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一场进行着的乡村实验 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40年前,毛泽东下达“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农村;  相似文献   

2.
徐梅 《中国农垦》2006,(8):57-58
1968年底,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于是,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这些知识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来到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场。虽然此后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人生底色上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沧桑烙印。 在这里,我们无意于复述知青们的生活经历,而将重点放在了知青岁月对他们的人生的影响上,因为,过去只是一段经历,我们要着眼的,是现在,是将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屈指算起,我的第一篇“论文”,竟是在插队农村“修地球”的时候写作并发表的。那个地方在淮河以北,平原及丘陵岗地以旱作为主;在毛泽东给李庆霖的复信发表之前,一些边远村落的知识青年(包括本人)竟然经年吃不到大米;老人家的信发表之后,知识青年可以从公社粮管所弄到些大米了,然后又转赠一些给村上的大婶、大嫂,这点大米将是她们“坐月子”时的补品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科委组织并实施的“星火计划”,将大规模地向农村转移、扩散科技成果,多层 次地开发应用“短、平、快”技术,打通迄今尚未完全打通的人才、智力、知识通向农村,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振兴农村间品经济服务的渠道。“星火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尽快地为农村培训一大批掌握了一两门实用的技术和基本的管理技能的知识青年和基层干部,使他们成为实施“星火计划”,带领千百万农民向现代化农村经济过渡的百万大军。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发出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时间,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远离家人,奔赴祖国各地农村,用青春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30多年过去了,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再次发出号召,动员地方有志大中专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创业,一时间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怀着信念与理想,背上行李,来到兵团农场承包土地,开始了新时代“新知青”的梦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甄真的开场白:1968年12月21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由此,拉开了几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时光真如白驹过隙,沧桑变化宛若过眼云烟,往事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渐淡、渐远…… 可是,对当年那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来说,那毕竟是他们曾经亲自经历过的运动,那毕竟是他们浸泡了汗水与泪水的青春,那毕竟是一段无法尘封于历史的蹉跎岁  相似文献   

7.
社会传真     
河北蠡县被认定为“中国山药之乡”谷城县送农村人才出国研修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前不久推出新举措:组织10名农村人才出国培训,研修农业技术;从回乡知识青年和县职业高中的优秀学生中选拔20名,到大专院校培训;组织300名农村种植和养殖能手,到国内知名农业企业以打工形式接受培训;扩大农村四年制职业初中办学的规模;组织一批比较精明的农村初级人才,到县职业中专培训提高。(湖北丰旭升)国家农业部专家评审组在对河北省蠡县麻山药主要种植区、麻山药深加工企业进行严格考察后,正式认定蠡县为“中国山药之乡”。该县今…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所载:“截至1966年,全国国营农场累计接受安置了25.7万城市知识青年,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1961年到1966年相继安置了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浙江、江苏等省(市)知识青年共计12.7万人。”其中上海知青9.7万人,占六省市进疆到兵团总人数的3/4以上。  相似文献   

9.
1968年底,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于是,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在这些知识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来到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场。虽然此后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人生底色上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沧桑烙印。在这里,我们无意于复述知青们的生活经历,而将重点放在了知青岁月对他们的人生的影响上,因为,过去只是一段经历,我们要着眼的,是现在,是将来。  相似文献   

10.
何吉妹,广东省农垦总局侨办原副主任,1968年插队海南省中瑞农场 “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把我带到海南来的,下乡17载让我与农垦事业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何吉妹充满感激地说。  相似文献   

11.
我变了     
我诞生于1978年,那时我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本为“三农”服务、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的科普刊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农牧业实用技术,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是我的宗旨。多年来,我的成长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在新年来临之际,我先给各位读者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同时,我要告诉大家,新年我也将有新气象,那就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新形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应读者要求,今年我要“变一变”了。首先,栏目变了,取消了“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咨询”、“农家生活”等针对性不强的栏目,使栏目…  相似文献   

12.
期(页) 一、综合类期(页)在辽宁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卜 陈永贵同志的报告(摘要)“··“一1(1)在辽宁省农村工作会议上 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同志 的讲话(摘要)·”············“·……2(l)刻苦改造世界观扎根农村搞科研 东沟县长山奋社杭大六队下乡知识青年 农业技术员殷继斌2(9)在“兰结合”大道上阔步前进···……3一4(1)在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技术员 时恩福3一4(5)一九七四年我省几项农业生产技术建议旅大地区一年两熟创高产, 改革耕作制度初步调查总结 .....................…  相似文献   

13.
广阔天地     
《新农业》2017,(8)
<正>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在一份批示中写道:"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先被收进1955年出版的《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后被广泛用于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主题宣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被几代人传颂。本世纪初兴起的大学生村官活动,是新时代的知识青年再次上山下乡。两个"上山下乡"被半个世纪分隔,目的似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叙述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开展农村科学实验运动的情况。本文引用和参阅了大量文革期间农村科学实验运动的文献史料以及笔者本人多次在中国农村进行的人事访谈和实地考察获得的珍贵资料。史料的真实和丰富凸显了本文的特点和学术贡献。这里译载的是论文的后半部分。在"青年经历"的总标题下设了三个小标题,分别是:科学是机会、科学革命和科学浪漫、失败的痛苦,再现了数以百万计的知识青年在农村科学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烦恼的复杂历程。最后是本文的一个重要而且含有深意的结语:青年与科学在1978年转型。  相似文献   

15.
我省广大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了,广大农村干部、老农和知识青年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不少地区进行了病虫害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  相似文献   

16.
作为首批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有着1380平方公里的鄞州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农村社区特色”、“经济发达农村社区特色”、“东部沿海农村社区特色”,正因为“农”字当头,几年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形成了“一大管理系统、二条运作网络,  相似文献   

17.
知青与民工     
何盛龙 《百姓》2006,(2):42-44
知青与民工 遍撒种子似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口号是"插队落户、扎根农村".因此,每一个公社都设有知青办公室,专管上山下乡;相应地,人民公社下的每一个生产队,都有接纳、安置知识青年的任务,有的生产队腾出公房设立知青点,多数生产队则是专门修建了供知青居住的"知青房",由集体统一置备了锅碗瓢盆木桶床铺等生活用具,锄头粪桶簸箕扁担等生产用具.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农村还是个熟人社会,情况复杂,但只要方法得当则会事半功倍。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将农村工作归结为“顺”、“平”、“实”三个字,其中“顺”为基础,“平”为关键,“实”为归宿。在农村实际工作中,这几个字是融合在一起的。为了方便理解,我分开来说。  相似文献   

19.
每个农村都有“根”,这个“根”就是农村的历史文化。浙江省兰溪市,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相结合,力争留住每个农村的“根”。然而,新农村建设中,土生土长的历史文化遗存,常常成为“拦路虎”:不动,“村容整洁”如何达标?动,又怕破坏了文物,成为历史罪人。  相似文献   

20.
在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党委书记冀致明眼里,人人都是“才”。 岳壁乡高林村原是平遥县出了名的后进村,村隋乱、人心散,干群关系一直紧张。2006年6月,冀致明将返乡知识青年赵秀山扶持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在他的培养下,赵秀山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仅2年多的时间,高林村各项工作就跃入了全县先进村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