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我出生在一个蒙古族教师家庭,从小就生活在多民族和谐共居的环境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与各民族的小伙伴和谐相处。我从一名基层乡镇科级干部逐渐成长为一名厅级领导干部,离不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培养教育。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见证了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经济生活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新疆各族人民、情系新疆发展,民生改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见闻     
我在2007年7月初去了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虽然我在内蒙古只呆了短暂的十周,但是我对所看到的、经历过的还是有很多想法和感触。也许有的中国读者会对我的这些想法和感触感兴趣。草原和蒙古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草原》2016,(3)
正今天跟班上蒙古国的女生聊天。除了"你好"和"我爱你",我不会说更多的蒙古语。感觉在内蒙古生活了二十年不会说蒙古语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每次都是咕噜咕噜胡乱讲几句,公交车蒙古语报站名时经常听到的话给外地同学装个样子,但今天不敢班门弄斧。好像很小的时候就会说"赛拜诺(你好)",纯天然无刻意。但年少不都和轻狂更配么,因为默默喜欢过一位蒙古族小伙,所以稀里糊涂地学了一句蒙古语"我爱你"。今天说  相似文献   

4.
蒙古兽医起源初探巴音木仁(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010018)蒙古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劳动人民长期与家畜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祖国医药宝库的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部地区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我国...  相似文献   

5.
陈平 《草原》2009,(12):74-78
在祖国6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作为一个蒙古族业余作家,多日来都在琢磨着想写点什么以表拳拳纪念之意。心潮澎湃,波起涛涌,浪花翻卷,连绵不断。该从何角度落笔为文呢?好不让人着急犯难。恰逢此时,我的两个在外读研的宝贝女儿,一个从成都出发,一个从北京起身,一前一后都回到了我的身边。细心聆听着孩子们对各自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蒙古族牧民在生产中有四季草地的利用标准,有转场中的环保习俗,有畜群结构和家畜数量的控制。生活中有对水体保护、树木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习俗。狩猎活动中有狩猎目的、狩猎时间、狩猎对象和狩猎活动的管理的习俗和禁忌。蒙古族丧葬习俗表现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这一切可概括为蒙古族牧民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以环境为根、生命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7.
蒙古民族在历史上的生产生活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依水草而居,游牧饲养牲畜,食物的主要来源是牲畜的奶和肉.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化,古代蒙古族牧民在饮用牲畜奶的基础上,探索发明了一些简易深加工方法,比如把酸奶里的絮状物体捞出后,晾干后变成固体乳制品,在《蒙古秘史》里有用牲畜奶制造奶干、乌日么等记载.  相似文献   

8.
张黎  张茂林 《草业科学》2010,27(3):62-66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草原的利用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传统的游牧区域。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民族蒙古族牧民,在千百年的草原利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草原的传统生态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传统生态文化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制定的各项草原生态政策。通过比较阿拉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和近年草原生态政策后发现,草原生态政策存在内容涵盖层面少、连续性差、具强制性等缺点。结合比较结果提出了3点建议:1)提高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努力重建生态价值观;2)发挥阿拉善传统法制制度,重新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3)制定生态政策时应采取"由下至上"的方法,以期达到保护草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是蒙古族聚集的地方,现有蒙古族人口500多万,其中相当一部分蒙古族农牧民生产生活在半农半牧区及牧区,饮食文化中以炒米、奶茶、手抓肉、奶酒、奶油、奶豆腐著称。因各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奶食品的加工工艺也有所不同。笔者在科尔沁和察哈尔部落的奶豆腐加工工艺基础上融入现代规模化生产工艺,试图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改善质地,使其在干燥、常温条件下能够贮藏8~12个月不变质,这个食品就是保油酥软奶豆腐。1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430名蒙古族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调查。结果显示,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蒙古族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需要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专题报告,利用宣传栏、广播、网络等手段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营养知识的储备,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正对蒙古族的奶酒早有仰慕。去年仲夏时节,我有幸受邀参加行业会议来到额济纳草原上,尽管此前对蒙古族的饮食习俗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已有所了解,然而,当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的那一刻,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豪爽大气与传统的饮食习俗、浓郁的酒文化特色,依然让我始料未及,被深深地感染。想起那天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眷恋之情油然而生;对于奶酒,它的醇香可口,更令人回味悠长,难以忘怀。那天清晨,驱车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远远望去,尽管离所去的蒙古包仍有一段的距离,但欢快的歌声与浓郁  相似文献   

