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永嘉县枫林镇森林城镇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与评价,按照浙江省“省级森林城镇”建设标准,结合枫林镇森林城镇建设实际,科学规划枫林镇域范围内的生态绿地,形成“一心、二廊、三脉、多绿基”的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通过实施建成区与建设区的屏障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生态文化等建设工程,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森林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对生态城镇理论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地区生态城镇规划现状,针对西北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特征极大制约区域城镇的发展,并给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指出西北地区生态城镇规划的重点是协调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适应区域城镇发展的生态城镇规划策略,进一步指出生态城镇不仅包括生态城镇规划建设,还应包涵生态城镇的经营管理,以期促进西北地区城镇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镇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融入生态理念,改善环境。园林在推动生态城镇建设的进程中,成为了保护和维护环境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分析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园林在生态城镇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的生态与城镇的现状及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城乡规划、产城互动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乡规划能够保障城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湿地技术的创新改进,建立了"生态塘+生态沟渠+人工湿地"为核心的农村污水湿地生态净化处理模式,经检测,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有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佳、出水水质稳定及景观效果好等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于"秀美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剖析当前小城镇在城乡建设中的角色与发展困局,根据浙江省美丽城镇"五美"建设标准分析其背后原因,提出5大建设路径:村镇生活圈打造、智慧城镇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文旅融合发展.并以杭州临安昌化小城镇为例,探索环境综合整治圆满完成的小城镇如何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城镇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价值,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本文旨在从建设城镇新林业入手,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和对策,探讨如何通过建设城镇新林业,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改变城镇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一个新阶段,是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等的总和。由于城镇消耗了大部分能源资源,成为环境恶化的主要来源,城镇低碳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城镇低碳化能够从技术、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16-118
通过对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不足,依据“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提出了“一心两片,五纵四横、四廊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及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从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建设3方面,提出了构建合理稳定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以期促进城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特色森林城镇建设,在于科学运用生态环理论进行森林城镇建设,从而保障森林城镇建设的生态健康与特色,特色文化的弘扬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发展传统与特色产业以及引进当代先进技术对传统与特色产业的改造。在特色森林城镇规划与建设中,要限制城镇发展规模,将依照生态容量规划城镇发展规模写入城镇建设法律法规,最小程度减少对生态系统扰动,城镇建设要充分融入本土文化,必须符合人性化要求,并且做到节约化、清洁化。  相似文献   

11.
归纳总结了核桃树体器官主要营养元素的代谢规律,包括核桃叶片、营养枝和结果枝、根系、果实等器官,以及萌芽至落叶的整个生长期中N、P、K、Fe、Mn、Cu、Zn等主要营养元素的代谢规律;核桃主要器官在整个生长期N、P、K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春季萌芽期各器官中较高,至种仁充实期之前下降较大,到种仁充实期果实的含量急剧上升,而营养器官养分输送到果实使之大幅度下降;生产单位产量的干核桃至少需提供N、P、K的量,并根据核桃生长发育规律提出年度肥料分配方案;核桃种仁充实期和成熟期养分变化规律;种仁充实期应把K、N的作为施肥重点,P、Ca、Mg可以考虑少施或不施,Fe、Zn、Mn在土壤养分缺乏时需要施肥补充;核桃成熟期必须做到精准施肥才会有最佳效果,施肥量不足和过量施肥均会降低坚果重量和品质;必须充分成熟后采收,才能确保坚果重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谷子主要性状间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谷 2号、红腿谷、九根齐、双绿谷、大同 14、黄软谷、晋谷 2 0、晋谷 2 1、晋谷 2 2、晋谷 2 7、晋谷 32、晋谷33、晋谷 35、豫谷 9号、大粒谷共 1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 ,研究分析了谷子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谷子营养生长期、穗粒重、倒三叶叶面积、穗重、倒二叶叶面积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穗重、穗粗、倒二叶和倒三叶叶面积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穗粗、倒二叶叶面积、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倒三叶叶面积与穗重呈显著正相关 ,但穗长与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各生物学性状除株高外 ,其它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性。因此在谷子育种时宜选倒二叶叶面积大、生育期长、穗粒重高、穗短而粗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5,5(3):113-121
自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江西省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由于循环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江西省在该区域正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优势、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和助推建设“美丽湖区”等多方面的意义;(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础良好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3)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主要有立体型、共生型、再生型、循环型、减灾型、休闲型、低碳型和复合型等类型与模式;(4)根据调查,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循环农业发展尚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不新、模式不优、推广不力、素质不高、规模不大、链接不紧、交流不多、奖惩不力和效益不佳等各种问题;(5)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学习,加深认识;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模式,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训人才,提升素质;开展交流,扩大合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重视科技,加强研发;强化推广,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4.
