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英华 《齐鲁渔业》2009,(12):65-66
根据回捕生产统计数据,截至10月份,潍坊市海洋捕捞产量26.0万t,同比增加28.9%,其中对虾捕捞产量60.62t,产值1.025亿元;梭子蟹捕捞产量1499.9t,产值5.95亿元。对虾、梭子蟹捕捞产量、产值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开展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对渔业资源恢复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据海上作业的渔民反馈信息,捕捞产量明显好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在陕西省渔业局组织下,陕西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了保护区大鲵种群资源考察。此次考察采取食物诱捕方式在保护区张家坝河印坝段1公里的自然河段放置专业诱捕笼25个,结果:诱捕大鲵6尾,经检测全部健康,最大体长56.4厘米、体重900克;最小体长22厘米、体重150克,随后将这6尾大鲵放归原河道。同时,对取样段河流水质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为保护区今后加强保护和开展生态因子研究奠定了良  相似文献   

3.
4.
梁继成 《海洋渔业》1988,10(4):178-178
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自1985到1987年,累计放流3厘米长的虾苗16亿尾。三年来秋汛累计回捕放流对虾4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回捕率占10%,为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黄渤海放流增殖恢复捕捞渔业效果显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近海渔业生物资源连年严重衰退,渔业水域环境不断恶化,远洋渔业形势也不容乐观,这已经成为渔业界的共识.对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生物资源,提高渔业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并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本文着重讲述了环渤海省市,近几年来向渤海中放流中国对虾等传统经济生物对恢复渔业资源的显著效果,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的繁殖季节、亲体暂养与催产、产卵孵化和幼体培育及变态附着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大竹蛏在人工暂养条件下无需特殊的人工催产方法,可自然排放精卵。受精卵在水温22~24℃条件下,23~24小时孵化出D型幼虫,孵化率为58%以上。受精后7~9天完成变态,发育至稚贝。以粒径400~500μm细砂作为附着基,经50天培育可达体长1cm左右的苗种。同时,对大竹蛏的催产方法、产卵行为、附着基的投放和胚胎发育、幼虫发生及生长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竹蛏(Solen grandis)亲体,通过工厂化养殖方式开展苗种繁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有益菌可持续保证幼体发育良好的水体环境,减少药物使用。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苗种存活率高、生长发育快,附着后的稚贝经过40~50 d的培养后,壳长达到约0.9 cm。  相似文献   

8.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Dunker)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生活于潮下带-20 m水深的浅海,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底栖海产软体动物。现将育苗工作总结如下。1亲蛏培养1.1亲蛏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大竹蛏亲体暂养技术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亲蛏(体长9~12 cm,体重45.76±6.78 g)从采捕运输到人工暂养培育的一系列试验工作,结果表明:亲蛏的挑选以体长9~13 cm、活泼健康、肥满度好的3龄个体为最佳。经7天试验,采用细沙作为底质进行亲蛏暂养的效果良好,成活率达98.5%,个体排卵量约300万粒;不铺任何底质暂养的亲蛏,成活率仅16.4%.不能正常排放精卵。  相似文献   

10.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竹蛏科、竹蛏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栖息于潮间带的中、下潮区和浅海的泥沙中,营潜居生活。大竹蛏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曾经是丹东地区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该地区的大竹蛏资源已经枯竭,海区已经很难见到大竹蛏的踪迹。因此,开展大竹蛏增养殖意义重大。为探索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解决大竹蛏人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位于渤海东北部,辽河携带大量泥沙和有机物在此入海,故沿海滩涂营养成分丰富,饵料生物蕴藏量大,为大竹蛏等滩涂贝类及其他浅海生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渤海水土交换条件差,海域广阔但水体较浅,自净能力差,纳污量小,生物资源丰富但生态链脆弱,较易遭到破坏.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及环境改变等原因,大竹蛏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大竹蛏生产性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7年对大竹蛏进行了生产性人工繁育试验。对亲本不同批次催产效果、不同规格亲本产卵差异、孵化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D形幼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幼虫发育各阶段生长规律等,结果显示,大竹蛏属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潜居性贝类,不同批次个体平均产卵量(36~118)×104cell,个体总产卵量294×104cell。壳长8~10 cm的亲贝产卵量大,催产效果好。受精卵适宜的孵化密度为5~10 cell/mL。在水温21~24.5℃条件下,D形幼虫经8~5 d生长,发育变态为附着稚贝。D形幼虫壳长日生长33.33±4.22μm,1 mm前的稚贝壳长日生长108.33±22.57μm,1~10 mm的稚贝平均旬生长量2.12 mm,10.4~30.6 mm的苗种平均旬生长量为2.02 mm。当水温下降到15℃后,大竹蛏苗种生长滞缓。2007年培育出壳长11.52±0.27 mm的稚贝2 165×104cfu,平均成活率12.1%。  相似文献   

