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口黑鲈国内养殖种群(G)和北方亚种(N)、佛罗里达亚种(F)两个野生种群共2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国内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分类地位和遗传变异。D-loop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3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9.0%。三群体间没有共享单倍型,群体G的5个个体含2种单倍型,群体N的11个个体含9种单倍型,群体F中每个个体均为一种单倍型。对三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养殖群体与北方亚种野生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09,与佛罗里达亚种野生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53,表明国内养殖的大口黑鲈在分类上属于北方亚种,分子系统进化树的进一步分析结果与其一致。群体N、F和G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依次为0.008 2,0.013和0.000 5,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946,1.000和0.400,显示出养殖大口黑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比国外野生群体有明显下降,有必要开展大口黑鲈的遗传改良研究,提高其种质质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北方池塘循环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态养殖模式.在跑道池内养殖大口黑鲈,跑道池与净水池塘连通,池塘净水区域养殖鲢、鳙,种植角果藻,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根据大口黑鲈投放密度、规格、摄食、排便及水质理化指标等情况开启微滤机、增氧机、底排污等设施设备,进行水质调控,当氨氮≥1 mg...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繁成功,同年大口黑鲈从我国台湾省引进广东省,现已作为优质鱼类进行推广,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 salmoides,N)、佛罗里达亚种(M.salmoides floridanus,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0。检测到6对(Jzl48、Jzl68、Jzl84、MiSaTPW76、Msal21、Mdo6和Mdo7)亚种间特异性引物,其中有2对引物(Jzl48和Mdo7)可以用来鉴别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和其杂交子代。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为杂交组合F♀×N♂最高,分别为3.199 7,0.638 9和0.570 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杂交组合N♀×F♂最高(0.848 8)。对亲代与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正反交子代均与北方亚种的遗传分化最小(0.092和0.119 6)。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正交子代N♀×F♂与母本N聚为一支,反交子代F♀×N♂与父本N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  相似文献   

6.
2022年7月天津地区出现一鲈鱼养殖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死亡的情况,死亡率在10%左右。为查明大口黑鲈的死亡原因,对濒死大口黑鲈进行临床解剖、寄生虫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和虹彩病毒检测,最后诊断为锚头蚤和鰤鱼诺卡氏菌混合感染。对鱼体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氟苯尼考拌喂10 d后大口黑鲈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黑鲈属鱼类分布于北美洲温暖地区的淡水中,主要种类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小口黑鲈M.dolomieui、斑点黑鲈M.punctulatus、瓜达卢普黑鲈M.ireculi、南方黑鲈M.notius等。大口黑鲈和小口黑鲈是黑鲈属鱼类中已被大量养殖的种类。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及墨西哥东北部,  相似文献   

8.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大嘴鲈、黑鲈。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是一种纯淡水鱼类,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80年引入我国内地,现已推广到全国许多省市。  相似文献   

9.
余锐  何珊  梁旭方 《淡水渔业》2021,51(2):103-106
本研究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母本,分别以斑鳜(S.Scherzer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翘嘴鳜自交)相比,杂交组的受精率明显偏低,远缘杂交(与花鲈、大口黑鲈)的受精...  相似文献   

