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棉盲蝽在大丰市连年重发。为全面指导防治工作,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对苏北沿海地区棉盲蝽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棉田盲蝽发生程度加重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大丰市2000年以来棉盲蝽发生程度加重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大丰市棉盲蝽重发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地棉花重大的致灾害虫棉盲蝽进行了历时17年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主要包括11个专题:(1)明确了盐城农区棉盲蝽40多年的演变过程,(2)明确了棉盲蝽新近的暴发机制,(3)明确了多种因子对棉盲蝽种群形成与发展的干扰作用,(4)明确了盐城农区棉盲蝽的生物生态学特性,(5)明确了近年两种棉盲蝽优势种群比例变化的原因,(6)明确了棉盲蝽对不同长势Bt棉幼铃的危害特点,(7)明确了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与保护利用措施,(8)研制了Bt棉田棉盲蝽防治指标,优化了棉盲蝽防治对策,(9)明确了两种棉盲蝽的转移规律与虫源性质,(10)改进并提高了棉盲蝽测报预警的准确率,(11)在两种棉盲蝽的多食性特点研究方面:一是明确了棉盲蝽在当地的寄主范围、生态区划及发育和产卵趋性,二是明确了两种棉盲蝽寄主适合度及其表达的影响因素,三是明确了两种棉盲蝽的区域性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对棉盲蝽的科学高效防治,通过棉田定点调查、普查、棉田周边的杂草网捕等方法,研究了棉花不同发育时期江西转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为害优势种及其迁入、迁出棉田的时间,越冬主要寄主等。结果显示:绿盲蝽为棉花苗床期至蕾期的发生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蕾期至花铃期及吐絮期至收花结束以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多峰多谷型曲线动态发生;花铃期,中黑盲蝽(含苜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棉大田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发生;棉盲蝽混合种群在棉花大田呈一大一小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9月份吐絮期,同时伴有烟盲蝽、赣棉淡盲蝽发生;此时中黑盲蝽、绿盲蝽陆续迁出棉田。棉田周边杂草上除发生上述6种棉盲蝽外,还有异须单突盲蝽、黑肩绿盲蝽、赤须盲蝽发生,其中赣棉淡盲蝽杂草上发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赵震杰 《河南农业》2009,(11):21-21
一、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一)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为害棉花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阳市范围内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  相似文献   

7.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棉盲蝽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发生绿盲蝽、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3种棉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要发生种,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种群为1.54∶1,绿盲蝽为优势种,但具体在各棉苗床上这些盲蝽虫口发生优势差别与附近杂草群落种类有关。棉盲蝽在苗床上虫口增长与附近杂草花期消退、除草剂使用、棉苗移栽晚苗龄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分析了棉田棉盲蝽象的为害特点,对棉盲蝽象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对近几年影响棉盲蝽象发生的周围环境详细地研究,分析出了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棉盲蝽象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湖县抗虫棉棉盲蝽灾变规律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抗虫棉时代棉盲蝽在建湖县的灾变规律,对棉盲蝽综合治理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棉盲蝽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一)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为害棉花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阳市范围内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  相似文献   