13.
大竹蛏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等方法对大竹蛏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为埋栖型贝类,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其软体部主要由外套膜、鳃、足和内脏团构成,水管受刺激易发生自切。大竹蛏一年一个生殖周期,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5-6月。大竹蛏耐低温不耐高温,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底质厚度会影响其正常生长。高温及浒苔等是其夏季养殖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4.
2009-2011年进行了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2011年主要进行大竹蛏生产性人工育苗,分别在51m^2和312m^2附着面积中,培育出平均壳长(6.33±0.369)mm、平均质量规格220枚儋的稚贝3.12×10^6枚;(1.04±0.199)mm、477枚/g的稚贝3.28×10^8枚。7月8日开展大竹蛏人工苗种增殖放流,共投入平均壳长3mm的人工苗种1.4亿枚。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盐度对大竹蛏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体长9—10 cm、体重40.94±4.95 g的大竹蛏进行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 水盐度的变化对大竹蛏的存活有显著影响,大竹蛏的存活盐度为13-35.适宜盐度为15—30。  相似文献   

16.
倒池和附着基的投放幼虫发育至眼点幼虫后,采用经60目筛绢网过筛,并用40-50克/米3高锰酸钾消毒后冲洗干净的细沙作为底质附着基,将幼虫倒池至投放好附着基的培育池。施用1~2克/米。青霉素。采用二层底砂床附着培育。  相似文献   

17.
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隶属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竹蛏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生活在潮间带至负20米水深的浅海。大竹蛏个体较大、出肉率高、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埋栖型贝类,市场前景较好,经济价值较高。我所于2000年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15~2017年连续3年进行大竹蛏人工繁育试验与生产,累计培育出平均壳长3~6.1 mm蛏苗1.62亿粒,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繁殖习性及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竹蛏卵子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在水温18~25℃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2~35h发育为D型幼虫,D型幼虫经6~10d培育变态为稚贝,日生长量14~25μm,成活率66.9%~73.3%。以细沙为附着基进行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成活率可达53.5%~77.3%,日生长量150~166μm。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及稚贝规格对潜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可分3个阶段:准备期、潜砂期及结束期。大竹蛏稚贝在壳长3.00~8.50 mm内,规格对潜砂准备时间、潜砂时间及潜砂行为的影响极显著,随着规格变大其潜砂准备时间逐渐降低(10.7~4.0 s);潜砂时间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壳长(6.20±0.04) mm组的稚贝潜砂时间最短,约9.7 s;各规格组稚贝的潜沙率均为100%,壳长(5.18±0.11) mm组潜砂率100%且用时最短。建议在大竹蛏增养殖过程中,投放苗种规格宜大于5.00 mm。  相似文献   

20.
大竹蛏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贝壳呈细长的竹筒状,前后端开口,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顶位于最前端[1],壳质较薄,足部发达,水管较短。生活于潮下带水深20m左右的浅海沙质或泥沙质海底,利用发达的足挖沙潜入洞穴中营埋栖生活。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雌雄比例接近1∶1,每年只有一个生殖周期,性腺成熟需要2~3龄[2]。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且出肉率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在各地沿海被视为名贵水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