10.
曾建刚  线婷  彭建  沈小明 《河北渔业》2022,(3):32-33,36
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套养"中科3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 Ⅲ)模式试验,"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底层杂食性鱼类,可以以大口黑鲈(中上层鱼类)的残饵和粪便为食物,两者互利共生,改善池塘水质,又降低饲料系数和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2次/d、3次/d、4次/d)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成分、肠道消化和肝脏组织结构及脂蛋白酯酶(LPL)和肝脂酶(HL)基因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5.0±0.4)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在池塘工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120 d...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爆发性死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病样中分离培养1株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毒株,采用甲醛灭活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制备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产蛋鸡,收集高免蛋,制备MSRV卵黄抗体,测定其效价、中和效果及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内凝集素基因(intelectin)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利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卵巢细胞株CO细胞分离培养大口黑鲈鱼弹状病毒,并用于佐剂灭活疫苗的制备;MSRV佐剂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成功获得MRSV的卵黄抗体,效价为1∶256,稀释度为1∶64时的中和病毒的作用最为明显,中和作用率达38.29%以上,病毒核酸拷贝数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上调细胞内凝集素的表达。研究表明,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具有明显的中和效果,为后续卵黄抗体作为免疫制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生态基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氮,磷累积的影响,对大口黑鲈进行了6个月的室外池塘养殖试验.养殖期间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对养殖水体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磷酸盐(PO3-4-P)、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含量以...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国内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问题,进一步培育快长和抗逆性强的大口黑鲈优良品种,以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群体(N)和大口黑鲈"优鲈1号"(G)为亲本,通过自交和正反杂交获得4个大口黑鲈群体,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采用金属丝线码(CWT)标记后在相同池塘养殖条件下对4个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对微卫星引物在所有个体中均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在120尾样本中共扩增到126个等位基因,北方亚种自交群体(N)、"优鲈1号"自交群体(G)、正交群体NG[N(♀)×G(♂)]、反交群体GN[G(♀)×N(♂)]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91、0.454、0.553和0.519,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519、0.480、0.729和0.66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07、0.412、0.454和0.425。结果表明,正反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自交群体,其中NG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对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GN群体与N和G群体间遗传分化最大,分别为0.125和0.149。UPGMA聚类分析显示,N群体和G群体首先聚为一支,再与NG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GN群体聚合。对4个群体的3~12月龄的子代生长性状进行对比,GN群体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和特定增长率(SGR)分别为1.44 g·d~(-1)和1.04%·d~(-1),均高于其他群体。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大口黑鲈良种培育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及真菌性疾病着手,对疾病的病原特征、发病时间、疾病症状及现有防治技术方法等进行总结概述,并指出中草药防治和疫苗免疫为后期的主要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重要的淡水名优养殖鱼类。为梳理大口黑鲈的研究进展及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1990—2022年围绕大口黑鲈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的研究文献数量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研究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中国和美国为主要研究与发文国家;机构合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且国内科研机构对大口黑鲈的研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共被引文献中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被引次数最多;两个数据库对大口黑鲈的研究均集中在种群状况、个体生长、病害防治、功能基因、饲料营养等方面。建议今后进一步深化大口黑鲈研究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探索更广泛更前沿领域的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交叉渗透,有力支撑大口黑鲈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名加州鲈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1]。原产于北美洲淡水水域,属广温性鱼类,能够在2~34℃的水温内生长,最适水温为20~27℃[2]。大口黑鲈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虾、鲫等小型野杂鱼为食。1983年由广东省首次引进,该鱼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肉质鲜美、外形美观,有"淡水石斑鱼"之称,深  相似文献   

18.
<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也称加州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鲈鱼属,原产于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生长快、肉质鲜美的名贵肉食性鱼类。我国台湾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同年,大口黑鲈从我国台湾引进广东省,随后江苏、湖北、安徽等地也相继引进。现在广东省仍是加州鲈的主要产区,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1],华东地区包括合肥市场的加州鲈大多来自广东地区。青阳县是安徽  相似文献   

19.
加州鲈鱼(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大口黑鲈,是一种纯淡水的温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是游钓渔业的重要对象,兼之体型美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鱼类,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20.
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Lacepede),英文名为Largemouth Bass或LargemouthBlack Bass等,是一种纯淡水的温水肉食性鱼类,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由于受世界各地广大游钓者的喜爱,通过引种,现已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等水城,尤其在五大湖,其资源量十分丰富。目前,黑鲈已被引到英国、德国,法国,南非,香港、菲律宾、巴西等世界各地,几乎遍布全球。黑鲈有两个亚种,即北方黑鲈M.S.salmoides和佛罗里达黑鲈M.S.floridanus。我所则于1984年从广东省引进。国内称黑鲈为加州鲈,其肉味鲜美,在香港的售价比鳜鱼还高,属鱼中珍品。养殖黑鲈,可供国内外游客垂钓,既增加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