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yunnanensis Norman),小裂腹鱼(Schizothorax parvus Tsao)均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前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中游洱海上游的弥苴河、剑湖等水域,为云南四大名鱼之一,2011年被列为云南土著鱼类繁育推广鱼类品种,是大理洱海增殖鱼类;后者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支流的漾弓江流域水体,为云南特有裂腹鱼,  相似文献   

2.
正光唇鱼俗称淡水石斑鱼,隶属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是一种名贵的小型溪流性鱼类。随着光唇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苗种繁育逐渐走向规模化。但近年来,随着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引用水源的不稳定和人为管理不善等原因而导致病害频发,这给苗种生产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车轮虫病是一种主要危害养殖鱼类鱼苗、鱼种阶段的高发性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鱼体的体表和鳃部,导致其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如防治不善,极易引起苗种大批量死亡。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3.
鱼鲺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主要危害四大家鱼及鲤鱼、鲮鱼等鱼类。鱼鲺病具有易传播、易复发等特点,患病的鱼类苗种极度不安、生长不良、消瘦,并留下眼瞎等残疾症状,以至大批死亡,苗种不好销售,给苗种培育生产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从事鱼类苗种培育工作多年,对鱼鲺病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现将鱼鲺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杂交育种是培育鱼类优良品种快捷有效的方法之一,杂交鲂是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e)作为母本、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作为父本杂交而得到的品种。2005年,由潮安县东凤韩东水产苗种繁育场成功培育,命名脆肉杂交鲂(中华雪龙鱼)。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养殖,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规模化繁育技术。现将2013年度通过亲鱼营养强化、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孵化等措施,取得规模化繁育杂交鲂苗种的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鱼康)(鱼良)白鱼是云南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正面临濒危.(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采卵孵化和苗种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对其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研究的基础.杂食性鱼类在稚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存在着食性转化现象,(鱼康)(鱼良)白鱼亦不例外.为此,我们在苗种培育中进行了(鱼康)(鱼良)白鱼饵料的人工培育、人工替代饵料的筛选;在人工孵化中进行了(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受精孵化;上述尝试均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地方名为细鳞鱼,栖息于峡谷或流速较高的河流中,为冷水性底层鱼类。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四川西北和云南、贵州北部。在贵州省乌江上游六冲河、三岔河的干流和部分支流中均有发现,是贵州省的重点保护鱼类之一。为保护物种和开发鱼类养殖资源,开展昆明裂腹鱼苗种繁育研究意义重大。其人工繁殖技术在近三年取得较大突破,但苗种培育特别是流水培育未见报道。随着人们对昆明裂腹鱼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人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7月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完成的"长鳍吻(鱼句)全人工繁殖"通过专家现场验收。验收组现场查看了长鳍吻(鱼句)全人工繁殖有关设施、亲本和苗种等情况,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实验记录。经过质询和讨论,验收组认为长鳍吻(鱼句)全人工繁殖的成功,是长鳍吻(鱼句)人工繁育与物种保护的重要突破,同意该成果通过验收。长鳍吻(鱼句)产漂流性卵,是典型的急流性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受过度捕捞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其自然种群资源量持续呈下降趋势,为《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2016年版)濒危种,并于2021年新增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金沙江中下游多个水电开发工程已将其列为人工放流对象。  相似文献   

8.
<正>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干支流,为西藏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关于西藏鱼类病害方面的报道尚属少见。恰逢笔者在进行拉萨裂腹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发现一例鱼苗上感染钟形虫同时诱发水霉病大量死亡的病例,并最终找到一种防治钟形虫(Vorticella campanula)效果优良的药物,特与大家分享。一、病原体钟形虫主要危害鱼、虾、蟹的受精卵和苗种,以及龟鳖。感染此病原极易导致鱼、虾、蟹苗大量死亡,是拉萨裂腹鱼鱼苗人工养殖常见的一种病害,目前关于其防治方法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种苗篇     
<正>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麟带领团队突破四大家鱼人工繁育,开启淡水鱼养殖苗种可控制生产的新时代,在世界渔业史中增添"中国一页"。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与阿尔伯塔大学鱼类学家彼得教授合作,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誉为鱼类人工催产的第三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正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隶属鲤科、鱼句亚科、铜鱼属,是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有关圆口铜鱼的野生亲鱼繁殖、驯养及捕捞野生鱼苗驯养已有报道,而关于其子二代的苗种培育尚未有报道。本文通过蓄养圆口铜鱼自繁仔鱼早期培育的总结,旨在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瓦氏雅罗鱼和高体雅罗鱼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自交、正反交苗种繁育试验,成功获得了自交和杂交苗种,并对比了不同苗种的早期生长速度,旨在为雅罗鱼苗种繁育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的来源与规格 瓦氏雅罗鱼和高体雅罗鱼分别引自鸭绿江和额尔齐斯河水系,瓦氏雅罗鱼亲鱼全长(28.00±1.41)厘米,个体重...  相似文献   

