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养猪》2017,(4)
选择能哺育更大窝产仔数的超高产母猪以提高产仔数,但是综合考虑这些现代母猪产奶量、采食量和体动员相互之间联系的研究还很有限。试验旨在研究什么样的母猪产奶量高、窝产仔数多,不同胎次有何影响,以及哺乳期生产性能对下一胎繁殖性能有何影响。选择565头1~4胎母猪,试验期从产前7 d至断奶。产后第2天每窝仔猪统一调整为14头。产前7 d、产后第2天和断奶时测定母猪体重和背膘厚度。产后第2天和断奶时称取仔猪窝重。计算变量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模型。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6.1±1.1)kg,仔猪每天窝增重(2.92±0.53)kg,每头母猪的平均断奶仔猪数(13.0±1.1)头。总的来讲,与2~4胎母猪相比,1胎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和产奶量更低,下一胎总产仔数也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初产母猪相比经产母猪会动用更多体储。仔猪每窝平均日增重与母猪的采食量、窝产仔数和体重损失呈正相关。1~4胎母猪整个哺乳期日采食量每提高1 kg,仔猪窝日增重提高220~440 g,母猪哺乳期体重下降6.6~13.9 kg。但是每天平均产奶量提高1 kg,第4胎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减少4.3~21.0 kg。下一胎总产仔数与上一胎产仔数呈正相关。总之,高采食量和高体动员是高产奶量的先决条件。母猪可能已经非常接近他们身体饲料摄取的生理极限,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优化哺乳期超高产母猪的饲粮能量和营养浓度以及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的要求,本实验采集了989头巴马香猪历年产仔数,使用Excel、R语言和SPSS19.0分析巴马香猪1~11胎产仔数Person相关系数、各胎次之间的影响差异,并选取159头9胎以上母猪进行可靠性分析;分析巴马香猪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差异;使用C#编写了Exceltools2.0软件对753头母猪平均产仔数进行以10%样本量为梯度的1~100次随机抽样,计算其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巴马香猪平均产仔数为9.36±2.09头,对胎次的回归方程为Y=8.637+0.167X;第1~9胎产仔数大多相互呈中低度相关,6胎以内相邻胎次之间Person相关系数比更远的胎次间更大;产仔数随胎次增加升高,到8、9胎最高,第1胎的产仔数极显著低于其他胎次;与杜洛克公猪交配能极显著提高巴马香猪的平均产仔数;159头9胎以上母猪与753头母猪各胎次分析结果一致,第2~11胎的平均产仔数与第1~11胎和第3~11胎差异均不显著;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10%,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70%。综上,巴马香猪母猪的可使用年限比其他猪种更长;可以使用第2~11胎平均产仔数作为总平均产仔数或者该品种的平均产仔数;随机抽取70%的母猪计算其平均产仔数准确度极高。  相似文献   

3.
从西藏引入到广东省的藏猪,根据三年饲养管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发现,后备母猪初情期为120天龄,初次配种时间为123天龄,初产母猪平均总产仔数为4头/胎,产活仔数4头/胎;经产平均总产仔数为8.3头/胎,产活仔数8.2头/胎;初生仔猪体重为0.45 kg/头,30日龄断奶仔猪体重为2.5 kg/头,60日龄体重为7.4 kg/头;阉割后的肥育猪8月龄上市体重为33.5 kg.各项指标均比原产地有所提高,适应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县畜禽良种养殖场仔猪场是思茅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种猪场,具有存栏母猪400头,年提供仔猪7 000~8 000头生产规模的生产能力。多年的生产实践,生产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母猪年平均产仔胎数达到2·2胎,平均每胎产仔数11头,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仔猪24头,仔猪35 d断奶  相似文献   

5.
汪福生 《广东饲料》2008,17(9):42-43
在过去的30年中,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母猪的产仔数从8—10头增加到12~14头,平均产仔数提高了10%,断奶仔猪数提高了15%;泌乳量从4~5kg/d增加到10~12kg/d,提高了一番;断奶仔猪窝重从45kg增加到70kg,平均提高40%;每年产仔1.5~2胎增加到2.2~2-3胎;现代高产母猪产仔数、泌乳量、断奶窝重等等数据表明:母猪的生产水平提高了。我们在庆幸这些数据的同时,要明白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  相似文献   

