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落叶松皆伐迹地更新红松林龄25a林分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保存率为45%,红松纯林已演化成红松——胡桃楸混交林;坡位对树高影响显著,坡中位、坡下位红松、胡桃楸的树高生长量分别大于坡上位红松、胡桃楸的树高生长量,坡位对胸径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树体管理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生长及结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落叶松种子园母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截顶、修剪对长白落叶松树体生长和球果产量的影响,旨在提出长白落叶松种子园树体管理技术,从而促进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增产。结果表明:修剪使长白落叶松母树平均树高由5.93m增长到7.52m,5年生长量仅为1.59m;修剪母树冠幅比对照母树冠幅生长量高1.60m,生长率高21.28个百分点,修剪母树平均冠幅是对照母树平均冠幅的1.31倍;修剪母树平均单株结实量为1.71kg,最大结实量可达4.99kg,分别为对照母树平均单株结实量的1.34、5.74倍;修剪母树球果平均采收效率是对照母树球果平均采收效率的1.7倍。长白落叶松母树修剪以中度和重度修剪为宜,截顶保留轮枝数以5~7轮枝为宜。长白落叶松树体管理技可提高母树单株种子产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球果采收效率,提高采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于2012年引进赣石系列油茶品种嫁接苗,进行不同坡向(阴坡、半阳坡、阳坡)、不同坡位(上坡、中坡、下坡)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油茶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保存率无显著差异,结实率达显著差异,以阴坡稍高,半阳坡的生长量次之,阳坡的生长量稍低;不同坡位的油茶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达极显著差异,保存率、结实率无显著差异,以下坡较高,中坡的生长量次之,上坡的生长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Iarix gmellini( Rupr.) 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  相似文献   

5.
华北落叶松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主要造林树种,其在生长过程中要求土壤肥力适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前期苗木的生长,对6a生华北落叶松苗木施复合肥,并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未施肥和施肥后苗木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复合肥后华北落叶松苗木的树高、基径、冠幅分别增长了0.36m、5.97cm和14.6cm,主干枝条的生长也快于未施肥的苗木。这说明施复合肥可以促进华北落叶松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廖灿斌 《花卉》2020,(4):85-86
采用2年生黄花倒水莲裸根苗在毛竹林下进行种植生长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黄花倒水莲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以下坡的生长量最高。其中:下坡的平均成活率、高度、地径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达98.7%、130.2cm、1.54cm。黄花倒水莲的这3项生长指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7.
以小陇山林区主要经营树种日本落叶松及林区常见分布树种锐齿栎为对照,研究黄波椤在小陇山林区生长的适应性状。结果表明,黄波椤树高生长量次于日本落叶松但优于锐齿栎,树高连年生长量40a时3个树种基本持平。黄波椤胸径生长量30a前次于日本落叶松但优于锐齿栎;30a后黄波椤最高,日本落叶松次之,锐齿栎最差;树高连年生长量40a时3个树种基本持平。黄波椤与锐齿栎都在24a时出现最高值0.73cm,日本落叶松在10a时出现最高值为0.75。综合来看,黄波椤整体生长良好,生长量优于锐齿栎,与日本落叶松相当,完全适应小陇山林区栽培。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呈典型的logistic数学模型曲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之间呈指数相关;苗高生长量与生长期间大于10℃的日均温度呈线性相关;而且各个模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速度变化与生长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规格喜树枝为试材,进行嫁接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高、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规格的接穗,嫁接成活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径粗≥0.5cm的2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不同规格的接穗嫁接苗高、径生长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径粗≥0.5cm的1a生枝径粗≥0.5cm的2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从喜树不同规格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高、径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径粗0.5cm的1a生枝不宜作接穗,径粗≥0.5cm的1a生枝和径粗≥0.5cm的2a生枝嫁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以葡萄山椒、朝仓山椒和琉锦山椒为接穗,以1、2、3a生国内花椒实生苗为砧木,以5a生国内花椒进行高接,研究了嫁接时间、砧木年龄、砧木萌芽的去留对嫁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对山椒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显著,4月9日前后嫁接山椒为宜;山椒品种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差异,朝仓山椒的成活率最高,生长量最大,琉锦山椒次之,葡萄山椒最小;砧木年龄对山椒的嫁接成活率影响极显著,1a生国内花椒砧木嫁接的山椒成活率最高。