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保定地区暴雨特性。其内容包括:(1)统计参数分布;(2)变差系数与降雨历时的关系;(3)暴雨发生季节;(4)暴雨强度公式。  相似文献   

2.
许国庆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287-287,291
通过对濮阳县40年暴雨统计资料分析发现,全县每年出现暴雨的天数在0-5d之间;暴雨多出现在7月份和8月份,占暴雨总次数的72.4%:暴雨强度最大的时段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汛期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3.
郭铭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05-7507
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市1961~2010年9个站逐日雨量资料和2008~2012年107个单雨量站和39个四要素站逐日雨量资料,得出洛阳市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以来洛阳市暴雨出现的站次呈缓慢减少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10年除2003、2004和2010年较常年平均略偏多外,其余年份显著偏少;洛阳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50年资料显示洛阳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但区域自动站资料显示近5年7、8月份洛阳暴雨出现日数在全年中的比重大幅度减少;栾川西部、栾川东南部,洛宁西部、洛宁东部和宜阳交界处、伊川和偃师的东部、新安东南部、洛阳市区南部及宜阳东部和伊川北部交界处是暴雨多发区域;洛阳市暴雨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近5年来暴雨日数最多的区域多处于山坡或峡谷地带。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14):79-80
利用1981~2015年以来毕节8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基本高空地面实况资料,探空辅助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逐日4次格点资料(网格距1°×1°),对毕节市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毕节市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分布特点表现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特征。毕节市年暴雨日数具有较显著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特点;暴雨发生也存在明显的日、月、季变化;强降水时段多集中在夜间至凌晨。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城市防涝规划、积涝预报预警、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建设等提供科学支撑和参考,对吉首市近10年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吉首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 534.3 mm,年最大降水年份为2014年,降水量为2 209.4 mm,占10年内总降水量的14%;月平均降水量最大值为260.0 mm,出现在6月,最小值为35.9 mm,出现在1月。通过模糊识别法以及PC法对吉首市短历时暴雨进行分析,发现吉首市暴雨类型主要为单峰型,且中部单峰型雨型的比例最大。其中,模糊识别法发现中部单峰型雨型的比例最大,占比为37.04%;PC法发现短历时暴雨在第13个时段出现的降水量最高,占总降水量比值为5.71%。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 0.5°×0.5°的6h间隔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6月20日发生在湖北黄石的短历时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系统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基本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上干下湿、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垂直分布为暴雨发生提供了不稳定层结条件;低涡在东移过程发展、转竖,西南急流的向北发展,促进了能量锋区的北移,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较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地面暖低压中心发展和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有利于冷空气入侵和较强辐合上升运动产生,触发中尺度对流;在特定流场形势下,黄石特殊的低山丘陵地形对中尺度暴雨的形成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5—2015年自动站降水资料,研究了辽宁地区长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历时强降水高空主要影响系统有:纬向环流、鄂海阻高、贝湖高压;地面主要影响系统有:高压后部、蒙古气旋、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台风。高空影响个例最多的为鄂海阻高,地面影响个例最多的为蒙古气旋。长历时降水存在3个大值年,分别为2010年5次,2012年8次,2013年7次,长历时降水高发时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下旬。长历时降水午后发生较多,14—17时为1个上升趋势,午后频数的增加可能是午后对流明显,强降水易发。辽宁省长历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和东部地区,小时雨强最大为丹东五龙背站90.6mm;长历时降水明显呈东多西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选取1998年7月20 ~ 22日武汉短历时暴雨个例进行天气和诊断分析,揭示出四川盆地低涡分裂出小低涡沿暖切变东移至湖北长江沿线,在低涡东部生成中尺度对流云团,受低涡切变中强的上升气流影响,加之西南急流中携带的丰富水汽输入,导致中尺度对流云团一次次发生和发展,在武汉上空产生一次次短历时暴雨的主要成因.诊断分析还显示四川盆地至湖北东部有湿舌生成且稳定维持,武汉位于湿舌的东端;发生短历时暴雨时武汉上空比湿会突然增加;低涡消失或南压,925和500 hPa比湿显著降低;湖北东北部至安徽一带有对流有效位能高值中心,这一高值中心(中心值2 700 J/kg以上)在低层对应着暖切变东部,武汉位于对流有效位能高值中心向西南方向伸展的梯度大值区.  相似文献   

9.
