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鸭巴氏杆菌病也称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色水样稀粪,肝脏上布满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灶。  相似文献   

2.
李祯荣 《农家致富》2010,(15):46-46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霍乱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此病在集约化的鸭场发生较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相似文献   

3.
李祯荣 《当代农业》2010,(15):46-46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霍乱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此病在集约化的鸭场发生较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鸭.最早于1932年报道在美国发现该病,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该病在易感雏鸭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导致鸭发育缓慢,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是引起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菌,它主要侵害2—7周令的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主要特征,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萤光抗体诊断等在国内已有报导。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与染色特性颇似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它在细菌  相似文献   

7.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表现为体温高、头肿、流泪、两脚发软等症状。禽出败又称禽霍乱或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体温升高、腹泻、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如果两种病同时并发,则死亡率更高。2005年12月吴川市塘缀镇专业户林某饲养4批番鸭,有2批发病,报吴川市畜牧局派员诊断,经了解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及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鸭瘟并发感染禽出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病原]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禽型菌株,又称禽巴氏杆菌,菌体呈卵圆形或球杆菌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从病鸭组织、血液和新分离的培养物中的菌体,用姬姆萨氏、瑞氏或美蓝  相似文献   

9.
华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26-226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外界环境变化大时更易诱发。  相似文献   

10.
陈爱珍 《福建农业》2005,(11):30-30
鸭霍乱病又称鸭出败、鸭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传染病。该病在本地区流行有不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为主要流行季节。从发病的年龄来看,各种日龄均可发生,但以1个月龄以上鸭发病率较高。根据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该病。一、发病病因该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禽型菌株,系一种不溶于血的格兰  相似文献   

11.
鸭霍乱又称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症,是鸭常发的一种传染病,死亡率高,可用药物控制死亡,但停药后又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叉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系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鸭群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一些养鸭场,特别是育雏环境卫生较差的鸭场常有发生,其发病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是造成养鸭户和养鸭场鸭群成活率低、成长缓慢、体重碱轻、淘汰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神经症状和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经镜检,细菌培养,荧光抗体检验确诊;以作好鸭舍清洁卫生,保温,接种鸭疫巴氏杆菌为主要预防措施;治疗以抗菌素,沙星类药物为主,配合中药,保护率达40-60%。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鸭疫巴氏杆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安徽省的不同发病鸭场分离到 6株鸭疫巴氏杆菌 ,经常规玻片凝集试验确定这 6株细菌属血清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 ,氯霉素、庆大霉素对这几株细菌高敏 ,土霉素、卡那霉素中敏  相似文献   

15.
一、鸭疫巴氏杆菌病(一)病性与流行特点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各品种和各日龄段的鸭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突然受寒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缺  相似文献   

16.
鸭霍乱也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火鸡等)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时也呈慢性型。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潮湿、拥挤、鸭舍通风不良、营养低下,长途运输及寄生虫病为发病的诱因。直到目前,此病在世界各国仍为主要传染病,国际兽疫局将其列入国际控制的传染病。笔者将2005年5月份在我市某养殖小区发生的一起雏鸭霍乱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特别是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发育迟缓,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ELISA检测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具有快速及特异的优点。鸭免疫禽霍乱疫苗1周后,抗体滴度开始上升,4周后达到高峰。用巴氏杆菌C48-1攻击不同抗体滴度的鸭只,抗体滴度为1:400时,保护率为90%,抗体滴度下降时,攻毒保护率也随即降低。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病,随后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过去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原称新鸭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一种耐药性强的革兰氏阴性菌—里氏杆菌引起的鸭一种急性、接触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