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问题,结合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优势,从整体上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在种植业上存在粮食生产压力过大、规模效益低下,特色产业开发不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养殖业上存在资金和科技投入不足、草畜矛盾突出、生产条件差等问题。但该沙地具有光、热、水、风能及土地等自然环境优势。因此,应大力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采取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和沙区绿洲型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毛乌素沙地环境背景与系统结构缺陷和功能缺陷的基础上,按照沙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优化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进行系统功能整合的思路,以沙地生态恢复、生态工程、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产业互补理论为指导,提出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化,必须协调处理好系统内的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林业、农业与能源开发工业等的关系,构建防护型生态结构、节水型种植结构、稳定型畜牧结构和效益型农业产业结构为中心内容的沙地脆弱性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体系.并指出注重系统模式之间互补、协调与整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毛乌素沙地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实际,选择毛乌素沙地典型县域榆阳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复合生态系统耦合理论,借助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分析其典型区域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和农牧系统耦合度的演变规律。得出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典型县域农牧耦合度的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互补增效阶段、联动增殖阶段、平衡稳定阶段;榆阳区在1995年之前处于互补增效阶段,1995至2005年之间处于联动增殖阶段,2005年以后处于平衡稳定阶段。提出毛乌素沙地典型县域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概念以及农业生态系统进化和生产潜力的解放,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的经济结构与效益,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20年鄂托克前旗394户库伦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能值计算与评价,比较了农林牧业能值投入与产出并进行结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依主要能值指标可将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运营模式分为四类,畜牧型(模式Ⅰ)、林牧型(模式Ⅲ)和农林牧型(模式Ⅱ和Ⅳ),其中模式Ⅰ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盐池杨柳堡试验示范区为例 ,介绍了宁夏地区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原则、方法及所获成绩。  相似文献   

6.
毛乌素沙地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了解毛乌素沙地食用资源植物类型、用途及生态利用价值,以期为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该区资源植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食用植物有320种, 隶属于82科229属,其中野果、野菜及饲料植物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饲用植物可作动物饲草、饲料添加剂,还可用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野菜、野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可开发系列产品,还可用在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园林绿化中.并提出加强食用资源植物调查,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特色植物的原则,建立特优物种基因库,开展特异物种驯化栽培试验研究等合理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是毛乌素沙地分布最广的沙生植被,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是毛乌素沙地最主要的建群种之一,研究油蒿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对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以物种重要值信息为指标,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油蒿群...  相似文献   

8.
六胡州是唐代为安置突厥降户而在"灵、夏"南境设置的鲁、丽、含、塞、依、契六个羁縻州的总称。通过野外考察、文献记载、城址现存环境分析,城墙夯层物质粒度分析等几方面,本文详细剖析了六胡州建城时的环境背景,认为现在的毛乌素沙地在唐代已经存在大面积沙漠或者沙地,其南部也面临着严重的沙漠化问题,面积小于现在,但在湖滩地边缘,当时尚存在较大面积的季节性水草丰美之地。这对我们认识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恢复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毛乌素沙地的野外观测资料,对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形断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积聚期、消耗期和稳定期;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把土壤剖面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和调节层;沿着坡度减小的方向,各地形断面对应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升高,丘间地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该断面上其余各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16A2遥感数据产品,统计分析毛乌素沙地2000—2014年地表实际蒸散量(ET)多年年、月平均值,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ET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ET年际月均的时空分布规律总体呈现显著地带性和季节性。冬春季节,ET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53.24%;夏秋季节,ET先增后减。沙地4月份ET最低最干旱,多年ET均值在10 mm以下,9月和12月出现2次峰值,其ET量约为20 mm和25 mm。多年ET年均值呈现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趋势。主要蒸散范围在17.5~22.5 mm之间。15 a间毛乌素沙地波动区间面积排序为:轻度(33.67%)中度(32.04%)强烈(18.46%)微弱(15.83%)。ET总体表现为西南波动强烈,东北波动较缓,中部平稳。15 a间,毛乌素沙地ET增加趋势占34.38%,减少和不变趋势基本一致,各占28.49%和28.13%。沙地总体增加大于减少,说明沙地气候改善,干旱减轻。MOD16产品反演结果与多年气象、文献等研究结果一致,能够满足毛乌素沙地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困扰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发展生态畜牧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方向。文中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认知的因素。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宁夏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宁夏南部山区属半干旱区 ,90 %以上的耕地为旱地 ,加速旱作农业开发 ,对促进该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开发在宁南山区的地位与潜力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需求。针对区域资源特点提出该区域旱作农业开发的三个战略阶段 :即强农促牧、农牧并举和稳农重牧阶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固阳县16个乡1 6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分析,指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抗干扰能力弱、易于发生风蚀、水蚀的生态背景是制约农牧交错带传统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生态瓶颈,探讨并提出了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农牧企耦合发展模式”,分析论证了该模式对于解决农牧交错带生态和经济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区划原则,将黄淮海平原划分为太行山山前平原、燕山山前平原、黄淮冲积平原、海河冲积平原、环渤海海积平原、苏北海积平原六大区域,并分区论述了各自的自然特点,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原理在现代畜牧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生态学这一概念自 186 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首先提出后 ,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指导理论。现在各地都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作为优先发展行业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生态学理论指导现代畜牧业建设 ,使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就现代畜牧业中对生态学几个基本原理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岭南沟流域草场资源类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岭南沟流域草场资源进行了类型划分和评价,为该地区草场建设和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定西地区90%以上是坡耕地,高寒干旱,多灾低产,经济发展缓慢。应采取以下措施发展本区经济。①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川原区农田灌溉,提高土地生产潜力,解决干旱区腹地人畜饮水。②改坡耕地为梯田,蓄肥保土,增加作物产量。③种草养畜,以牧促农。④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分区分带同时发展。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畜牧业是新疆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根据物业生产和市场供求的实际情况,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牧区建立育肥商品畜源基地,农区发展育肥,建立着牛肉生产基地;同时,建立各级粗精饲料生产供应网络,保证畜牧业低成本运转,促进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农业特色产业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统计数据和部分调查资料分析了额济纳旗当前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有农作物经济效益和灌溉用水量的比较分析,认为额济纳旗种植紫花苜蓿等饲草作物最具优势,可以促进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分析了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适宜本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北地区农牧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代,随着北方沿海、沿边商埠的开放及其经济辐射作用的加强,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农牧业产品的市场化和外向化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对近代西北地区皮毛贸易规模的变化,以及人类挖掘甘草和苁蓉等对农牧业的破坏状况,探讨人类在农牧业上掠夺式的经济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认为,片面追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农牧业开发,导致了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