12.
《渔业经济研究》2000,(3):40-42,47
佳木斯市水产科技服务网络中心是集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技术经济实体。中心下属三江鱼病防治所、双强鱼用饲料厂和名优鱼类繁育基地。服务项目包括名特优苗种繁育、鱼病防治、苗种调剂、提供信息和鱼药、饲料供应等,对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过程服务。中心现有轿货车一辆,微机两台,饲料厂两处,名优鱼类繁育基地130亩,能进行水质分析和饲料营养成份检测,固定资产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左右。中心现有职工24  相似文献   

13.
<正>大口黑鲈作为肉食性名优鱼类,生长快,当年即可达商品鱼规格。然而,全国大口黑鲈苗种主要由华南地区早春繁育的苗种提供,常导致商品鱼集中上市,一旦大量上市之后,大口黑鲈销售价格下降明显,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与华南相比,四川地区年有效生长周期短,养殖管理不科学往往当年不能上市,一旦过冬则饵料系数增  相似文献   

14.
军曹鱼俗称海鲡,是一种个体大、生长快,适宜于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笔者2001年开始进行军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行过室内水泥池和室外池塘育苗试验。以室内与室外育苗效果相比较,室外池塘育苗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海水鱼类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15.
泰国笋壳鱼是淡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为暖水性经济鱼类,在广东及东南亚的华人俗称为笋壳鱼,因该鱼最早由泰国进口至国内,又称为泰国笋壳鱼。我国在1988年开始从泰国引进亲鱼,进行人工繁育苗种研究,1999年批量从产地国进口苗种开展试养,但至今未能在国内形成规模化商品性的养殖生产。主要原因:一是进口苗种成活率低,本土苗种繁育未能规模化。二是养殖方式不同于产地国,未能完成其各生长阶段的食物链特性及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等因素,限制了该鱼在国内的养殖推广和发展。本文将最新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属鲈形目脂科鳜亚科鳜属,又名桂鱼、季花鱼,是一种凶猛性肉食鱼类,鳜鱼以其肉嫩味美驰名中外,是久负盛誉的淡水鱼珍品,在国内外广为畅销.由于天然资源量日趋减少,捕捞的鳜鱼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鳜鱼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驯化转食技术试验(从摄食活饵料鱼到摄食冰鲜鱼再到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功和推广,进一步推动了鳜鱼人工养殖的规模化.北方地区养殖鳜鱼的苗种主要是从水库中捕捞的天然苗和从南方采购的人工繁育苗.因天然苗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近年来实际生产中鳜鱼苗种主要是从南方购运人工繁育苗.而从南方购运繁育苗又存在运输饲养成活率低、易带进外源性病虫害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在北方地区开展鳜鱼苗种人工繁育是十分必要的,现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将北方地区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归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鰤鱼是大宗食用鱼类,人工养殖比较普遍,养殖年产量达到15万吨,目前养殖产量已超过捕捞产量。鰤鱼大都采用网箱养殖,苗种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采捕海里的自然鱼苗;二是人工繁育。每年养殖所需鰤鱼鱼种约7,500万尾。六十年代末,用捕获的亲鱼催产采  相似文献   

18.
丁(鱼岁)(Tinca tinca L.)又名欧洲丁桂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的鱼类,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定的分布,该品种具有体型好、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200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亚热带特种水产养殖公司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丁(鱼岁)苗种3800尾,进行专塘试养,获得成功,并于2003年在宁波市内首获丁(鱼岁)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盘丽鱼属鱼类绿盘丽鱼(S.aequifasciataaequifasciata)、褐盘丽鱼(S.aequifasciataaxelrodi)和盘丽鱼(S.disc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cytb)基因全序列,结合对GenBank中蓝盘丽鱼(S.aequifasciataharaldi)该序列的比较分析,共检测到23个变异位点,占全序列的2.02%,其中22个为转换,1个为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三位点。盘丽鱼与其它3种盘丽鱼属鱼类的遗传距离在0.005~0.01之间,而绿盘丽鱼、褐盘丽鱼和蓝盘丽鱼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012~0.014之间,由此推测盘丽鱼似还没有分化到种的水平;本文还在绿盘丽鱼、褐盘丽鱼、蓝盘丽鱼和盘丽鱼4种盘丽鱼属鱼类的cytb基因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20.
<正>蒙古红鲌俗称红尾巴梢、红尾鱼,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也是堵河水域的主要土著鱼类,该鱼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细嫩且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自2010年以来,红尾鱼在堵河沿线的各县、市(区)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地高效养殖鱼类品种之一。红尾鱼池塘主养亩产量可达250~350千克,亩可盈利3500~4000元,最高亩产量500千克;水库或池塘套养一般亩产量50~100千克,亩可盈利800~1500元。特别是近几年来,红尾鱼的人工繁育获得了成功,突破了苗种供需的瓶颈。人工繁殖的鱼苗当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