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磷耦合效应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ogland全磷和缺磷处理进行了室内砂培桶栽试验,研究了玉米5叶期前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水分消耗、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磷耦合效应取决于水分的供应方式,以干湿交替施磷效果最佳,其次为干旱施磷,再次为湿润施磷处理。干湿交替施磷能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作物气孔导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调节整株水平下干物质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玉米苗期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持续进行了2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夏玉米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指标影响明显,夏玉米高有机肥、高氮肥配施处理灌浆期平均株高、开花期茎粗、单株叶面积最高。  相似文献   

3.
起垄栽培对夏玉米生态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起垄栽培对夏玉米生态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垄作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耕层的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温度,协调了土壤三相比,垄面55cm以内土壤容重减少12.5%,孔隙度增大17.8%,田间小气候改善,风速变大,基部CO2的含量升高了6.6%,促进了根系的发育,干物质积累增多,叶面积指数增大,后期表现出较好的保绿性,茎鞘和叶片干重提高,输出减少,子粒灌浆速率增大,千粒重增加26.7g,单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以临奥1号、湘农玉27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T1(5月8日)、T2(5月16日)、T3(5月24日)、T4(6月4日)、T5(6月14日),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湘农玉27号、郑单958和临奥1号全生育期分别缩短5、5、4d;从吐丝期至成熟期,早播处理(T1、T2)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T3、T4、T5)的,各品种均以T1处理的最大;至成熟期,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4576.2、25087.7、26367kg/hm~2;3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最大,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3个品种T3、T4、T5处理的倒伏倒折率均高于T1、T2处理的,倒伏倒折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空秆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也较小,空秆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临奥1号、郑单958、湘农玉27号;3个品种的产量均以T1处理的最高,播期推迟,3个品种的产量均下降,且播种日期越晚,产量降低幅度越大;在本试验区域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玉米。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倒伏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夏玉米倒伏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表明,倒伏对夏玉米秃尖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对玉米果穗长、果穗粗和产量的影响较明显;不同时期倒伏,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且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以抽雄期倒伏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上要采取适时培土和及早排除积水等措施,减少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河南省濮阳市2011年的气象条件对各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玉米生产中应加大水利设施投入、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加强玉米后期管理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总体优于对照。在2个小麦品种秸秆中,以小偃216秸秆对夏玉米诸性状的表现较好;在3种秸秆还田量中,以7 500kg/hm2秸秆还田量较为适宜;3种秸秆还田方式中,则以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在此组合下,夏玉米幼苗和植株生长健壮,成熟期产量最高。【结论】对夏玉米进行秸秆覆盖时,以冬小麦秸秆覆盖量为7 500kg/hm2的带状覆盖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于2008年6月~10月在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育进程没有影响,在夏玉米整个生长生育期中,苗期撒施控施肥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分次施肥高于1次施肥;而苗期1次撒施和拔节期1次撒施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给河北省有限光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夏玉米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郑单958’、‘农大108’、‘DH-3719’3个不同生育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植株形态指标、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提早播种,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株高、穗位高降低,茎秆变粗。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明显,播期每提前1 d,灌浆时间延长0.74 d,千粒重增加10%~14.8%,产量增加9%~13.9%。在河北省光热资源条件下,夏玉米播期不应晚于6月15日,灌浆时间应保证在50 d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氮肥分期施用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在相同施氮量下,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总量一定条件下,密植型玉米郑单958以氮肥作底肥和拔节期追施分期施用效果最佳,而稀植型玉米郑单21则以氮肥作基肥一次施用的效果最佳,说明不同玉米品种对氮肥需求在不同生育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玉米苗期调亏控水与磷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磷条件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磷都有利于玉米株高、叶面积和总生物量的增加 ,磷的作用更明显 ;苗期玉米调亏控水结合施磷有利于玉米苗期建立较大的根 /冠、培育壮苗、提高水分生产率 ;水、磷对氮、磷、钾养分向地上部运输都有促进作用 ,调亏控水条件下 ,施磷处理氮、磷、钾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大于不施磷处理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下磷对玉米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实验,以PEG进行水分胁迫(-0.5MPa),测定了有磷和缺磷情况下玉米苗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原叶绿素酸酯随不同胁迫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时磷能使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降解减慢,表现为Chla/b值增大及Chlt/Caro值随胁迫周期延长而呈V.型曲线变化。干旱缺磷能造成原叶绿素酸酯相对积累,是导致Chla下降的重要因素。水分胁迫下叶绿素a,b和Caro及Pchl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交替变换水处理能减缓光合色素的分解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刘景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6-17437
