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土保持》2001,(11):20-21
运城市水土流失面积8491km2,年输入黄河泥沙4110.6万t"十五”期间全市水土流失初步冶理面积每年以1.33万hm2的速度增加,到2000年底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4369km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把水保与水利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山丘区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21世纪前10年拟抓好治理、监督两个重点,推行治理机制、投资体制改革,抓好小流域和"四荒”治理开发  相似文献   

2.
运城市水土流失面积 8491km2 ,年输入黄河泥沙 4110 6万t。“十五”期间全市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每年以 1 33万hm2 的速度增加 ,到 2 0 0 0年底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436 9km2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 ,把水保与水利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山丘区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2 1世纪前 10年拟抓好治理、监督两个重点 ,推行治理机制、投资体制改革 ,抓好小流域和“四荒”治理开发。  相似文献   

3.
留村小流域属平顺县中五井乡,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其治理难度大又于黄丘区。当地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在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中,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运城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流失强度的变化,总结治理经验及成效,提出了运城市水土流失治理要因地制宜,要同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明晰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权,与大户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广水土流失治理新技术、新方法及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树种,加强小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盘县实施的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81 km2,形成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加快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盘县世行水保项目水土流失治理的做法与经验是: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实行群众参与式设计,发挥示范户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布设防治措施;加强管护,巩固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6.
经过50 年的水土流失治理,治理面积达8 万k m 2 ,其中建设“四田”147-7 万h m 2 ,造林506-3 万h m 2 ,种草85万h m 2 。经过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区域产业已经形成,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快,沙区植被覆盖率由50 年代的1-8 % 提高到39-8 % ,治理程度达69-1 % ,人为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入黄泥沙20 年来减少近50 亿t 。  相似文献   

7.
<正>1 进一步加快“长治”工程治理步伐“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以来,到1996年底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8万km~2.在控制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及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领导肯定、群众称赞、社会公认,充分体现出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治理速度还比较缓慢.目前,仅上游首批规划区还有近1/3的县尚未开展治理,全长江流域有水土流失面积50万km~2尚待治理,涉及贫困人口2500余万人,这与治理开发长江、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及《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的要求,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和保障。彭阳县积极探索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采取"生态促经济,经济保生态"的做法,既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河南省渑池县石门沟小流域以水土流失持续治理为主导,以振兴小流域经济为目标,通过传统果品种植加工、石坎梯田修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实施,逐步走上了"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支柱、乡村旅游业为导向"的小康之路,获得了小流域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同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的良好成效,以丰硕的治理成果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豫西土石山区小流域治理的典范,其经验值得类似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石城县水保局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紧抓国家水土保持民生工程建设的发展机遇,把民生工程建设与优化生存环境、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大力实施民生水保工程,为群众创造出一条"水保富民、生态兴县"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1.
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水土流失问题,积极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宁化县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的背景和取得的成效入手,总结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的有效路径,包括: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机统一;激活潜能,让群众在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科研攻关和实践探索,创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1997年6月,姜春云副总理在实地考察了榆林和延安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后,撰写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对此作了重要批示,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陕北召开,既是对我市水保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提出的奋斗目标,延安市项目区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项目建设推向深入.1 增强六个意识,转变思想观念1.1 增强治理水土流失的战略意识要深刻认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项宏伟工程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搞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高度,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延安政治地位、提高延安知名度的角度,从防灾减灾、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角度,重新认识搞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大搞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心和信心.这不仅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而且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  相似文献   

13.
甘肃梯田建设有力推进全省脱贫攻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始终把梯田建设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兴修梯田211.67万hm2。在梯田建设中,甘肃大力弘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充分利用规模化的梯田资源,发展旱作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路子。梯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初步摆脱了长江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困境,显著改善了治理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广大治理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多km2。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是:强化行政推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科学防治,拓宽工作思路;强化项目管理,不断创新机制;强化预防保护,坚持依法行政。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提出了当前应抓好的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事实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充分说明了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农业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可靠保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并防止山区水旱灾害,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继往开来 深化改革 努力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治黄70年来,黄土高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多km2,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减少了入黄泥沙,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积极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预防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得到健全,监督执法实现了常态化,有效遏制了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发生,全社会水土保持法制意识显著提高。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理念、思路和方法,以及监督执法、科学研究、投入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有力推进了黄河水土保持的深入发展。但是,黄河流域(片)的水土保持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水土流失依然是制约黄河治理开发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遵循中央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按照有关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工作,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正> 种草不但能解决“三料”困难、促进畜禽渔业的发展、优化调整农业结构,而且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费省效宏的重要水土保持措施。鲁山县地质地貌复杂,自然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占山丘区面积的89.8%,是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为开发鲁山山区,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促使鲁山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1988年我站参加了由淮委水保处组织的“保土牧草引种推广”协作试验研究,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安排,做到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建设精品小流域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休闲旅游观光相结合、面上治理与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国家投入与大户承包相结合,创出了多种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32km^2。通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正>我省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从8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狠抓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开展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赞扬.我省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地形复杂、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环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6%,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6%.严重的干旱和水土流失,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高效农作物无法种植,直接影响全省农业生产整体效益,严重制约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所以如何搞好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思考和反复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蟠龙河流域位于长江上游川中腹地的遂宁市市中区,流域辖东禅、分水、安居三个镇的57个村,总面积135.02km~2.流域内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和遂宁组紫色砂泥岩的严重风化物,加之地面坡度大,暴雨集中,故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1988年流域林木覆盖率仅为7.13%,水土流失面积达93.72km~2,年土壤流失量达78.45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为8371t/km~2.治理前,流域内人多地少,群众生活贫困.1 流域治理现状1989年,遂宁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抓住“长治”工程的大好机遇,立足于发挥流域农业系统的整体功能,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同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实行坡改梯、植树种草、发展经济林木、修建坡面水系、实施封禁管育和保土耕作相结合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