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阜阳市短季棉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需要,阜阳市的短季棉种植近年来成为调整种植业结构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促进短季棉健康有序发展,探索研究了阜阳市的短季棉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短季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短季棉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麦(油)棉两熟制的发展,促进了短季棉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现介绍我们在短季棉新品种选育工作中的一些认识与体会。表1短季棉品一、短季棉育种现状通过国家"七五"攻关,选育短季棉新品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新品种的丰产性能提高,如新品种中棉10号  相似文献   

3.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德07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季棉生长中期多雨寡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年相比,2013年短季棉生育中期降水偏多,光照较少,严重影响了短季棉的产量,但对其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德07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季棉生长中期多雨寡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年相比,2013年短季棉生育中期降水偏多,光照较少,严重影响了短季棉的产量,但对其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抗虫短季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短季棉育种实践中达到性状选择的统一和平衡。[方法]为提高抗虫短季棉育种成效,以1998~2009年国审及省审的11个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短季棉品种将早熟、高产、优质集于一身是可能的,是其多个性状协调配合的结果;形态性状选择可作为短季棉选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短季棉的抗病性还有待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减少今后短季棉育种的盲目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发展短季棉生产可以实现麦(油) 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气候条件、生产实际出发,论证了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可行性.对我省短季棉生产的合理布局、品种搭配、栽培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重点在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选用耐迟播、早熟、高产的短季棉品种,如皖夏棉1号、中14、中375等,以及"密矮早"栽培模式.一般亩产小麦250~350公斤,皮棉60~70公斤.  相似文献   

8.
张强 《农技服务》2011,28(5):596-597
介绍了短季棉的生物学特性、播种技术以及管理方式,为短季棉的合理播种以及增产丰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山东省环渤海湾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探究生产效益较高的栽培模式有助于滨海盐碱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研究了短季棉地膜覆盖、短季棉无膜覆盖、春播棉地膜覆盖和春播棉无膜覆盖4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春播棉地膜覆盖产量较高,效益也较好,但投入较大,未及时回收的残膜对土壤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春播棉无膜覆盖较地膜覆盖投入有所降低,但产量及效益明显减少;短季棉无膜覆盖与短季棉覆盖地膜相比,产量虽有降低,但总体种植效益高。前茬配合一季黑麦草或其他作物,短季棉无膜覆盖栽培具有大面积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油(麦)后直播短季棉新品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短季棉品系资源。[方法]以黄河流域、西北内陆和长江流域等地区短季棉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手段,从后代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短季棉新品系。[结果]新品系A3(从皖Z0912×中棉所50后代选育)在产量、抗性、纤维品质、霜前花率等综合性状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结论]短季棉可有效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策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大力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潘合义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148-149
该文根据短季棉的生育特性及沿江棉区的气候特点,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短季棉从机械播种、阶段管理到机械采收全过程的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短季棉复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品种选择、抢时早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短季棉复播技术,以期为短季棉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短季棉早打顶促早熟技术要点□张存信短季棉生育期较短,生育进程较快,不能采用中、晚熟棉花品种管理办法,必须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采取“增株减枝、早打顶、促早熟”技术措施,才能减少霜后花,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一、早打顶促早熟技术依据短季棉早打顶促早熟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鲁西南植棉现状,结合近几年短季棉栽培研究和试验示范,探讨鲁西南蒜(麦)后直播短季棉轻简化栽培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应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短季棉早熟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主成份和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生态型短季棉早熟性的主成份分析和4组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短季棉早熟性主成份Ⅰ,Ⅱ的累积贡献率达91.66%。短季棉早熟性与生态因子的典型相关极显著,二者主要由生育期和出苗至吐絮期的有效积温起作用。短季棉产量性状与早熟性状、纤维品质的典型相关均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但早熟性和纤维品质的典型相关不显著。短季棉育种要协调和同步提高早熟性、丰产性与纤维品质,应重点选择第1,2次收获皮棉产量及其比率和生产率指数,同时防止麦克隆值过大及株高过低。  相似文献   

16.
短季棉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短季棉品种(G. hirsutum)生长发育期短,晚播早熟。前期发育快,开花结铃集中,主茎停止生长早,生长潜力小。适宜播期应在5月25日以后,才能获得最佳产量和优质纤维。生理测定结果表明,短季棉品种主茎叶中的叶绿素含量,无论在春播或夏播条件下,都不同程度地比中熟棉品种高。光合作用强度前中期高,后期低,花期达到最高峰,结铃盛期以后逐渐下降。在夏播条件下,短季棉品种的氮化合物中,蛋白质氮的含量高于中熟棉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中,短季棉品种叶片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也不同程度地高于中熟棉品种。短季棉品种糖的合成和积累在初花期略低于中熟棉品种,盛花期和结铃期比中熟棉品种高一倍左右,这对短季棉品种的棉铃生长和纤维发育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7.
分析萧山市热量资源及中熟陆地棉在迟播条件下性状表现,利用两年短季棉引种品比试验资料和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研究短季棉5个主要的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关系透明,影响短季棉皮棉产量的因子依次为衣分〉生育期〉单铃重〉单株结铃数〉霜前花率。应在酝地中熟型陆地棉品种中筛选短季棉品种,注重衣分,单铃两个性状。  相似文献   

18.
科技商讯     
《农家致富》2005,(21):15-15
短季棉育种获得突破 短季棉育种研究在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突破。这一品种的育种成功.可大大缓解我国粮棉争地和原棉供给不足等矛盾。  相似文献   

19.
短季棉是一种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目前,以中棉所16号为代表的短季棉品种,在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主要用于麦(油)棉两熟套种、移栽或直播。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在我国北部早熟棉区主要用于晚春播,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由于短季棉生...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546系和538系2个超早熟短季棉品种在张家口坝下地区的种植表现。结果显示:短季棉546系在张家口坝下地区生长良好,霜前花率77%,籽棉产量3270kg/hm^2,当地气候条件基本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