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基地韶关市,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大力推广,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43万亩,占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大半。"水中鱼跳,坝上稻香"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韶关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现已成为该省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一、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有着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经过不断技术创新、品种优化和模式探索,我国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走出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形成一个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  相似文献   

4.
正稻田生态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稻渔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及各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稻田生态种养工作,将其作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之一,真抓实干,加快推进。针对泰州稻田生态种养以"稻-蟹"为主、模式较单一的问题,2015年泰州农科所结合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稻田生态共作技术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陆基玻璃钢设施养鱼+稻渔共作是将“玻璃钢设施养鱼”和“稻渔综合种养”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水产品养殖+水稻种植的综合种养模式。其中,“玻璃钢设施养鱼”是指在稻田边建设玻璃钢材质养鱼设施,将名优鱼高密度集中圈养,实现高产高效养殖;养殖尾水进入稻田进行净化,再通过稻田排水口进入排水沟,消毒、杀菌后用水泵抽入玻璃钢养殖设施,完成循环水生态养殖过程。“稻渔共作”是指稻田中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6.
正一、三江"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一)三江县稻田养殖及其模式发展情况三江县依托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势、产品市场优势、群众基础优势和产业互动优势,提出了大力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使项目实施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2016年,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在全县15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中的定义,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2006年起,安徽开始实施小龙虾进稻田工程,大力发展稻虾轮作和稻虾共作。2016年以来,安徽小龙虾养殖可谓是发展迅猛,全省稻虾综合种养面积成倍速式增长(图1),  相似文献   

8.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的复合生产方式,可有效利用空间资源,使共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形成良性循环。在江苏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日渐成熟并大面积推广,已成为江苏渔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但目前以淡水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为主。海水稻具有抗盐碱、抗倒伏、抗涝等多种优良性状,已成为沿海滩涂的首选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9.
<正>三、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如按照产地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山区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稻渔共作、稻渔连作和稻渔共作-连作模式三种;按照水产动物的种类划分,则有稻-鱼类(鲤、鲫、泥鳅、黄鳝等)、稻-甲壳类(虾、蟹,其中虾又分为青虾、罗氏沼虾、小龙虾等)、稻-两栖类(蛙类,包括青蛙、牛蛙、石蛙等)和稻-爬行类(龟、鳖等);按照共作的生物种类数来划分:二元共作、三元或多元共作等。其中最常见的为稻鱼共作模式。适宜稻田种养的鱼类品种可以很多,一般以杂食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以来,广西柳州市三江县依托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势、产品市场优势、群众基础优势和产业互动优势,提出了大力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使项目实施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2016年,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在全县15个乡(镇)全面铺开,全县稻渔  相似文献   

11.
正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  相似文献   

12.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或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2018年初,姜堰区农委组织相关技术站所,在沈高镇河横村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专题试验,笔者作为技术小组成员参与其中,现将试验示范情况进行小结和探讨,就不同模式推广应用前景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已发展为稻虾、稻蟹、稻渔、稻鳖等17种综合种养模式。为提升基层养殖户的种养水平,传播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技术,实现养殖户"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科学养鱼杂志社承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高级培训会"在湖北荆州成功召开。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将水产养殖8位行业专家所作精彩报告整理如下,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殖小龙虾轮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2021,42(6)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高效的新型农作模式,具有稳粮增效、生态安全等特点,符合当前产业发展导向,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稻田养小龙虾轮作模式是目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水稻种植前的田块闲置时间养殖一茬小龙虾,与共作模式相比,轮作不用开挖环沟,不影响种稻面积和产量,具有投入低、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正>稻渔共作遵循养殖水体自然物质循环规律,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技术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多物种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生态种植、高效养殖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提高渔业综合生产效果,是一种"种养结合"的低风险、低投入、高效益生态养殖模式,可促进养殖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随着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贵州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粮增效、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7.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张馨馨报道)8月8日,由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简称"联盟")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宁夏银川举行。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指出,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农业绿色发展、优质食品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相似文献   

19.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发展可持续的产业模式[1]。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饮食安全的今天,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几年得到了大力的研究及推广,探索和优化了多种综合种养模式[2-3]。在部分省份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各具特色,比如湖  相似文献   

20.
<正>稻渔共作模式是指在一块稻田同时收获水稻和水产品,这种模式可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稻虾共作是稻渔共作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实现“田面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目的[1-2]。目前关于稻虾共作的报道较多[3-5],综合种养技术也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