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F_2代是遗传变异最丰富的世代。在F_2代,许多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已衰退到接近中亲值。这一遗传特性,对于鉴定F_2代组合的优劣增强了可靠性.双亲中值和大值亲本对F_2代遗传变异影响较大,表明亲本性状的量对亲本选择、组合是重要的.性状间遗传力差异较大,形态性状大于经济性状.创造出最佳遗传变异和超亲变异,是获得较好选择效果的关键.熟期不同的亲本杂交,F_2是连续分布.遗传力较高,能出现超亲早熟个体.这一遗传特性,对于大豆早熟高产育种十分有用.  相似文献   

2.
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亲本配成六个组合,对其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基因作用方式和遗传参数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除C_2外,其它五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遗传主要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可用中亲值预测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平均表现。组合C_2除基因的加性效应外,还存在显性效应。多数组合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一般中等偏高且随着世代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组合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以及高蛋白超亲个体的普遍存在,均表明了早期世代选择高蛋白个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以1978年配制的17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早期世代表现与后代选择效果的关系。对F_2、F_3及两代平均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小区产量优势与高世代选择效果的关系选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F_3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外,F_2代全部性状及F_3代的其它性状与高世代选择效果均无显著相关。但分类分析表明:初世代中较劣的组合后代有80%表现不良。F_3代单株粒重较高的组合中有75%的组合后代表现优良。F_2代单株粒重及F_2、F_3代的单株荚数、粒数表现优良的组合中大约有一半的组合后代表现较优。而F_2、F_3代小区产量较高的组合中只有1/4左右的组合后代表现较优。初世代中等产量的组合有30—40%组合后代表现优良。上述结果表明,在早期世代淘汰劣势组合是为可靠的,而选择高产组合的可靠性较小。以不同性状选择的效果又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4.
大豆高蛋白育种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个亲本配制的10个双列杂交组合的F_2、F_3代的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亲本蛋白含量高,一般配合力往往有较高的趋势。亲本、F_2、F_3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亲本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和0.667。高蛋白亲本Sioux的G、C、A最高,它和较高蛋白质含量亲本杂交的组合S、C、A也高。F_2、F_3代蛋白质含量分离的上限、下限及均值受双亲均值的影响大于受某一亲本的影响,F_2代受亲本的影响大于F_3代受到的影响。F_2和F_3代株系间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大于单株蛋白质含量的世代间相关系数。分离上限、下限、均值的F_2—F_3代的单株或株系间的相关系数相近,表明针对分离群体的高蛋白方向的样本的选择,其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六个杂交组合的F_2群体及相应的亲本研究了亲本、组合与F_2表现的关系。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 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单株产量的分析表明,MP与有希望株率正相关;亲本值差异越小超亲越容易。六个组合的单株产量皆呈明显正态分布,组合C_6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显著偏离正态(V_1>0或V_2>3),组合C_1、C_3的百粒重因V_1>0、V_2>3而表现非正态。 将正态检验方法应用于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单株粒数、百粒重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单株产量的遗传要复杂得多,提出和应用了遗传丰度(D.G.V.)的概念。作为短期选出良种的程序,以选D.G.V.小的组合见效快;作为长期从事品种资源创造的程序,选D.G.V.大的组合是有益的。因为D.G.V.小的组合遗传力(h_b~2)高,遗传进度大;D.G.V.大的组合表型方差大,可遗传进度小,选择效果差,但新变异出现机率高。  相似文献   

6.
