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安栋  吴方禧 《内陆水产》2001,26(11):37-37
草鱼烂尾病又称尾柄病,其传播快、死亡率高。草亲鱼患烂尾病实属罕见。但若治疗不及时或防治不得法,将会导致草亲鱼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自1991年以来,我场草亲鱼曾4次发生烂尾病。我们经几年的摸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1991年8月,我场12口2.1公顷亲鱼池中有5口首次发现了草亲鱼烂尾病,虽经治疗仍死亡35尾。1992年7月底又发生烂尾病,死亡7尾。1993年2月,我场淘汰了原有全部草亲鱼,进行了清塘消毒,启用了175组后备草亲鱼。1996年8月中旬,我们再次发现了…  相似文献   

2.
草亲鱼出血病的治疗1994年6月,我场草鱼繁殖结束,亲鱼转池后十余天就出现了草亲鱼严重死亡现象,经确诊为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一、症状:6月16日早晨,10号池就出现了4尾草亲鱼死亡,11号池也有3尾死亡,并有数十尾病鱼浮边,两池亲鱼基本上停止吃食。病鱼...  相似文献   

3.
打印病,鱼种、成鱼、亲鱼都会感染,夏秋两季最易发生。开始,病鱼肛门附近两侧或尾鳍基部出现病灶(极少数在鱼体前部出现,亲鱼也可能全身出现)。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周缘充血发红,好象打上了红色印记。病鱼初期,病灶处的皮肤及下层肌肉出现红斑,随后鳞脱落,肌肉腐烂,直至露出骨胳、内脏,最后死亡。 1980年6月,我场由于把草亲鱼71尾搬入未经清塘消毒的池塘,至7月3日发生打印病。开始,亲鱼摄食量急剧下降,尔后基本停食,时而缓游水面,时而尾巴露出水面,挣  相似文献   

4.
二、三龄草鱼的疾病较为多见,而且常常造成严重死亡。草亲鱼的疾病则甚少见。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个别草亲鱼患所谓“鼓气病”。,我们曾急救二尾全部获得成功。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淡水渔业》1974,(1):20-20
二、三龄草鱼的疾病较为多见,而且常常造成严重死亡。草亲鱼的疾病则甚少见。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个别草亲鱼患所谓“鼓气病”。我们曾急救二尾全部获得成功。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腐皮病又称打印病,主要危害鲢鳙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草鱼出现此病尚没见报导。我局养殖大队养殖场有草亲鱼156尾,1991年9月13日以前已死亡37尾。9月10日我们去看病,病鱼在水中游动缓慢,  相似文献   

7.
1978年8月中旬,我所两口相邻亲鱼池相继发生草鱼亲鱼死亡,当时发病池池塘面积为1亩,水深为0.9米,pH6。水质混浊,昼夜温度变化在27.5-31.5℃之间,每个池塘放草亲鱼7-9尾。经肉眼鉴别和显微镜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8.
肠炎病是草鱼三大病之一,且常常引发烂鳃病和赤皮病。这里介绍一种有效地防治草亲鱼肠炎病的方法,供参考。草亲鱼最易发病的季节是5月和9月,在水温20—28℃亲鱼发病后,常长时间停留于水的中表层,或在表层水中缓慢游动,生产上称为“懒游”,同时鱼体明显变黑,在位置稍高的地方即可看到。若草亲鱼发病后没  相似文献   

9.
草亲鱼打印病的防治前几年,我场草亲鱼曾经患过打印病,经综合防治已经痊愈,且产卵量不仅不低于未患病前,甚至大大超过以前。现将我们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1.草亲鱼的打印病类似鲢鳙鱼的打印病,但又不完全相似。病鱼腹部两侧,离尾鳍约5~10cm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水产科技》1978,(1):49-49
1976、1977年的夏秋季节,我场四口鱼塘中的草、鲢、鳙亲鱼都患上了打印病,尤其是草亲鱼病情更为严重,感染率达100%、鲢、鳙鱼90%左右.患上了这种病,轻者直接影响到亲鱼的性腺发育,重者导致死亡。两年来,我们对这种疾病进行了检查和观察。一般在6—9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而感染途径,则认为是池塘中水质不良,  相似文献   

11.
1、草亲鱼鳃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 1977年夏初,我场两口亲鱼塘的草亲鱼全都患了鳃寄生虫病(指环虫、隐鞭虫和中华鳋病)。病鱼常离群独游,体色转青,鳃部粘液增多,鳃丝上呈现深红色小点,严重的鳃瓣边缘组织坏死呈白色。共死了20多尾草亲鱼,影响了当年的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12.
亲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用漂白粉和大蒜或五倍子进行预防。打印病按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预防。锚头鳋病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90%晶体敌百虫,间隔2周,连续全池泼洒2~3次进行预防和控制。另外,要防止产后亲鱼死亡。操作不细心,造成严重机械损伤;亲鱼成熟度选择不当,性腺发育未达到催产水平而催产。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引起亲鱼产后死亡。还有催产剂用量过大,也可导致亲鱼死亡。防治方法如下:1.拉网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尽量减少拉网次数,减少亲鱼受伤的机会和体力消耗。拉网进行角度要遵照操作规…  相似文献   

