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调整培养液pH值、无机盐组分和碳源,对筛选的3株秸秆纤维素分解真菌F-1、F-2、F-3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研究,并通过紫外诱变处理,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突变株。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pH值液体发酵培养时,3株真菌在培养6 d时的滤纸纤维素酶活力(FPase)达到最高,最适的初始pH分别为8.0、9.0、9.0,培养10 d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ase)达到最高,最适的初始pH分别为8.0、7.0、7.0;培养一段时间后,各菌株发酵液的pH值均有一定的下降,其中以F-2下降幅度最大;对纤维素酶活力相对最高的F-1进行不同无机盐和碳源培养后发现,适合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碳源为谷壳粉,无机盐组分为BA-1;3株真菌经紫外诱变后,获得来自F-1和F-3的4个正突变株,其中F-1-U1、F-3-U1的CMCase分别达到348.22和282.07 U/mL,为出发菌的1.85和2.25倍。  相似文献   

2.
硫酸二乙酯(DES)对绿色木霉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硫酸二乙酯(DES)对出发菌株绿色木霉菌株ZJ进行处理,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产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化L4C,该菌株发酵4 d后纤维素酶滤纸酶活达到15.56 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1.45倍.  相似文献   

3.
重离子辐照诱变黑曲霉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黑曲霉(=AS3.316)产纤维素酶的活力,用20、40、60、80、100、120、140Gy剂量的重离子束对其进行辐照诱变,并通过初筛、复筛筛选出了纤维素酶活力提高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重离子束辐照共筛选出了5株突变体T2-1、T3-1、T5-1、T6-3、T6-4,其中突变体T6-4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滤纸酶、纤维素内切酶、纤维素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为:61.3、116.2、29.9、35.9U/mL,与初始菌株相比纤维素酶活力分别提高了3.0、3.78、2.76和2.52倍;其余突变体纤维素酶活力大小依次为T6-3>T5-1>T3-1>T2-1;120Gy辐照条件下,诱变效果最为显著;经9代传代稳定性试验,5株突变体在传代过程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总体表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产纤维素酶酶活力高的菌株应用于秸秆饲料发酵,利用紫外线诱变对1株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菌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产酶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ZJUV18,其 发酵72h纤维素酶滤纸酶活达68.07 U/g,较原始菌株提高4.45倍.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室保藏菌株黑曲酶T-68经紫外诱变后,初筛,复筛,获得一株黑曲酶TM265具有同时产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能力,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6g;稻草粉3g,橘皮粉1g,水11g,于30℃条件下培养4d,纤维素酶活力达到3672u/g(干基),果胶酶活力达到2878u/g(干基),适合用作纺织酶制剂。  相似文献   

6.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方法]以1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1)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在适宜条件下,选育得到的菌株D3产CMC活力为出发菌株的145.5%。[结论]NTG、DES和紫外线作用机理不同,但都能对微生物细胞中的DNA造成突变,使其具有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产黄纤维单胞菌CR-14纤维素酶活力,对菌株进行亚硝酸、紫外线及复合诱变处理,筛选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突变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亚硝酸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Y-UA-18,其酶活力为10.57U,为原菌株产酶活力的1.67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株Y-UA-18产酶最佳培养基为:秸秆粉1.0%、复合氮源0.6%、KH2PO40.1%、MgSO40.1%、NaCl0.08%;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3d。通气量对菌株Y-UA-18产酶影响不明显,但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液酶活显著降低,0.1%TW-80对菌株Y-UA-18的产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占植物体干重的35%~50%,由于纤维素水解、利用较困难,若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该研究以常年堆放秸秆的腐殖土壤和果树下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平板初筛、羧甲基纤维素(CMC)平板复筛,筛选出12株具有降解纤维素功能的菌株,其中4株具有较明显的透明圈,且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和滤纸酶活力(FPA)较高.采用紫外线诱变育种得到3株CMC酶提高较多的突变株,其中突变株的CMC酶活较原始菌株提高最达到57.4%.  相似文献   

9.
以生产菌株10768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通过刚果红透明圈初筛和液体产酶能力测定,得到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UV22,其纤维素酶活力为748.0 U·mL-1,较原始菌株提高了50.9%。试验结果表明,原生质体诱变可以有效提高芽孢杆菌10768生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吕志伟  王瑾  张文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95-19996
[目的]对地衣芽孢杆菌LCB-8进行紫外诱变,以提高其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方法]利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并对诱变株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当紫外诱变的时间为30 s时,菌落的致死率达72.4%,因此紫外线照射诱变最佳时间为30 s。经初筛和复筛,得到2株较好的诱变株。其中,DY-97的淀粉酶活提高150%,蛋白酶活提高78%,纤维素酶活提高17%;DY-34的纤维素酶活提高31%,淀粉酶活提高46%,蛋白酶活提高64%。[结论]通过诱变筛选得到的DY-97可用于含蛋白质和淀粉较多的饲料发酵,而DY-34可用于含纤维素较多的饲料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