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2年3—6月对北京动物园2只紫胸凤冠鸠进行展区环境丰容试验,包括地面改造、增加活动设施等,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记录并分析丰容前后紫胸凤冠鸠的行为变化及对环境空间的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丰容对紫胸凤冠鸠的日常行为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主要表现为休息行为减少,活动增加;丰容区域利用增多,非丰容区域利用减少。环境丰容有助于减少动物的异常行为、增加行为多样性,提高动物的福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昆明动物园1只单独笼养的黑猩猩进行环境丰容,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不同的丰容物,以期减少其目光呆滞、精神萎靡、呆坐或敲击玻璃、狂躁、自虐等刻板或异常行为,促进其自然行为的表达。通过丰容前后对目标动物的观察,结果显示,丰容对黑猩猩的行为变化有明显影响,其中积极行为和一般行为中的进食行为显著增加,而刻板行为和异常行为显著减少。经与其他动物园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是一致的,因此认为,对笼养黑猩猩进行环境丰容利于动物福利提升;降低动物的攻击性,更加便于动物饲养工作的开展;提高游客观赏效果;开展保护教育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打破简单、僵化的饲养管理模式,使饲养管理工作更有成效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一只单独圈养的红猩猩进行丰容,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不同的丰容物品,以减少动物刻板及异常行为,增加动物的活动量,增加其积极行为发生的几率,促进其正常行为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改善圈养野生动物活动空间生态环境条件,促进其行为多样性表现,并减少异常行为发生,通过应用可供采食、气味影响、蜜源吸引、掩体隐蔽和景观营造5方面功能性的园林植物,调整北京动物园黑猩猩运动场已有现状植物,补充新选择植物。结果表明:在丰容后,园林植物在功能作用发挥上,对圈养黑猩猩行为改善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出现了营巢行为,且探究、采食等学习行为明显增多,园林植物作为环境丰容应用的新素材,可以与设施丰容相契合,充分地提升圈养动物运动场空间利用率和使用质量,以满足圈养野生动物活动环境需求和生活福利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环境丰容对恒河猴行为的影响,对比观察研究了山西阳泉南山公园动物园猴山环境丰容条件和单独笼养的恒河猴行为的变化,发现环境丰容对恒河猴有明显影响,表现在丰容环境条件下恒河猴积极行为增加,消极和异常行为减少,结果表明实施环境丰容有利于恒河猴天性的恢复与展示。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丰容对西宁野生动物园圈养的7只环尾狐猴(Lemur catta)行为的影响,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灵长馆内舍进行丰容试验.通过瞬时扫描法记录环尾狐猴的行为,分析其行为变化.实施丰容后,环尾狐猴活跃行为增加极显著(<0.01),非活跃行为减少极显著(<0.01).7项丰容项目中,儿童滑梯丰容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中国动物园环境丰容工作从引进到发展的历史、科研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环境丰容工作从1993年引进中国以来,发展过程可以分为1993年之前、1993-1995年、1996-2001年、2002-2006年、2007年至今共5个阶段。其中,2002年在北京动物园举办的国内第一次环境丰容研讨会可以认为是环境丰容正式进入到中国的一个标志。目前,对环境丰容的效果评估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对比环境丰容前后动物行为的变化;二是对比环境丰容前后动物对兽舍空间利用率的变化。该文列举了一些丰容科研实例,对目前国内动物园环境丰容工作的科研方法进行总结。虽然中国动物园的环境丰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抓住2015年第十二届环境丰容大会在北京举办的契机,有上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从业者的支持,中国动物园的环境丰容工作前景广阔,中国动物园的动物福利状况必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宁野生动物园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饲养员提出的61项针对灵长动物的丰容方案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西宁野生动物园灵长动物的丰容规律。研究发现,体型小、性格温顺的猴类丰容项目较多,50项丰容项目适用于松鼠猴,48项适用于环尾狐猴,体型大、破坏力强的猴类丰容项目较少,36项丰容项目适用于赤猴,29项适用于猕猴和阿拉伯狒狒;食物丰容数量最多,达到33项,社群丰容数量最少,为0项;新提交的食物丰容和环境丰容数量随时间减少,认知丰容提交数量比较稳定。这表明动物体型、丰容类型、激励机制和开展时间均对丰容项目数量有影响,饲养员积极性维护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城市动物园的动物离开自然生境,生存于人工圈养环境中,因饲养环境单一常出现异常行为、刻板行为、甚至引发健康问题,应引起动物饲养者和管理者的注意。文章综合几个案例,论述环境丰容对动物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剂量苯丙酮酸对C57BL/6J雄性小鼠焦虑抑郁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将24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普通日粮中添加0,0.2%和0.4%的苯丙酮酸饲喂7周。利用旷场试验(Open field test,OFT)、高架十字迷宫试验(High plus maze,EPM)和悬尾试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评价小鼠的焦虑抑郁行为;运用跑步机、抓力试验和网屏试验评价小鼠的运动能力。OFT结果表明,普通日粮添加0.2%或0.4%的苯丙酮酸都能显著延长小鼠中央区域的活动时间和距离,增加小鼠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减少周边区域的活动时间、距离和因应激引起的排便次数(P0.05)。EPM结果表明,苯丙酮酸显著增加小鼠进入开臂区域的次数,延长小鼠在开臂区域的活动时间(P0.05)。TST结果表明,苯丙酮酸显著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延长其活动时间(P0.05)。跑步试验、抓力试验和网屏试验结果表明,0.2%的苯丙酮酸能显著提高小鼠爪握力,增加其运动耐力和爆发力(P0.05)。研究结果提示,日粮添加苯丙酮酸可以有效缓解小鼠的焦虑抑郁行为,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所致;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236 02/m+1.279 54],T0(n)=3.6 n±8.988 8 n1/2,最大样本数为n=234。  相似文献   

12.