13.
1978年5月,我们在闽候县养殖场一口亲鱼池内发现草亲鱼体上患有一种病,这种病很像打印病。由於当时忙於紧张的催产,故把它误认为是草鱼的打印病&;lt;见水产科技1979.2&;gt;。根据确关资料报导,草鱼对打印病具有先天性免疫力。所以,草亲鱼体上患有这种病是较少见的。而引起该病的病因和病原体尚有待於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亲鱼是人工繁殖鱼苗的物质基础,亲鱼成熟一般需要4-8年,要养好亲鱼又需要用相当多的饵料或肥料。因此,保护好已成熟的亲鱼使其连续投入生产是当前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所历来在家鱼催产季节,因消毒不严,引起注射部位伤口发炎、化脓致使亲鱼死亡不少。1975年催产青、草、鲢、鳙鱼共74组,死于注射部位伤口发炎化脓的就有25尾,占催产总尾数的17%,多死于催产后不久, 为了解决因催产后注射部位伤口发炎而致使亲鱼死亡的问题,今年普遍使用四环素  相似文献   

15.
尼罗罗非鱼溃烂病的病原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尼罗罗非鱼在上海郊区工厂化养殖中,较普遍发生一种溃烂病。症状是:病鱼充血溃烂,无特定部位,可遍及全身。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块状病灶,严重时可烂成洞穴形。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当年越冬鱼种及亲鱼均有发生,尤其亲鱼感染此病,对生产危害更大。从1982年来,我们在上海市郊加定葑浜工厂化养鱼场的越冬鱼种及亲鱼上取材,对此病的病原进行了多次分离,分得几株毒力较强的致病细菌。以浸泡和涂抹法进行毒力感染,均获得较高的发病率,发病症状和自  相似文献   

16.
<正> 1979年9月15日我们发现四口草亲鱼塘内85尾草亲鱼和25尾预备白鲢,患有不同程度的打印病。病鱼的尾柄及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和椭园形的红斑,好象在鱼体上盖了一个  相似文献   

17.
草亲鱼打印病是人们常见的一种鱼病,其症状;亲鱼肛门附近的两侧皮肤、肌肉发炎出现红斑;病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严重者有1—2方寸大小的鳞片脱落,肌肉充血发红。感染了此病的亲鱼食量减少,体质受到极大的影响。对此,过去我们采取多种治疗措施,但效果欠佳。1986年我们改用敌百虫、高锰酸钾合剂和漂白粉综合治疗草鱼打印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减少催产亲鱼的死亡,是鱼苗生产者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在生产实践中笔者发现,引起催产亲鱼死亡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亲鱼在产卵生殖过程中体能消耗很大,加大催产药物的副作用,使亲鱼体抵抗能力下降,如果鱼体受伤严重,各种病原体会趁机侵染鱼体,引发疾病,导致亲鱼死亡;二是亲鱼的体质差,或是催产时水温变化幅度较大,以及催产药物的使用剂量不当(剂量过高或过低),亲鱼不能正常产卵或发生难产,并由此引起其自身生理活动失调而死亡。因此,在生产上要重点抓好亲鱼的产前培育和产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鱼类人工繁殖特别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对亲鱼拉网集鱼,性腺发育程度的检查、挑选,催产剂一次或多次注射,人工挤卵受精等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损害了亲鱼的健康尤其是十几斤甚至于几十斤重的青、草鲢鳙,活动力不强,造成了催产后亲鱼极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对于培育了多年,性腺才能成熟的亲鱼这样的伤亡是人工繁殖的一大损失。研究证明亲鱼死亡的原因,除体表机械损伤继而细菌感染外,主要是细菌侵入体内所致。注射抗菌药物是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减少死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家鱼人工繁殖教材或操作技术规程中都明确提到,为提高成活率应对产后亲鱼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具体剂量  相似文献   

20.
我县20个鱼种场站,近年来都普遍出现草鱼、鲢鱼、鳙鱼进行人工繁殖时,半产和难产的亲鱼增多,催产率下降,产后亲鱼死亡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各鱼种站的草、鲢、鳙亲鱼没有经过严格的选育和提纯复壮,亲鱼培育技术和人工繁殖技术未过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雌鱼不够成熟或卵巢开始退化。由于亲鱼的饲养管理不好,有些雌鱼到了催产期,鱼卵还没有成熟。因此在亲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