6.
1抓好选种工作1.1选择母猪生产性能好,护仔性强,泌乳力佳,遗传基因稳定,每胎有效活仔头数在10头以上,仔猪大小均匀,个体体重在1.5千克左右等,这类母猪所产的仔猪才能作为后备猪进行培育。1.2初产母猪(第1胎),产仔数在9~10头或更多的,应选留作种用,若产仔数在8头以下及母猪护仔性差,泌乳量不足、仔猪个体差异太大,就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梅山猪的繁殖性能,试验对不同胎次的梅山猪核心群100头母猪繁殖性能进行比较,测定了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重、断奶重、断奶成活率。结果表明:梅山猪第1胎产仔数最少,之后逐步上升,第5胎开始下降;第3胎断奶成活率最高,第4胎后呈稳定趋势;不同胎次仔猪初生重基本持平,第2胎和第3胎断奶重呈上升趋势,并且在第4胎开始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第1~5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重和断奶重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农村指导母猪户饲养过程观察到,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窝仔猪生长发育效果不同。如何使每头仔猪长得快,充分挖掘仔猪生长发育潜力,现对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如下:1 母猪年龄因素影响后备母猪无论本地品种或者“长太”,“大太”杂交母猪性成熟早,有的农户提早配种,所产仔猪初生重小。通常是初胎和第7胎以上母猪所生的生长落后的仔猪数量较多,胎产仔数也较少。经统计5窝初产母猪产仔32头(约槐杂交仔猪),初生重小于0.8kg有7头。20窝第2~5胎母猪产仔175头(约槐杂交仔猪),初生重小于0.8kg只有9头。特别是头…  相似文献   

9.
选择了890窝长白纯种母猪,对其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异常产仔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先测定这些性状或指标不同胎次的成绩,再对每个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母猪中,胎次对考察性状中的窝产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均为第6胎,分别为10.28和9.81头,最少均为第1胎,分别为8.43头和7.33头。胎次对母猪异常产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窝均异常产仔数最高为第7胎,较少为第2,6,4胎,异常产仔数包括死胎数和木乃伊胎数2类。疾病与胎次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5个协作试验站进行的本区域试验,以182头母猪及其所产443窝仔猪为试验对象,以确定在母猪断奶和配种时给其注射维生素A后对随后窝产仔数影响情况。试验母猪被分配入3个处理组中的1个:1)肌肉注射安慰剂(2mL玉米油),2)肌肉注射250000IU维生素A(含1mL棕榈酸维生素A的玉米油),3)肌肉注射500000IU维生素A(含2mL棕榈酸维生素A的玉米油)。所配制的妊娠期日粮(玉米-豆粕型)含13%CP和0.60%赖氨酸。所配哺乳期日粮含17%CP和0.90%赖氨酸。所有试验站均使用常规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真如预料的一样,在许多反应度量指标上可以观察到试验站效应。试验数据分析也表明,处理×试验站和处理×胎次对窝产仔数均存在相互作用,且后者的相互作用大于前者,并且当窝产仔反应被分成低胎次母猪(1~2胎)和高胎次母猪(3~6胎)时,处理×试验站的相互作用在两个子集中不再出现。对第1胎和第2胎的母猪而言,从处理1到处理3,窝产仔数呈线性增加(P〈0.003):总产仔数分别为10.15、12.14和13.18头,产活仔数分别为9.70、1.14和12.16头,断奶仔猪数分别为8.92、10.12和10.60头。对第3~6胎的母猪而言,处理1到处理3的窝产仔数没有受到显著影响:总产仔数分别为11.82、11.71和11.46头,产活仔数分别为10.82、10.64和10.23头,断奶仔猪数分别为8.65、9.01和8.79头。仔猪体重受试验站的显著影响(P〈0.001),并且与试验站在哺乳期长度上的差异有关。由于第1胎和第2胎母猪注射了维生素A,仔猪体重呈线性下降(P〈0.026),并且很可能是由于窝产仔数上观察到的差异所导致。本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断奶和配种时给小母猪注射高水平的维生素A,可提高其随后的窝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由此表明母猪获得最大生产性能所需的维生素A需求量随其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旨在统计分析新加系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的生长性能。对正常生产的新加系种猪1胎和2胎分娩后24 h内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同时对新加系种猪生产的第1批子代初生重、21日龄个体重、达65 kg体重日龄、达120 kg体重日龄、120 kg体重背膘厚和眼肌厚以及采食量等生长性状测定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克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长白母猪和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杜洛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P<0.05),平均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子代生长性能,大约克公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广州市良种猪场从英国最大的种猪生产企业JSR猪育种公司和JJ公司引了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品种的总共1249头种猪,是我国目前最大规模的英国曾祖代种猪群。据该场王经理介绍,该批种猪头颈清秀、背臀丰满、产仔数高,饲养150天左右就长到100千克,生产状况良好,部分种猪已于9月8日开始顺利生产,其中杜洛克头胎产仔数每胎平均达13头,大白头胎产仔数每胎平均达到14头。  相似文献   