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所有事件综合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的卧息等行为型进行了取样记录,比较分析了雌雄个体在非交配季节(8-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行为特征和表达模式的性间差异.结果表明:由于雌麝在非交配季节正处于产后恢复期和哺乳期,其能量耗损和育幼投资相对增加,警戒性增强,其站立凝视及摄食等行为型的发生持续时间相对雄麝较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雄麝为补充麝香分泌期的能量消耗及为繁殖季节作能量储备,相对地展现较多卧息(p〈0.01),而运动较少(p〉0.05).在交配季节,雄麝卧息较少(p〉0.05),而较多地展现冲突行为(p〈0.05),站立凝视、运动和信息标记等行为也表达较多(p〉0.05),雌麝表达较多的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行为收集环境信息和其他个体的性信息(p〉0.05).作为一种性别特征性的气味标记,雄麝全年均有蹭尾行为的表达.研究发现:雌麝在交配季节也有蹭尾行为表达,但表达模式异于雄麝,持续时间也极显著地少于雄麝(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斜纹夜蛾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格局,2010年对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的甘薯田块进行了调查,取得了8组样本资料,运用多种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以及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的卵块为均匀型分布;幼虫呈聚集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田间虫口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虫口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法和Taylord法等对茶毛虫卵的空间分布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茶毛虫卵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可以由环境条件引起,也可以由茶毛虫本身的习性引起.在此基础上得出其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 ·0.063 7(x)-0.21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小车河底栖硅藻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硅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5年6月对贵阳市小车河(阿哈水库到南明河段)10个样点采集的30个水样进行底栖硅藻调查。[结果]鉴定小车河底栖硅藻为2纲6目9科22属131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从硅藻分布的规律来看,小车河底栖硅藻的绝对丰度在各个采样点都存在差异,且以小环藻属为优势种。通过回归分析,小车河硅藻细胞密度与水体总磷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水温无明显线性关系。[结论]调查结果为小车河水环境监测、河流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维护生态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某花卉基地大棚非洲菊不同花期、不同时间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的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回归方程进行了其空间分布图式的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为非洲菊上蓟马优势种,盛花期共数量占蓟马总数的96%,成虫数量随非洲菊开放花朵的增加而增加,到盛花期达最高密度15头/朵,而若虫主要集中在即将凋谢的花朵中,最高密度达36头/朵。5月中旬为蓟马的危害高峰期,且蓟马的总量随温度的增减变化明显。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在非洲菊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习性,而若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利用Iwao回归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为田间调查取样提供了有效方法,并为西花蓟马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环境质量等级划分是土壤环境调查和监测的一项重要目标。不同于总体估计和空间插值,等级划分只需要准确估计污染物浓度与等级划分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由于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具有空间连续性,加密采样时应该将样点布设在等级过渡地带,准确获取等级边界。但是初步调查的样点一般较为稀疏,导致等级估计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反映真实的等级过渡情况,而且具体应用对两类等级划分错误也有不同的控制要求,构成了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及加密采样面临的特殊问题。本文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划分统计推断与加密采样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以等级划分为目的的统计推断方法与加密采样布局优化方法体系,并探讨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我国目前开展的农用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工矿企业土壤污染修复区确定等重大需求提供方法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8.
聚焦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畜牧业环境约束主题,从土地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量化分析畜牧业环境约束水平,明确中国畜牧业环境约束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养殖、需求规模分别同土地、生态环境的匹配程度。采用养分平衡法和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别测算了畜牧业土地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8年,土地环境可载猪当量增长45.21%,土地环境承载力指数下降36.07%,畜牧业土地环境承载状况明显好转;人均畜牧业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提升22.81%和42.96%,生态承载强度呈缓和趋势,但截至2018年,畜牧业生态足迹仍高达承载力的2.46倍,生态赤字为2.08×10~8hm~2;综合两维度来看,中国畜牧业仍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区域间环境约束不平衡现象显著,土地环境约束"南重北轻"、生态环境约束"东重西轻",东南沿海地区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压力最重。研究表明,中国畜牧业环境约束严峻,但正在趋向缓和状态,特别是土地环境约束明显好转,但生态环境约束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生态环境约束总体要重于土地环境约束且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