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夜蛾科的Mythimna和Spodptera两个属的一些种为害水稻和其它杂草。幼虫咬断稻茎,取食稻叶,并咬断稻穗。粘虫在夜间取食,初龄幼虫不易发现。老龄幼虫开始暴食。一夜之间,稻苗的茎叶和穗就被撕得支离破碎。然后,成群幼虫从被毁灭的稻田迁徒到邻近的稻田,因此称之为“行军虫”。 Wilde和Apostol(1983)提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erata)和眉纹夜蛾(Spoctoptera Maurtila)的饲养和温室筛选技术。田间筛选和抗性机制测定的方法尚未见报道。虽然Wilde和Apostol(1983)在秧苗的温室筛选中曾观察到IR品种间的微小差异,但高抗粘虫的抗源尚未鉴定到。  相似文献   

2.
1993年9月19日,笔者在佳木斯地区的桦南县柳毛河乡南柳村的一块纸筒育苗甜菜地里发现了玉米螟危害甜菜。被害株每株有虫1~3头,以植株为单位,田间被害率达30%左右。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取食甜菜靠近根头的叶柄危害,重者叶柄被咬断,呈褐色干枯、坏死,叶片以主脉为界局部枯死或整片叶枯死。  相似文献   

3.
危害人参的昆虫主要是地下害虫,而且多是幼虫,有蝼蛄、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也有少部分地上害虫,如草地螟、八字地老虎。地下害虫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参根受害后呈孔洞或缺刻状,并且易引起病害、降低人参产量和质量。1 人参的虫害种类1.1 金针虫 金针虫是叩头虫类幼虫的总称,又名针丝虫、钢丝虫、姜虫子、金耙齿、黄蚰蜒等,属鞘翅目叩头虫科。其种类很多,在北方地区危害人参的主要为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以细胸金针虫危害甚重。啮食人参种子、主根、芦头和茎基部。 土壤解冻后,金针虫开始活动,危害人参。在低洼和沾土地危害严重。越冬幼虫在4-5月上旬移动到表土层,此时人参的芦头组织柔嫩,容易咬食,因此也是金针虫最甚的时期。随着植株生长,危害逐渐减轻。金针虫将茎或根部咬成缺口,或钻孔进入内部。受害参株由于水分、养分输送受影响,呈现出黄萎状态。有的参株因茎部被咬断而死亡,参根也易因伤口感染或其他病害而腐烂。  相似文献   

4.
金龟子是闽南地区旱地的一种重要害虫,其种类多,食性杂,危害期长,破坏性大.每年对闽南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79-80榨季厦门糖厂的调查报告写到“受害严重的蔗园面积达2400亩”.为摸索其发生规律与防治办法,我于80年进行了调查和防治实验.现将资料整理如下:一、种类和危害闽南地区金龟子种类有10多种,其中以浅棕锡、八字纹、大青锶、大绿丽为优势种.金龟子成虫在龙眼、荔枝花穗上取食,把花穗咬断.造成损失,同时还会取食多种作物的叶子.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则是甘蔗和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它取食甘蔗的根和地下茎,造成甘蔗…  相似文献   

5.
三化螟是以幼虫危害水稻,造成枯心苗和白穗而减产减收.一般在秧田期和分蘖及孕穗至齐穗前侵入危害.我区三化螟一般有4化(其中第4化是不完全代),第1代是在早稻的分蘖期危害;第2代是在中稻的分蘖期和早稻的破口期危害;第3代是在双晚的分蘖期和中稻的破口期危害;第4代是在双晚的破口期危害(有的年份没有第4代).在秧田和分蘖期是咬断心叶基部,使心叶失水纵卷,太阳一晒很快发黄干枯形成枯心苗.这种枯心苗早期叶鞘不枯黄,与二化螟造成的枯心苗不同,叶鞘内没有稀烂虫粪与大螟造成的枯心苗也不同,拔起枯心,断处平齐,不呈撕碎的麻丝状;与蝼蛄危害的枯…  相似文献   