及时去除砧木上的萌芽可显著提高山椒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翻地深度和不同栽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河北省查字龙头山种苗场的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栽植5a后,调查结果表明:深翻15cm可促进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生长,深翻15cm比深翻40cm和对照的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5cm、16cm,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0.12cm、0.23cm;造林密度2.0m×2.0m的比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低4cm、胸径高0.07cm;华北落叶松在一年中的7、8月份生长量最大,深翻15cm和40cm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6.60%和43.71%、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52%和40.65%,造林密度2.0m×2.0m和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23%和40.43%、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4.93%和40.45%。因此,通过适宜深度翻耕与合理的栽植密度造林可提高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为给生产造林提供技术依据,调查了三都尧人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地和都匀杨柳街人工造林地及南酸枣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南酸枣在天然林条件下,68a生树年平均高生长量可达0.43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55cm,材积生长无明显的速生期;在人工林条件下,13a生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可达1.14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1.46cm,7a后开始进入材积速生期,南酸枣在人工造林的集约经营下,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刘晓军 《现代园艺》2023,(6):28-29+32
为探究不同立地条件对红豆杉幼苗生长的影响,以2年生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坡位、坡向、坡度下红豆杉幼苗成活率及年均生长量。结果表明:在坡位为中下坡、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最佳;在坡向为阴坡、半阴坡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明显优于半阳坡及阳坡;随着坡度的增加,红豆杉幼苗生长效果呈抛物线状,在坡度为20°~30°时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最佳。因而,可结合甘肃省小陇山实际情况,选择坡位为中坡、下坡,坡向为阴坡、半阴坡、坡度为20°~30°的区域种植红豆杉幼苗。  相似文献   

14.
结果显示,立地条件对于我国的沙棘和俄罗斯大果沙棘产量影响比较大,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我国沙棘生长棘刺密度、梢生长量以及冠幅相对于某个地区而言,影响不是很大。果用型沙棘,在国外发挥的价值更高。而叶用型沙棘,在我国发挥的实际作用非常高,综合利用效率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洋紫荆中等规格苗木施肥试验表明:肥料种类对洋紫荆苗木胸径净生长有极显著差异,施肥量对胸径净生长量有显著差异,施肥次数对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对冠幅净生长量均有极显著差异;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对树高净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通过施肥,可加快洋紫荆苗木胸径生长速度,提高苗木出圃径级。以每株施用无机复合肥150 g,年施肥3次计算,9个月后每667 m2产值比不施肥增长20.17%,每667 m2每年比不施肥增收3 823.8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6.
集安市于1982年和1991年人工引种繁育栽培班克松和小干松,对其考量发现,班克松的高生长明显优于当地樟子松,小干松优于当地红松。与生长较好的原产地相比,其生长量是相近的,表现速生,并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7.
黄爱旺 《花卉》2016,(4):92-93
通过对柳杉不同造林类型(纯林与混交林)、不同坡位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杉纯林在胸径、树高、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方面明显优于混交林(柳杉×木荷),混交林的成活率优于纯林,造林类型对枝下高、冠幅影响不大。山坡中、下部柳杉林分在胸径、树高、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方面明显优于山坡上部,坡位对枝下高、冠幅、成活率影响不大。研究结果能为闽北山地柳杉成片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溶解有机碳(DOC)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研究人工林生长中有机质层释放DOC的动态,对阐述北方森林碳循环具有基础意义。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管辖范围内选取不同林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测定了有机质层渗透水中DOC浓度,并分析了坡位和不同月份对于有机质层释放DO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人工林,有机质层释放DOC浓度呈增加的趋势,且每个样地仅与5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阶段DOC有显著差异(P<0.05);在6-9月,有机质层渗透水中DOC浓度随月份变化,整体呈降低趋势,并随着人工林生长,有机质层渗透水中DOC浓度最大值转向7月;在不同坡位中,中、下坡位DOC浓度高于上坡位。随着不同阶段的人工林及坡位和季节的变化,有机质层下DOC浓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云杉和华北落叶松造林苗木高度与自然成活率、高生长量关系,总结出云杉和华北落叶松高度与自然成活率之间关系都遵循y=a+b/x模型,与高生长量之间分别遵循y=axb模型和y=a+bx+cx~2模型,适宜的造林苗木高度分别为20~22cm和36~42cm。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年龄(17a、27a和35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年龄阶段间及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和20~30cm)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35a生华北落叶松林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是同土层17a生和27a生林分的1.34倍和1.16倍;碱解氮含量也随林龄增加呈增加趋势;35a生林分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27a生林分;27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35a生林分;土壤pH随林龄增加呈减小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17a生、27a生、35a生;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pH值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20~30cm、10~20cm、0~10cm。研究认为,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