东北红豆杉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并指出了影响东北红豆杉生长的气象因子大小顺序依次为:本地气压,相对湿度,地面最高温,日最高温,风速,降水量,水汽压,5cm地温,15cm地温,日最低气温,气温,地面均温,蒸发量,地面最低温,40cm地温;绘制了东北红豆杉树高,地径生长量曲线,确定出相应生长量的最佳物候期,为东北红豆杉的经营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利用关联分析得出的影响东北红豆杉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并对会计基础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产生问题的潜在原因,针对性提出工作建议,以便于相关单位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文章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总体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科学...  相似文献   

16.
李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00-1002
[目的]研究近地层大气气溶胶中元素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采集了郑州市5个近地面1.5~2 m和60~80 m处气溶胶中的PM10,测定了其中的Ag、Al、As、Ba、Be、Bi、Ca、Cd、Co、Cr、Cu、Fe、Pb、Sb等26种化学元素,探讨了不同高度气溶胶中元素分布规律和部分污染物的来源,并用富集因子法分析气溶胶中的元素。[结果]2005年8~10月气象条件下,1.5 m和60 m高度的PM10中各常见元素浓度随高度发生变化。60 m处的As、Cd、K、Pb、Sb、Se、Sn、Tl、Zn等微量元素的浓度高于1.5 m处,而Al、Ca、Co、Cu、Fe、Mg、Na、Ni、Ti等元素的浓度则基本无变化。Cd和Ni等元素随高度变化无规律。富集因子分析表明,As、Cd、Cu、Mo、Pb、Sn的富集因子很高,K、Na、Ca、Mg的富集因子则不高。[结论]该研究为大气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秧好半年稻,在水稻的栽培管理中,稻苗质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抓好水 稻育苗的每个关键环节,才能达到稻苗既齐又壮的目的,达到水稻高产的目标。在水稻的培育 中,无病害、整齐健壮、秧龄适宜的水稻秧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同时,稻苗的培育受到品种选 择、管理技术、育苗方法,当地的气候等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水稻育苗技术,阐述了育苗前准备、 播种量确定、种子的处理、育秧田的管理等要点,希望能提高水稻秧苗的质量,为农民等相关种植 者提供参考意见,确保水稻的高产,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8.
藏东南冷杉原始林不同形态水的水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藏东南冷杉原始森林的林外雨、林内雨、树干径流、壤中流、河流、溪水等各种形态的水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外雨的泥沙含量最少,为5.67mg/L;滑坡山体流出水的泥沙含量最高,达393.33mg/L;树干径流、林内雨中的泥沙含量高出林外雨94%和52%,林外壤中流的泥沙含量高出林内壤中流31%。冷杉原始林下土壤呈微酸性,河道中的水呈微碱性。降雨透过沼泽地土层后,除pH值未变,SO4^2-、C、P三种物质含量减少外,其余各元素及泥沙含量都大量增加,其中HCO3^-增加了20倍,Fe增加到1.5倍。整个冷杉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中的HCO3^-、CL^-、N(硝氮、氨氮)、Na、Ca、Mg、Fe等离子和元素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致使部分营养成分流失;SO4^2-离子、C、P、K、Cu、Zn等元素被土壤和凋落物层吸附、滞留,输出量小于输入量,营养成分积累。降雪中的各元素含量均表现为林外高于林内。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泸溪县水稻种植区域概况,水稻新品种在泸溪的筛选与推广应用的过程,根据水稻品种说明的生育期、抗性等性状结合当地农户的种植习性,适当选择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所参试的品种,总结了实验设计、适量用种、适时播种、稀播、匀播育壮秧、适时移栽、规格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先引进、试验、示范,再到各乡镇多点式的多村进行展示示范的应用推广过程。加强组织领导、宣传、良种成果转化、种子质量监管、强化技术服务、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政府足够的资金保障支撑等应用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背景下,移民在异域生存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化现象逐渐显现,移民后期扶持安置工作也必须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从人口分布、经济水平、基本生活保障、信访问题等4个方面,分析近10年来移民的基本现状,对新常态背景下三峡移民的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发现移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当地居民靠拢,"移二代"所占份额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趋向二、三产业发展,贫富差距日益明显,信访矛盾逐步向部分人群集中。从均衡发展考量,提出了强化移民参政议政能力、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实行移民互帮互助、建立移民动态管理系统等移民后期扶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