为增进玉米对干旱响应与适应的了解并制定应对策略,利用锦州市农业生态站大型活动遮雨棚及池栽,在全生育期控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因受旱轻重、持续时间以及生育进程的不同而不同,受旱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拔节期前,玉米株高和生物产量受有限供水或轻度干旱影响较小,但从拔节期后,至抽雄和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株高和产量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进而引起果穗性状恶化,穗粒数和百粒重减小,最终导致经济产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种种植形式下2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种植形式对玉米产量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大。采用沟播沟灌方式,可以用较少灌水量取得与常规畦灌同样的产量,说明沟播沟灌是一种有效的节水途径。综合考虑产量和节水因素,认为采用60 cm等行距种植效果较好,采用50~70 cm大小行沟播沟灌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作物对局部灌溉的响应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能否采用局部灌溉还需考虑局部灌溉前的土壤水分状况。研究水分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下玉米生长、水分吸收的动态变化以及补偿效应的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调控营养液的渗透势模拟水分亏缺,采用分根技术,通过水培试验模拟前期水分亏缺后局部根区恢复供水,设置3个水分亏缺程度(-0.2、-0.4、-0.6 MPa)和1个对照(无PEG),于处理后0、0.25、0.5、1、3、5、7、9 d连续动态监测各根区根系的生长和导水率状况,玉米干物质累积以及叶水势。并在此基础上,于处理后0、1、5、9 d连续动态测定对照和-0.2 MPa两个处理各根区根系解剖结构特征。【结果】水分亏缺6 d后局部恢复供水,恢复供水区根干重和导水率平均增长速率显著大于持续胁迫区(P0.05);-0.2 MPa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下,0—0.25 d时,恢复供水区根干重平均增长速率较对照明显增大(P0.05),且持续到局部恢复供水后5 d,表现出根系生长的补偿效应;-0.4和-0.6 MPa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处理分别于0.25—0.5 d和0.5—1 d时恢复供水区根干重平均增长速率较对照明显增大(P0.05),产生根系生长的补偿效应,可见,根系生长的补偿效应发生随水分亏缺程度增大而延迟;-0.2 MPa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5 d时,恢复供水区根系导水率平均增加速率恢复到对照水平,产生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继续增大亏缺程度或延长恢复供水时间,补偿效应均消失,说明局部恢复供水有效刺激恢复供水区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临界水分亏缺程度为≥-0.2 MPa。此外,-0.2 MPa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5 d,恢复供水区根系直径与导管直径显著小于1 d(P0.05),但仍维持或超过对照水平,皮层厚度占根系直径的比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9 d时,根系直径与导管直径明显减小(P0.05),较对照减小19%,皮层厚度占根系直径的比例仍显著大于对照(P0.05),与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产生与消失同步,从根系解剖结构特征方面揭示了恢复供水区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生理机制。【结论】局部恢复供水可有效刺激恢复供水区根系生长和吸水的补偿效应,但与局部恢复供水前水分亏缺程度和局部恢复供水时间有关,恢复供水区根系解剖结构的变化是补偿效应产生或消失的一个生理机制。该研究可为更好的发挥局部灌溉在农业节水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形态指标、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灌水次数的减少而降低;拔节期不灌水明显抑制株高和叶面积的增长.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有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而降低的趋势;灌4水的产量最高,在苗期和灌浆期灌水(2水)的处理产量最低,较灌4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设玉米整株秸秆覆盖免耕(T)和传统大田生产(CK)2个处理,比较研究了土壤水热状况、出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整个生育期T处理比CK高2.31%~8.16%,差异显著;土壤温度,出苗期T处理比CK低1.1~1.8℃,差异显著,4叶期后无明显差异;T处理出苗期延长,出苗率较CK高5.7%;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大喇叭口期之前,T处理低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明显大于CK;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育前期T处理与CK值相近,生育后期T处理高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的单株叶面积高于CK13.2%;2009年T处理和CK的产量为10660.5kg·hm-2和8523.0kg·hm-2,2010年T处理和CK的产量为12140.20kg·hm-2和9937.39kg·hm-2,T处理分别比CK高25.1%和22.17%。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免耕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条件下的玉米株高和地上干物质只有在苗期表现差异显著,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盖较传统耕作玉米叶面积指数下降得慢,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免耕覆盖的玉米比传统耕作条件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因此免耕覆盖栽培措施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采用试验测桶研究了黔中地区玉米产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32 kg/m3,产量和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式y=-0.000 3x2+3.794x-2 792.7,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0.000 6x2+7.215 4x-13 286;水分亏缺的敏感指数以抽穗-灌浆期最高,为0.178,其次是拔节-抽穗期,为0.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