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义为能够持续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土地生产力和景观环境需要的土地利用,这里所指的利用是广义上的利用,包括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分配和再分配。可持续利用的土地与不可持续利用的土地相比,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土地利用上的延续性;二是土地功能上的增长性;三是土地利用时序上的持久性。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就是在保证土地资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是农业的主要依赖资源,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果土地资源不能持续利用,农业的持续发展也无从谈起。1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由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本质为土地功能的正常发挥与改善,因而,一切影响土地功能正常发挥或者改善的因素,都是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土地是自然形成的自然资源,又是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反映。因此,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关系都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自然因素1.1.1土地资源的区位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等与土地位置有…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严重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不仅可促进澧县各项用地的利用效益的提高,优化配置区域土地资源,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带来了经济效益,为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农业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区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保证农业、牧业、林业及其他相关业态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自然资源的组成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在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进行控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让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本文主要对区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并不富足,加之沙漠、戈壁、丘陵等利用困难或无法利用的土地,可利用土地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利用土地方面要更加谨慎,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做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对于土地要有一个长远规划,杜绝盲目、随意使用土地资源,更要加大对土地市场的违法、违规使用的处罚力度,要着眼于现代和未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解决土地供需矛盾,构建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是协调粮食核心区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在深入分析河南省土地资源特点及问题基础上,根据优化、集约、改善、统筹等土地利用原则,分类构建了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并提出了相应保障措施。研究表明,控制新增、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资源安全保障的基础,清理闲置、提高存量利用率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核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研究为粮食核心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的分析,可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本文通过对兴义市2005 ~ 2011年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情况及各地类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以摸清兴义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集约用地水平.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初步提出合理地利用兴义市土地资源的建议,以期为同类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瑞娜  谢世友  赵昆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84-18785,18789
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然后总结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一般思路,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二是存在问题分析,三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接着介绍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最后提出对于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皓 《乡村科技》2022,(6):138-14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合理利用县域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在全面总结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当前兰考县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土地利用粗放、用地分类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针对此从用地规划、分类衔接、统筹管理、提高效率4个方面提出土地优化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刚 《河北农业》2022,(8):48-50
土地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无法再生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而且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伴随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中,地籍测绘技术也已经深入到土地资源管理当中,只有重视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才能够促进土地资源被合理地利用,本文将针对地籍测绘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和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兵团土地资源是兵团几代人经过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创造的基业,是团场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广大职工群众赖以生存的源泉,没有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资源保障,没有对团场土地的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集约利用、合理流转,团场的基本经营制度就无法确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土地整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整理的作用与功能和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13个参评地级市为样本,参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构建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来综合分析参评城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水平。结合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并分析各参评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和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湖南省东北高西南低,且北部地区整体优于南部地区;评价单元的地理区位、经济水平、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导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各参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制约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评价结果,应强化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来实现各区域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该文以内黄县域为研究区,通过“三化协调”背景下对县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析内黄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状况,剖析当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化协调”背景下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参数法双产出模型,在对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山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耕地利用模式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鲁西北和鲁西南作为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趋于集约利用,而鲁东等沿海或发达地区耕地资源则呈粗放型利用。研究所体现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同时,实现直补制度的创新,切实激励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提高技术效率,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约利用日趋稀缺的耕地资源,从而确保十二五期间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农收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娟  江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216-21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仅是城市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还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为例,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选取了16个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分为3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在上述的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2009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分析计算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度平均水平为0.1417,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各县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县市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为0.14,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聚特征;耕地利用集约度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主要地级市(包括加格达奇区)及其周边县市,三江平原以及松嫩平原的南部和东部;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主要受区位条件、自然特征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6—2008年全国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我国制定建设用地的调整方向和利用目标提供决策依据。从建设用地利用结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省级尺度为评价单元,从不同评价指标出发,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我国建设用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和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利用效率存在下降趋势,同时各省份评价单项指标的集约利用幅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我国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总体趋势为东南沿海区高于西北内陆区,经济发达区高于经济落后区;针对不同省份,未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应根据时空变化规律着力于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1989~2003年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驱动机理,探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并构建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密度、经济非农化程度、城市化率、农民人均收入与城市人均收入比、单位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产值比以及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强度呈现正相关性。恩格尔系数、科技人员比例和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与之呈现负相关性。人口增长、人口城市化、经济非农化,推动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未利用土地逐步投入使用,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强度趋于增大,人口密度增长、人口城市化和经济非农化是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家耕地保护政策有效的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随着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加强,其对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此研究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城市化发展与有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值指标推算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集约度分值法对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76.48%,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集约到高效集约利用的过渡期.内部各要素不协调是制约该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