11.
棉盲蝽的寄主种类、转移规律、生态分布与寄主的适合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4~2006年,采用面上普查的方法,初步查明盐城农区绿盲蝽的寄主植物为28科100种,中黑盲蝽为29科105种。通过系统调查结合室内饲养校正,明确了两种棉盲蝽在棉田内,全年有3次迁入高峰和1次迁出高峰。棉盲蝽具有强烈的趋嫩、趋绿和趋花习性,能随着寄主植物开花顺序依次转移,棉盲蝽的成虫期决定着其虫量的再分配。绿盲蝽2、3、4代和中黑盲蝽的2、3代为棉田的主害世代,其余世代则主要分布在棉田外寄主上。依照当地不同生态区的环境特点,研究了两种棉盲蝽在各生态区的寄主范围、生态分布与危害特征。并且根据两种棉盲蝽对寄主植物取食危害的差异,划分了棉盲蝽对多种寄主的适合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棉盲蝽优势种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5~2006年将本地种植的转B t基因抗虫杂交棉主栽品种与常规棉进行同比,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盲蝽象群落的发生与危害、种类与分布比例、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龄期分布与发育进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 t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盲蝽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发生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棉盲蝽优势种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其中中黑盲蝽的种群比例大于绿盲蝽;棉盲蝽在两类棉田的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基本同步,B t棉田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及棉盲蝽混合种群的总虫量高于常规棉田,其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两种棉盲蝽种群的龄期分布在两类棉田基本相近,发育进度在常规棉田略有提前,但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棉盲蝽在转基因抗虫棉药剂防治与不使用药剂防治上的发生差异,及棉田周边杂草上棉盲蝽发生动态,结果:①不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879头,其中:中黑盲蝽274头,绿盲蝽189头,杂毛合垫盲蝽407头,赣棉淡盲蝽9头,虫种比依次为:31∶22∶46∶1,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②常规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588头,其中:中黑盲蝽371头,绿盲蝽104头,杂毛合垫盲蝽94头,烟盲蝽17头,赣棉淡盲蝽2头,虫种比依次为:63∶18∶16∶3∶0.3,中黑盲蝽为优势种。9月22日~11月2日棉田边盲蝽杂草寄主和虫口发生量:赣棉淡盲蝽杂草寄主有18种,虫口发生量779头,排位第一;绿盲蝽杂草寄主14种,虫口发生量180头,排第二位;异须单突盲蝽杂草寄主5种,虫口发生量104头,排第三位;其他几种棉盲蝽杂草寄主少发生量小,以小飞蓬杂草发生棉盲蝽种类最多,达6种。  相似文献   

14.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在我市发生主要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等,棉盲蝽象的主要寄主除棉花外,还为害豆类、蔬菜、玉米、果树和多种杂草。近几年,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抗虫棉田用药次数、用药量少,致使过去在棉花上不是主要害虫的棉盲蝽象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5.
棉花盲蝽象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办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华容县是湖南省产棉花大县,但自2007年以来,棉花盲蝽象上升成了主要害虫.总结了华容县2007-2009年棉盲蝽象危害情况,叙述了棉盲蝽象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与天敌情况,提出棉盲蝽象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枣强县棉盲蝽象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象是棉花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本文针对盲蝽象的发生规律,指出了棉盲蝽象的防治指标及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析棉盲蝽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洪利  陆建高 《中国农资》2002,(1):22-22,24
棉盲蝽是棉田内主要害虫之一。2001年棉盲蝽在静海县为害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本文介绍了棉盲蝽的为害症状,分析了大发生原因,提出了农业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对江苏沿海地区棉盲蝽象发生程度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棉盲椿象的防治提供有力依据,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利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对江苏省滨海县1985~2007年棉盲蝽象发生程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滨海县气候变化引起棉盲蝽象发生程度的变化在棉盲蝽象的不同世代或同一世代的不同生育阶段是不同的,气候条件中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对棉盲蝽象发生程度的影响较其他要素更明显,气候变化总体上是不利于棉盲蝽象发生程度增强的。利用棉盲蝽象发生程度易随气候变化显著增加时段,如:4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8月上旬等进行防治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能够实现减少农药使用量、使棉盲蝽象危害程度最低以及防治措施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的目标。[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江苏沿海地区棉盲椿象的防治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3年棉盲蝽在东至县棉区逐年加重发生,给棉农造成很大损失。介绍了棉盲蝽的种类、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加重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控制棉盲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害虫解毒代谢增强是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为此,本研究建立了Bt棉田重要害虫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成虫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3种解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不能检测到棉盲蝽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棉盲蝽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也不宜选用动力学法进行测定。同时2种棉盲蝽成虫的日龄对解毒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对由不同日龄成虫组成的棉盲蝽田间种群可以直接进行解毒酶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