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较强,在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由于受季节、气温、水质、饲料及体表无鳞的特点和鱼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或患寄生虫病,需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1烂鳃病1.1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并分泌出大量黏液,病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1.2流行情况及危害 相似文献
3.
一、注意贯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的预防方针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积极进行鱼病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的预防措施是:①彻底清理池塘,严格池塘和用具的消毒。②投放健康无病鱼种,并对鱼种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害发生。比如投饲要实行“五看”、“四定”,不投 相似文献
4.
5.
黄颡鱼常见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由于肉质鲜嫩,价格高且稳定,因此被人们所看好,近几年来也有一部分人开始专养黄颡鱼。但有关黄颡鱼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的报道很少。而病害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人就结合实际养殖过程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作一小结,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病原因1.鱼池未经消毒,或消毒处理不严,或消毒药物失效。2.苗种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变坏,降低了鱼的抗病力。3.苗种期间投喂的浮游生物、水蚯蚓等活饵料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或者是因这些饵料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等,鱼吃了大量这类活饵料而致病;或因饲料腐败变质,或因投饲不匀,或是施肥不当引发鱼病。4.鱼种的体质差,或在运输过程中受伤而病原体侵入,或苗种本身带病。5.苗种和工具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6.水源不良,或者是病死鱼的交叉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小型鱼类。由于其自然资源变化、市场销售行情看好,人工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黄颡鱼虽然抗病能力较强,但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加上管理和操作不当常引起疾病,导致成活率降低。加强病害防治是确保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近年来作为搭配品种被广泛饲养,在提高精养鱼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为此,笔者通过多年实验,总结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 相似文献
15.
16.
<正>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养殖方式有主养、混养和网箱养殖等,养殖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随着规模化繁育苗种技术的完善和创新,黄颡鱼商品鱼养殖已得到进一步推广。一、池塘主养 相似文献
17.
18.
黄颡鱼的池塘成鱼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嘎鱼,一般体长为11~25厘米,体重30~250克。体无磷,体前身有背鳍棘一条及胸鳍棘两条,均有锯齿。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鼻须一半白色,一半黑色。野生环境中我国各地水系均有分布,由于其味道美肉质细嫩,少剌,多脂,逐渐被消费者认识,市场销量逐渐扩大。1池塘成鱼养殖1.1池塘条件主养黄颡鱼可采用一般无工业污染的池塘,要求水深1.5米左右,每口面积670~6700米2均可,但以面积0.2~0.33公顷的池塘容易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每口池塘应安装增氧机,可增加放…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