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昌地区玉米品种资源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以穗部性状特征为基础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对宜昌地区77份玉米品种资源进行分类,结果分为9大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资源的2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7%。以前7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77份品种资源被分成3大类。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在棉花品种资源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计算分析,从而得到各个类群的判别函数,建立分类判别函数,粗略地探讨了分类判别函数结合聚类分析在棉花杂交亲本组配中的应用价值,为棉花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星座图聚类分析分类豌豆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星座图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将国内外的20个豌豆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和分类为5种资源类型,为豌豆种质资源的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定向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树花器形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三十余年来,对500余个茶树品种(或种质)花器官各部形态特征的观测研究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全面分析讨论,首次提出了茶树花器形态共五个部分十三项目的分类方法与标准,并对若干形态术语加以具体化与标准化.它将对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分类与研究、遗传育种等,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甘蔗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我所“八五”、“九五”期间从国内外引进的75个甘蔗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4个类群和7个亚类群,即中产中糖品种类群Ⅰ(内含2个亚类),高产高糖优良品种类群Ⅱ(内含3个亚类),低产中糖品种类群Ⅲ,中低产高糖品种类群Ⅳ(内含2个亚类)。  相似文献   

7.
亚麻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2个国内亚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了亚麻品种的系统分类,亚麻可分为4个品种群.其中品种群Ⅱ包含两个亚群,亚群Ⅰ为油用及油纤兼用类型,亚群Ⅱ为纤维用类型.亚群Ⅱ包括了我国主要栽培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产量水平高,农艺性状优良.品种群Ⅵ的明显特点是主茎分枝多,单株果数多,抗病性强,其中红木65和匈牙利5号为我国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8.
中国栽培大豆品种的分类检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豆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已经编目的栽培大豆品种22637份,为了充分利用和研究我国的这些品种资源,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十分必要。本文将编入《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的栽培大豆品种按春来源地所属栽培区,生育日数等性状,将其分为8种类型,480群。  相似文献   

9.
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茶树育种的基础理论工作。本文拟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175 3年林奈氏 (C Linnaeus)将茶树命名为Theasinensis,并以此为模式建立了茶属GenusTheaL 1881年孔茨氏 (O Kuntze)给出了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Sinensis (L )O Kuntze . 1874年戴尔氏 (W Dyer)将茶属并入山茶科山茶属 ,建立了茶组Sect Thea (L )Dyer 175 8年席勒氏 (J R Sealy)…  相似文献   

10.
豌豆品种资源的灰色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宁 《杂粮作物》2003,23(2):93-98
根据灰色模糊聚类的理论对国内外32个豌豆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是客观、综合评价品种的好方法。通过方差和通径分析还表明,各类品种间存在着质的差异,同时提出了各类品种资源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来自全国6个省份的25个优异小麦品种资源的6个差异显著的性状进行主成份分析,选取其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抽穗期,株高和穗长前三个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分别计算25个材料的三个主成份值和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根据其遗传距离进行系统聚类,把25个材料分为四个类型,15组。  相似文献   

12.
红麻种质资源的形态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研究450份红麻栽培及野生资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经济性状、品质、抗性、产量及一些遗传变异规律等。本文仅报道植物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并对分类提出看法,为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数值分类法在玉米品种资源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201份玉米品种资源的2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9.5%,以前7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D2=1.50水平上聚成7大类;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具有明显差异,而类群内特征相似;其中Ⅲ、Ⅴ、Ⅵ类为综合性状较好的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来自全国6个省份的25个优异小麦品种资源的6个差异显著的性状进行主成份分析,选取其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抽穗期、株高和穗长前三个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分别计算25个材料的三个主成份值和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根据其遗传距离进行系统聚类,把25个材料分为四个类型,15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茶树分类的分岐,对主要茶树分类系统进行了讨论,在分析比较各茶树分类系统的成果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茶树系统发育分类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茭白资源分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聚类分析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立成  姚远 《大豆科学》1991,10(1):10-16
利用聚类分析逐步判别统计方法,研究了50份大豆品种材料,划分成10类。并且选出了生育日数、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叶形作为聚类的主要性状。研究还表明,有的类群品种性状遗传分歧与地理分布呈平行关系,而多数类群不呈平行关系。说明本地区大豆品种表现出多样性和遗传分歧的多向性,有丰富的大豆基因资源。提出了选择亲本时,除对有的性状考虑地理远缘关系外,而对与产量有关的数量性状应测定遗传距离,在距离大的类群间选择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9.
孙桂芝 《作物研究》1990,4(4):12-18
湖南稻种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遗传性状的多样性表现。湖南稻种可分籼与粳,粘与糯,早中晚季稻,水稻与陆稻及一般栽培品种等5大类。原有地方稻种资源1万余份,目前尚存5000余份,还有新育成品种与野生稻资源。湖南历史上是以籼型中稻品种为主。这些地方品种与幸存的野生稻资源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对于研究稻种起源、演变及改良新品种等都是重要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0.
关于栽培品种茶树的学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富莲 《中国茶叶》1997,19(1):36-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