近52年湘西自治州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9—2010年湘西自治州8县(市)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对近52年该州暴雨的年代际、月际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揭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暴雨期长,暴雨的平均初日是4月11日,平均终日是9月27日;暴雨年际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分别出现3次峰值,80年代及2000年后变化较为平缓;暴雨最多的是1996年的62站次,最少的是1961年的7站次;2—11月均有暴雨发生,4月暴雨开始明显增多,主要集中于5—8月,其中以6月最多,7月次之,其他月份依次下降;暴雨具有明显的双峰态特点,按旬统计也大致可分5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2个峰值,2个时段分别占全年暴雨和区域暴雨总数的39.9%和44.3%。暴雨中心和大暴雨中心基本保持一致,出现频次由东部向西南部递减,永顺、古丈、泸溪县是暴雨中心,凤凰暴雨出现频次是州内最少的。影响湘西自治州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高空槽、冷锋和西南涡。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线性趋势法、降水距平百分率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基于1967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对秦岭地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岭暴雨季节性变化显著,主要集中在69月份,且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是暴雨多发期;该区暴雨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具有7年和20年左右的准周期;近年来该区暴雨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线性趋势法、降水距平百分率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基于1967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对秦岭地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岭暴雨季节性变化显著,主要集中在69月份,且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是暴雨多发期;该区暴雨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具有7年和20年左右的准周期;近年来该区暴雨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71-2010年40年的降水资料,对呼伦贝尔市16个测站暴雨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东侧暴雨日明显多于西侧,且大暴雨日仅出现在岭东的测站(不包括区域自动站),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暴雨集中出现在6-8月,7月份为峰值,大兴安岭东侧在5月和9月也有暴雨出现;年代际变化呈波浪形特点,基本上是呈少-多-多-更少的变化规律;年暴雨日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呼伦贝尔市产生暴雨主要有三种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3.
姚延锋  朱恩超  刘扬  李悦  谢蕊 《农学学报》2014,4(12):99-103
利用1951~2010年天水市7个测站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分析了近60a来该地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地区暴雨时间分布特征是: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为暴雨的高发期,7月和8月是暴雨发生频次较高的月份,分别占总次数的52.6%和29.8%;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东部多于西部,清水、张家川等关山地区暴雨发生频次高,暴雨发生的次数与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影响天水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勉县暴雨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勉县主导粮食作物水稻的水稻发育状况研究分析,得出了暴雨天全过程对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加强对暴雨天气对水稻产生的危害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黎成超  荣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8,(5):166-168,226
分析了1986—2016年云南省暴雨日和2009—2016年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云南省暴雨日数呈现出由北向南减少的趋势,大值区集中在滇南地区;云南省短时强降水的极值分布大体上有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增大的趋势,其中,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东的局部地区;云南省年暴雨日数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增幅不显著;短时强降水次数呈现波动中显著减少的趋势。云南省暴雨和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在云南的雨季(5—10月),其中7月出现暴雨的日数最多,而8月出现短时强降水次数最多;短时强降水出现时段呈现出了2个波峰状,其中18:00出现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敏  梁智  徐万里  周勃  丁峰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5):1076-1081
采用土壤调查、分析测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典型绿洲棉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北疆大部分土壤养分状况好于南疆,尤其是有效钾,北疆比南疆高1倍左右;南、北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大部分处于中低水平,北疆有效钾大部分处于高水平,南疆有效钾大部分处于低水平;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化学指标与地理经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些指标与地理经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先增加,然后开始趋于稳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土壤钾素状况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3-2013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建平县暴雨的年际变化特征。对该地区产生暴雨的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了影响该地区产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天气形势,并根据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从中选取预报因子和预报指标,再结合建平当地特殊地形综合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形成建平气候特点的暴雨预报,为提高当地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德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66-9068
利用漳州市1971~2000年30年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对漳州市暴雨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月时间分布呈现年头年尾少、年中多趋势,6~8月为暴雨高峰期;年平均暴雨日数和汛期3~10月暴雨日数地理分布呈现西南偏多、南北偏少特征;冬季暴雨日数分布呈现由南自北逐渐减少特征;暴雨落区与漳州地形特征紧密相关;暴雨主要在南支槽、西南急流、热带气旋影响的天气条件下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新疆地区1966—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的数据资料,分析了新疆50年的平均日最高温的多年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新疆平均日最高温的多年变化是不断升高的,变化趋势率为0.307℃/10年,较全国最高气温升高趋势变化率为0.1℃/10年大许多;新疆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周期变化主要有29年左右的主周期,并于1990年前后发生突变;新疆地区50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由南向北,呈现高—低—高—低的态势,这是由新疆实际地形所致;日最高气温年极大值50年平均的高温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大部分地区和北疆中部沙漠地区;50年内日最高气温≥35℃和≥40℃的天数最多的地方都集中在吐鲁番地区,可见吐鲁番地区和南疆东部沙漠地区是中国最热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