6.
棉田两种瓢虫与叶色草蛉干扰竞争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对叶色草蛉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及七星瓢虫幼虫之间的竞争干扰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内,两种捕食性幼虫之间的竞争和干扰使其捕食量明显下降,而且其竞争和干扰较幼虫同种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干扰更为剧烈,并且出现相互残杀的现象.在幼虫个体大小相当的情况下,草蛉幼虫的竞争力更强,瓢虫幼虫成为草蛉幼虫的猎物.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世界性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寄主范围极广。本文比较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茶树和玉米叶片的生长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茶树叶片的初孵草地贪夜蛾幼虫8 d死亡率高达100%。3龄(9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茶树叶片的幼虫体重增长量显著低于以玉米叶为食的幼虫;取食3 d和6 d后,以茶树叶片为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体重分别是以玉米叶为食的幼虫体重的35.58%和36.67%。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长适合度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主要表现为:(1)8 d后,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存活率比取食茶树叶片的幼虫高出20%;(2)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成功化蛹率为54.17%;(3)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且蛹重、蛹长和蛹宽极显著低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的蛹。尽管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长适合度较低,但是由于茶园中存在草地贪夜蛾嗜食的杂草,初孵幼虫可以杂草为食,3龄以上幼虫可取食茶树叶片并成功化蛹。因此,推测一旦草地贪夜蛾误迁入茶园,在茶园中的嗜食杂草被其食光后,其幼虫很有可能进一步危害茶树。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或室内用茶树鲜叶饲养的情况下,茶尺蠖幼虫期为4~5龄,每年第一、二代均为4龄(幼虫经4龄后化蛹),第三代起出现5龄幼虫。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第三、四、五、六代5龄幼虫的比例分别占幼虫总数的78%、52%、42%和30%。一般,温度高,幼虫历期短,在高温季节,第三、四代各龄幼虫的历期缩短,但由于出现5龄幼虫,整个幼虫历期并没有相应缩短。在茶尺蠖发生期的预测中,幼虫期一般是以4龄而论的,这样,在有5龄幼虫的代别,会出现一定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4、5龄幼虫的子代发生期进行了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以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及其最适寄主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几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在生长发育后期的位移、取食和分布均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后期位移和取食均极显著受到抑制,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其它地方的分布比例均显著高于未被寄生幼虫。在被寄生的1~6 d,被寄生幼虫爬行速度均大于未被寄生的幼虫。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瓜螟绒茧蜂Apanteles taragamae Viereck的田间消长动态和对瓜螟幼虫龄期的选择,及其寄生对瓜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螟绒茧蜂全年均可寄生,其中以温度较低季节(上年10月至翌年3月)寄生率较高,为14.33%~29.73%;温度较高季节(4~9月)寄生率较低,仅为2.26%~8.54%;瓜螟绒茧蜂能寄生瓜螟1~3龄幼虫。当1~3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龄幼虫。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每雌24h内平均可寄生6.33头幼虫,对幼虫平均寄生率为15.83%;被寄生幼虫的历期有延长的趋势,其中4龄被寄生幼虫历期较正常幼虫的历期延长较为明显;瓜螟幼虫被寄生后的取食量极显著少于未被寄生幼虫的取食量。研究结果认为,瓜螟绒茧蜂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寄生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虫粪对其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的影响,采用非选择实验的方法,选用丙酮、甲醇和正己烷3种溶剂对甜菜夜蛾幼虫虫粪中的物质进行提取,然后分别测定3种溶剂幼虫粪便提取物对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和甲醇幼虫粪便提取物对甜菜夜蛾成虫产卵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卵忌避率分别为45.68%和33.21%;而正己烷提取物对成虫产卵的抑制作用不显著。3种溶剂粪便提取物对1龄和4龄幼虫的取食量(面积)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2龄和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其对幼虫的取食抑制率依次为丙酮甲醇正己烷;另外,3种溶剂粪便提取物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可见,甜菜夜蛾幼虫粪便中存在对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对寄主椰心叶甲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椰甲截脉姬小蜂可寄生椰心叶甲各龄幼虫,但偏爱寄生2,3龄幼虫,选择系数分别为0.33825和0.31348,极显著高于1,4,5龄幼虫。寄生各龄椰心叶甲幼虫的姬小蜂在羽化率、每寄主育出蜂数2指标中存在差异,寄生4龄幼虫的处理中,羽化率和每寄主育出蜂数分别为71.03%和40.87头,明显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幼虫,因此4龄椰心叶甲幼虫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生长发育最适合。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幼虫分龄预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的中长期预测,第一代采用有效积温法较好,但预测第二代、第三代以至全年各代幼虫的发生期就不合适。1975年始,用幼虫分龄法对第二代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研究,即:根据田间第一代幼虫的各龄分布情况来预测第二代幼虫发生期,预测期限可达一个月左右。具体做法如下: 一、田间第一代幼虫龄期的确定在第一代卵孵高峰期后半个月,也就是田间调查幼虫发育进度的同时,随机取样采集大量幼虫,立即放入浸虫液中杀死固定,带回室内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用测微尺逐一测量其头宽值。表一是头宽值测定结  相似文献   