12.
《草原》2011,(1):61-61
为加强中华多民族文学交流,繁荣少数民族文学,推进蒙古族文学发展,促进蒙古文文学创作及翻译,内蒙古文联、作协会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内蒙古鄂尔多斯东方路桥集团等单位,久经磋商,决定设立"朵日纳文学奖"。一、本奖项其定位为具有权威性和影响性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是奖掖全国蒙古族作家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以及蒙古文文学创作及翻译的专门奖项。  相似文献   

13.
那达慕大会     
正"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蒙古族文献资料,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源自:东胡→鲜卑(乌桓)→室韦(鞑靼)→蒙古。1206年春,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经过多次征战终于完成了蒙古地区诸部的统一大业,建立了"伊克.蒙高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文有胡都木文和托忒文。胡都木蒙古文应用广泛。古代的蒙古族信仰萨满教。13世纪初叶,藏传佛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蒙古上层改信红派喇嘛教,从16世纪后始接受格鲁派喇嘛教,而入主中亚、西亚的蒙古族大部改信伊斯兰教,东欧的蒙古族改信东正教。但从事牧业的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教。历史上蒙古族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为副。寺院教育培养出了不少精通藏文和医术的知识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教育应运而生。从蒙古包小学建立和蒙汉"双语"教学体系日渐完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的建成,1997年"普九"通过验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蒙古族从小就通过格言、谚语来进行家庭道德、社会公德、人际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6日,早春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沉睡的泰康草原。本刊记者在大庆及杜蒙畜牧兽医局同仁的陪同下,驱车来到蒙高力公司,对杜尔伯特蒙古族  相似文献   

16.
奶酒一直是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佳饮 ,内蒙古大学的化学家王巴特教授经过八年的潜心研究 ,发明了不用进行蒸馏勾兑便可以生产奶酒的方法 ,在奶酒中保留了鲜奶中所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据介绍 ,传统的蒙古奶酒有着近千年的酿制历史 ,在豪爽善饮的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 ,传统的奶酒在工艺上大多采用高温蒸馏的办法 ,难以使奶的营养成分全部保持。据介绍 ,只用低温发酵的办法对鲜奶直接进行酿制 ,在工艺上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奈曼旗应用王教授的这种工艺 ,生产出了新型奶酒 ,现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7.
《草原》2012,(2):32-32
正"朵日纳文学奖"是为了加强中华多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繁荣少数民族文学,推进蒙古族文学发展,促进蒙古文文学创作及翻译,由内蒙古文联、作协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主办,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方控股集团  相似文献   

18.
萨茹拉集     
许淇 《草原》2014,(6):47-57
诞辰萨茹拉(一位蒙古族女孩子的名字),你是在草原上降生的;你的阿爸和阿妈,也是在草原上降生的;你的阿爸阿妈的阿爸阿妈,也就是说,你的祖辈,都生活在这片内蒙古大草原上。所以大草原是你的额吉——阿妈。大草原养育了养育你的养育者。  相似文献   

19.
2009年7~8月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60位蒙古族牧民进行了有关冷蒿民族植物学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牧民对冷蒿的认识深,评价高。认为冷蒿为最好的饲用植物,除其优良的饲用价值外,冷蒿还具备其它作用,它是蒙药、中药药用植物,在民间常用作蛆虫疗伤的兽药和梵薰房屋净化空气、驱蚊蝇的妙方,冷蒿在蒙古族牧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草原上,生活着2万多名蒙古族牧民,而达来诺日镇塔拉图嘎查青年牧民昭日格图无异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他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坚持科学养畜不松劲,从一个五口之家的特困户,到拥有固定资产40多万元、存款10多万元的小康户,成为克什克腾旗草原上科技致富的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