孟祥勋  胡明祥 《大豆科学》1991,10(3):179-186
利用3个大豆杂交组合研究了F_2或F_3代根据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高、中、低分組选择的选择效果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蛋白质、产量、脂肪及蛋白十脂肪总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及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的效果不同。F_2或F_3分组选择的F_3或F_4组间蛋白质含量有一定重叠,但一般高组蛋白质含量高于中组或低组;(2)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对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3)蛋白+脂肪总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和产量负相关不显著。以选择蛋白+脂肪总量估计的蛋白质含量相关遗传进度与直接选择的遗传进度相似;产量和脂肪的相关遗传进度有正有负但绝对值均很小。综上结果认为,早世代根据蛋白+脂肪总量进行选择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关于大豆杂种后代产量因素的遗传变异及选择效果有过一些报道。为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有必要了解不同产量因素杂交组合后代的遗传变异规律。为此,本文就产量因素差异较大的三个大豆杂交组合的后代产量及产量因素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探讨杂交组合产量因素差异对杂种F_1产量因素优势及其F_2变异和衰退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在F_2中产量因素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效果;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剖析主要产量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与间接作用。为亲本选配,培育高产品种提供初步依据,从而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豆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都是典型数量性状,F_2呈常态分布,F_2与MP几乎相等;F_2变幅受双亲限制,很少出现超亲个体;裂区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在F_2和F_3代正反交均无显著差异。五性状相关值表明产量与脂肪含量的负作用较大,完全粒率与蛋白质含量的负作用较大。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估值较高,表明早世代在组合间和系统间进行选择即可奏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大豆鼓粒期长度(SFP)不同的4个亲本配制8个组合,估测其F_1和F_2的6种SFP值。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SFP分级和同一分级不同组合的SFP杂种优势存在差异,F_1SFP的中亲优势率平均值为97.5%—99.5%。SFP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母体效应存在,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变异,F_2广义遗传力高于产量遗传力,可以作为育种后代选择指标,但在早期世代不宜采用。确定R_3—R_6为SFP时期,应用于高产育种的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10个夏大豆杂交组合的F_2、F_3和F_4代同期播种。结果表明,各组合世代间产量差异不显著。F_2与F_4世代间单株粒重等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标准。各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在F_2代较低,不宜选择,至F_4代有较大提高,可进行选择。采用C.A.Brim的改良系谱法时,应结合早期世代组合鉴定,逐代淘汰不良组合,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于田间以种植感病品种病粒为感染行,并以田间采集的菌孢子进行接种的方法,对1984年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和1988年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与5个回交组合的F_1、F_2、F_3和B_1代抗感病性进行研究。调查分析表明:大豆霜霉病是由单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F_1代抗病性为完全显性,F_2代抗病单株与感病单株按3:1分离F_3代出现抗病系和抗病分离系,两类系的比例为1:2。F_1代与感病亲本回交,回交一代抗病与感病单株分离比例为1:1。F_1代与抗病亲本回交,回交一代表现抗病。  相似文献   

12.
张博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科学》2003,22(3):166-171
以来自6个省市的10个育成品种及其配制杂交的22个F1代为材料,用18个大豆SSR引物对亲本进行检测,探索用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预测F1代杂种优势的可能性,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个育成品种根据SSR数据可聚为两类,提高F1代的分枝数和单株荚数,选择类内的亲本配制组合要好于选择类间的亲本。大多数具有部分相同遗传背景F1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和杂种优势随着亲本组合的不同而改变,与遗传距离关系并不密切。F1总体和少数具有部分相同遗传背景的F1百粒重的超中亲、高亲优势与遗传距离存在2次曲线极显著相关,F1总体分枝数的超中亲优势与亲本间遗传距离存在2次曲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桂茹  杜维广 《大豆科学》1992,11(4):299-307
用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不同的12个亲本配制11个组合,对其后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F_1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优势程度因组合而异。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在F_2代均呈广泛分离,多数组合表现出超亲现象,其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母体效应。F_2、F_3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与中亲值相关显著。F_2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平均为46.19%和37.47%。可将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入高产育种、高光效育种和株型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个东北春大豆与三个山东省夏大豆品种的杂交组合及上述三个杂交组合的F_1代与各自春大豆亲本相杂交的回交组合(或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以比较单交(二系杂交)后代与回交后代的表现,确定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的适宜杂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生育期均较单交二代群体早熟一级,但变异幅度较大。株高与倒伏性亦有同样趋势,说明回交没有减少群体内性状的变异性。F_4代品系的成熟期;结荚习性,株高等性状的调查表明,回交群体稳定品系较单交群体多,而不稳定的品系数大大减少。F_2—F_4代籽粒产量测定表明,以早熟春大豆黑农2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劣于相应的杂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减少25%,F_3与F_4代群体产量减少7%。但以东北中熟春大豆吉林1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优于相应的单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高10—25%,F_3及F_4群体产量高4.8—21.9%。说明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品种会因春大豆亲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早熟春大豆进行杂交时,可直接对单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当利用中熟春大豆品种与山东省夏大豆杂交时,可再用东北春大豆品种回交一次,比只进行一次杂交可获得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13份红麻品种按NCⅡ(NorthCaralina)6×7交配设计组配42个杂种F1代与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红麻杂种一代及亲本材料9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构成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干皮精洗率外,其它8个性状组合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均以单株子皮重、单株纤维重等产量性状较高,其余性状相对较低;南选、ID40、84K114-2等亲本一般配合力较好;84210×南选,ID40×917等组合具有高的特殊配合力,表现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6.