14.
苎麻夜蛾是一种暴食性的害虫,以幼虫取食苎麻叶片为害,严重影响苎麻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用两种苎麻种质的叶片喂养苎麻夜蛾幼虫,研究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用栽培种苎麻(圆叶青)喂养时,相同时期内幼虫排泄物重量多,幼虫体重和体长增长快;用野生种苎麻(黔桂)喂养时,幼虫排泄物重量小,幼虫体重和体长增长慢.说明苎麻夜蛾更喜爱在苎麻栽培种上取食.研究表明这两种苎麻种质对苎麻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该研究内容可为苎麻抗虫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相似文献   

16.
用捕虫板诱测斑蝇成虫,根据成虫发生量和发生期预测幼虫发生期。根据蚕豆田间地幼虫虫情指数预测幼虫发生程度和发生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发育阶段椰心叶甲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椰心叶甲的药剂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和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高于高龄幼虫、蛹和卵。幼虫和成虫对啶虫脒的敏感性高于蛹和卵。卵的药剂敏感性最低。低龄幼虫期为最佳防治适期。椰心叶甲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大小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脒。随着幼虫的发育,其体重由小变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的敏感性降低,而幼虫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与体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黑带食蚜蝇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了黑带食蚜蝇各龄幼虫对3~4龄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及整个幼虫阶段的日捕食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带食蚜蝇各龄幼虫对3~4龄茶蚜的捕食功能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其捕食能力随幼虫龄期的变大而增强,1~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8.49头、93.46头和200.00头;随3~4龄茶蚜密度的上升,黑带食蚜蝇各龄幼虫的寻找效应逐渐下降,二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842~0.9960,其中1龄幼虫寻找效应的下降趋势最大,3龄幼虫最小;黑带食蚜蝇幼虫对茶蚜的每日取食量随发育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3龄幼虫总捕食量占整个幼虫总捕食量的73.5%,平均可取食410.9头茶蚜.试验结果可为黑带食蚜蝇应用于茶蚜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饲料混毒法测定鳢肠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鳢肠比例的加大和棉铃虫幼虫取食时间的延长,鳢肠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取食鳢肠比例高的饲料后,棉铃虫蛹质量显著降低,但羽化率和单雌日均产卵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给棉铃虫幼虫饲喂鳢肠明显延长了幼虫和成虫历期,但对蛹历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达耶(1890)提出鳞翅目幼虫各龄期头宽存在一定的生长比值。法富(1937)采集田间棉株蕾、花、铃内红铃虫幼虫测得头宽与各龄期的比例关系,其蕾内各龄幼虫生长比值为1.89,铃内幼虫为2.04。我们(19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