认为政府对农村卫生资源的投入过少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健康,而且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严重,由此导致了农民丧失劳动力,农民生活困难,拖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健事业;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素质;加强健康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人口红利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红利是任何一个人口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学术界一致认为我国从1990年到2030年是人口红利期。作者分别介绍了人口红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探讨了二者的关系。认为只有将其中的关系理顺了,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才能在我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而言,其转制要面临的问题很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机会公平问题.要让农村劳动力和城市人口一样享有同等的工作机会。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不仅仅是工业化;只有解决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的问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土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吴建峰  陈泽文 《新农村》2007,(11):38-39
林城镇地处长兴县西南部,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5.8万,是全县第二人口大镇,农村劳动力总数3.5万。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显现大批富余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前提是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南漪湖及其周边乡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漪湖水资源是南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是沿湖数万农渔民维持生计的最后出路。研究表明,南漪湖地区具有几个明显的社会和经济特征。近10年来,南漪湖渔业捕捞人口占渔业人口的比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南漪湖周边乡镇教育水平低下,2001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高达56%以上。教育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研究报告认为为了实现南漪湖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政府 合作组织(传统渔民 兼业渔民) 市场”的管理模式。农民合作组织或机构的形成有助于分散的个体经营者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调整产业结构的能力;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能力。论文对制约南漪湖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南漪湖水资源是南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是沿湖数万农渔民维持生计的最后出路。研究表明,南漪湖地区具有几个明显的社会和经济特征。近10年来,南漪湖渔业捕捞人口占渔业人口的比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南漪湖周边乡镇教育水平低下,2001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高达56%以上。教育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研究报告认为为了实现南漪湖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政府 合作组织(传统渔民 兼业渔民) 市场”的管理模式。农民合作组织或机构的形成有助于分散的个体经营者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调整产业结构的能力;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能力。论文对制约南漪湖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个人口潮中诞生的80后一代已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我国人口红利增速正不断减少,如何更准确地掌握人口流动趋势,为制定更合理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是当前人口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四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地域变化上呈现出多元趋势,由过去的省外转移为主到现在的省内转移为主,而就地转移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例如,2013年8月16日,四川省举行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大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不仅是我国迈向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的增多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目前特有的社会现象。这关系着农民是否能够持续增收,还关系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取策略加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龙满族自治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全县农村人口40多万,农村劳动力约26万,人多地少,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资源大县。近年来,我们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创建高素质的劳动力品牌,我们对广大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相应的技能培训,为他们外出务工、致富创收提供坚实保障和全方面服务,下面就我县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养方面实施的一些措施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富余、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  相似文献   

17.
张清华 《现代农业》2008,(4):106-106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模式的转变。普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但从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估计,中国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局面起码还能维持十年;如果政策采取得当的话,这一局面能持续长的时间,尤其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实际收入水平从总体上而言会有所增长,但收入水平最终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而城市的生产力水平显然更高.因此城市移民的增加有助于中国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如今中国生育率逐渐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老龄化退休人口的作用,积极促进退休人口再就业,对于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近10亿的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9亿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不到2亩地,每个农业劳动力不到5亩地。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即使按照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最大需求量也不应当超过4000万人。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是农业大省,全省人口27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4万人,占53%,农村劳动力6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8%,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愈来愈多,为了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