在网室内用人工接虫的方法对2个抗虫×抗虫,和7个抗虫×感虫大豆杂交组合的F_2群体,及抗虫和感虫亲本,进行了抗性鉴定。根据抗、感亲本的虫食粒率和受害荚率,将F_2代植株的抗虫性分为5级。结果表明,F_2代的抗虫性呈非对称分布,分布高峰的位置因组合而异,且不具有数量性状特有的中心对称分布特征。2个抗×抗组合的F_2代,均分离出一定比例的感虫或高感个体,暗示父母本可能分别带有不同的抗虫基因。同一抗虫亲本与不同的农艺亲本杂交后,F_2代的抗虫性分离比例有较大的差异。抗×抗和抗×感组合的F_2代,都可以分离出较大比例的抗虫单株,超亲现象很普遍,因此,在适宜的接种强度下,抗食心虫性的选择,可能比选择其它数量性状更易奏效。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8个杂交组合F_1、F_2、F_3和B_1代的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大豆对灰斑病抗病性的遗传。结果表明:F_1代抗灰斑病为完全显性;F_2代抗病与感病按3:1比例分离;F_2代抗病单株后代(F_3代)即出现一定比例的抗病系。抗病性分离系与抗病系分离比例为2:1。F_1代以抗病亲本回交所产生的B_1代,均表现抗病;以感病亲本回交的B_1代,抗病与感病的分离比例为1:1。因此,大豆对灰斑病抗病性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  相似文献   

18.
探索了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BC3F2代大豆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旨在为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及制定有效育种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分别以红丰11和早熟18大豆品种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东农47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3次、自交2次,得到2个回交群体,并对其后代群体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等分析。结果表明:2个回交群体间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差异显著,且同一组合后代群体内表现一致性较好。相关分析表明BC3F2代蛋白质、油分含量与供体及受体亲本均呈不显著正相关;BC3F2后代家系的蛋白质、油分含量与双亲差值呈不显著负相关,与中亲值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用双亲中亲值来预测杂交组合BC3F2代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均值更加准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和株高可以作为间接选育大豆高蛋白质和高脂肪品系的间接依据;在大豆高油或高蛋白育种中,亲本宜采用双亲差异大且中亲值较高的来配置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以7个亲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除一个组合外,其余组合F_2油分含量均呈正态分市,加性效应明显.F_2油分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44,预期遗传进度平均为0.67.大多数组合的F_2油分含量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同遗传背景大豆杂交F2代脂肪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盛有  宋书宏 《大豆科学》2011,30(6):916-920
选用11个脂肪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配置6个杂交组合,对遗传背景不同的大豆杂交组合F2代脂肪含量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并对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双亲脂肪含量高,其F2代脂肪平均值高,F2代脂肪含量与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F2代脂肪含量存在广泛的变异,遗传变异的大小与杂交组合的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