13.
试验测定了民猪、巴民杂交1代母猪、丹系大白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及毛色性状。民猪母猪与巴克夏公猪杂交,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43头,窝产活仔数10.29头;39窝仔猪中,有21窝全窝仔猪全部是黑仔猪,占54%。巴民杂交1代黑色公母猪横交,母猪窝产仔数8.92头,窝产活仔数8.22头;32窝仔猪中,仅有1窝全窝仔猪都是黑色仔猪,占3%。杂交1代黑色母猪与巴克夏公猪级进杂交,母猪平均窝产仔数9.29头,窝产活仔数8.76头;33窝仔猪中,仅有2窝全窝仔猪都是黑色仔猪,占6%。杂交一代黑色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13窝仔猪中,没有出现全窝仔猪都是黑仔猪现象,有3窝仔猪中出现全身为棕色个体(或带黑斑点)。纯繁大白猪窝产仔数11.64头,窝产活仔数10.66头。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5年中,窝平均产仔数得到了提高.例如,荷兰猪农使每窝的产仔数增加了1.3头(表1).但是这也给猪农带来了挑战,因为窝产仔数与仔猪初生重有很大的相关性,即窝产仔数越多,仔猪的平均初生重也就越小.并且,母猪哺乳大窝幼仔的难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长大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合理安排猪群的胎次结构,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试验以胎次为主要因素,对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重进行统计分析,将统计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母猪第3~5胎与第1,8胎平均窝总产仔数差异显著(P0.05);第3~5胎与第1,2,6~9胎平均健仔数差异显著(P0.05);第1胎母猪所产仔猪平均初生重低,与第2~9胎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胎次对长大二元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较大,对产健仔数和仔猪初生重(除1胎外)的影响较小,其中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1胎和第8~9胎的繁殖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省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母猪各胎次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丹系大白猪的繁殖性能,为后备母猪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1、2胎产仔数较少,至第3胎达到最高为10.39头,后趋于稳定。不同胎次对产活仔数与断奶仔猪数的影响与产仔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胎次的仔猪初生窝重基本持平,并以第3胎最高为14.81 kg。各胎次断奶窝重基本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与第4胎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第2胎与第5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第4胎与第5胎断奶仔猪数有显著负相关。第4胎和第5胎的断奶窝重有显著正相关。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以反映母猪繁殖性能,因此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选育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适度深部输精对提高产仔数和降低精液用量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后3次利用391头经产母猪在规模化繁殖猪场进行适度深部输精试验.第1次试验参试母猪92头.试验组使用双重输精器,对照组用普通输精器输精,1个情期输精3次,每次输精80 mL.结果显示,适度深部输精后平均每胎总产仔数13.57头,活仔数12.62头,比常规输精的对照组窝产仔数增加1.44头(P<0.05),窝产活仔提高...  相似文献   

18.
柒叶荷 《猪业科学》2017,34(7):52-55
多生少死且增重快是养殖业一直追寻的目标,猪场要想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关键指标是PSY,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养猪发达国家的规模猪场平均PSY超过25头,而我国的规模猪场受诸多因素影响,PSY基本在16~23头之间,只有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PSY能达到25头。PSY是衡量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在影响PSY的因素中,胎断奶仔猪数占65%,年产胎次占35%。广西桂宁种猪有限公司于2016年初提出了PSY中草药微生物调理28的攻关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要分三步走:第1步PSY中草药微生物调理23~24头;第2步PSY中草药微生物调理25~26头;第3步PSY27~28头。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的养猪生产中,每胎乳猪断奶头数的水平一直没有大的提升,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在10%~20%之间,这意味着一头母猪每胎仔猪的死亡损失达1~3头,每年每头母猪将损失2~6头。国内外这一阶段的仔猪育成率相差不大,欧美等国家猪业在此处出现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缺人工,没时间以及高人工成本,同时高窝产仔数导致了仔猪低初生重,死亡率随之增加,而国内哺乳仔猪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繁殖母猪胎次与生产性能及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 1 4 91头长大杂种繁殖母猪和 1 3 31 6头杜长大仔猪进行了生产性能和疾病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 :母猪的繁殖性能从第 1~ 5胎产仔数逐渐增加 ;第 4~ 6胎处于高峰稳定期 ;第 7胎以后产仔数逐胎下降。母猪胎次与疾病的关系是 :子宫炎、断奶后不发情 (推迟发情 )、配种后不受胎、死胎弱仔、肢蹄病等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难产则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和年老体弱母猪。提示规模化猪场应注意 1~ 8胎次母猪种群结构的比例 ,合理淘汰产仔低、疾病多的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